李莉
摘要:為了緩解城市地面交通壓力,城市隧道、地鐵也在各個城市相繼建成。通過對國內現有鐵路,公路的觀察和分析,其中隧道的占有比已達到很高的地位,而隧道內通風系統在其中的安全作用及能耗占有很高的比重。隧道通風系統是隧道安全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風系統能否正常工作與隧道內運行環境條件、運行效率、運行安全密切相關。本文重點介紹通風系統設計的原則、標準,簡述隧道通風檔案的設計。
關鍵詞:隧道;通風系統;設計
隨著我國交通建設的快速發展,公路隧道越建越多,越建越長;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多,也給城市的交通帶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城市地面交通壓力,城市隧道、地鐵也在各個城市相繼建成。通過對國內現有鐵路,公路的觀察和分析,其中隧道的占有比已達到很高的地位,而隧道內通風系統在其中的安全作用及能耗占有很高的比重。本文對城市隧道的通風系統設計作簡單論述。
一、設計原則
1)正常行車和發生交通阻塞時,隧道通風系統應提供足夠的新風量,稀釋隧道內車輛行駛時排出的廢氣,使洞內Co濃度、煙霧濃度滿足行車安全要求和人員衛生要求,同時控制隧道內溫度上升,防止洞內過熱;
2)火災事故情況下,通風系統應具有排煙功能,并能控制煙霧和熱量的擴散,而且為逗留在隧道內的乘用人員、消防人員提供一定的新風量,為司乘人員安全疏散及消防人員救援創造條件。
3)在確保通風設備可靠性及節能運行、節約工程投資的條件下優選適當的通風方式。
4)積極慎重的采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使所選隧道通風系統達到安全實用、質量可靠、經濟合理、技術先進的要求。
5)控制工程對于環培質量的影響,能滿足環保及節能方面的要求。
二、設計標準
正常:80~30車(km/h), CO濃度100(ppm),煙霧濃度0.0065~0.0075(m-1), NO2濃度1(ppm);
局部阻滯(1km):10車(km/h), CO濃度150(20min),煙霧濃度0.009, NO2濃度1;
全程阻滯,20車(km/h), CO濃度150(20min),煙霧濃度0.009, NO2濃度1;
尾氣排放標準:基準排放量:CO取0.007m3/(veh·km),VI取2.0m3/(veh·km)基準排放量逐年遞減率取2%,最大折減年限不宜超過30年;
火災排煙:同時只發生一處火災,火災釋放熱量:300MW,排煙風速約為4m/s;
換氣次數:近期3次/h,遠期4次/h,換氣風速取2.5m/s。
三、隧道通風方案
初步設計階段對本項目多種通風方案進行比選。綜合考慮隧道計算需風量,隧道縱坡、洞內通風質量、隧道進出口環境條件、技術經濟、城市規劃、征地拆遷等多方面因素,通風系統采用:左線兩豎井分三段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右線單豎井分兩段送排式縱向通風方式;服務隧道主要滿足火災和換氣要求,采用全射流縱向式通風方式。
1)計算需風量
建立通風網絡計算模型,分別計算了正常運營、交通阻滯、火災排煙三種工況下的隧道設計需風量。
2)洞內附屬用房通風系統設計
洞外變電所、地面水泵房、地面風機房等洞外設備用房的通風空調系統設計。泵房設機械通風系統,通風量按4次/h換氣次數計算。隧道內弱電設備室、10/0.4kV 變電所設過渡季節機械通風系統,通風量按排除過渡季節室內余熱量計算。
弱電設備室、10/0.4kV變電所、泵房均為設備用房,不屬于可燃物較多且經常有人停留的房間,不設機械排煙系統。對于長度超過20m的走道設置機械排煙、補風系統,排煙、補風系統與平時通風系統合用。
3)機械通風系統設計
廢水泵房、雨水泵房設機械通風系統,通風量按4次/h換氣次數計算。變電所設機械通風系統,通風量按排除室內余熱量計算。變電所內設軸流風機,當室內空氣溫度達到36℃時開啟通風系統排除設備用房內發熱量,低于32℃時關閉通風系統。
4)空調系統設計
隧道洞內變電所設置柜式空調供人員檢修時使用,室外機置于行車隧道層。
5)控制系統設計
(1)運營通風控制:
隧道內通風設備設有--套前饋節能控制系統,控制模式如下:從數據庫調取n時段的交通流數據輸入交通量預測模型,自動預測出n+1時段的交通量;同時,VICO/NO2檢測儀記錄在n時段交通流作用下的實測濃度,結合空氣動力學模型和污染物模型計算得到的n時段和n+1時段的理論值,得到污染物的預測增量,將其輸入控制器,經控制器運算后確定射流風機開啟臺數及軸流風機臺數和功率。該系統與綜合監控系統留有接口,可獨立運行,也可作為一個子系統與納入中控室,方便值班人員的操作和控制。
通風系統的控制由中央控制和就地控制兩級組成,就地控制具有優先權。隧道用大型軸流風機、射流風機均預留相應接口,并能夠在中控室內顯示其運行狀態。射流風機采用分組控制,同一里程處并聯的3臺射流風機為同步控制。定義行車方向為射流風機安裝正向,與行車方向的反向為射流風機安裝反向。射流風機為耐高溫250"C/1h,風機帶2D消聲器。風機從靜止達到全速啟動啟動時間不大于30s,而由正轉至逆轉(或逆轉至正轉)之全速啟動時間不大于60s。
當隧道內空氣品質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首先應增加軸流風機開啟數量,其次增加射流風機運行數量,風機關閉時應首先減少射流風機臺數,其次減少軸流風機數量。軸流排風機運行效率≥76%,風機帶防喘振裝置,耐溫250"C/lh。風機采用降壓啟動方式,火災時風機從靜止到全速運轉時間不大于60s。
(2)火災通風控制
事故工況需于180秒內完成相應隧道通風設備的控制運行,當中包括風機由靜止至啟動及相關風閥開關活動時間。運營通風系統與火災通風系統采用同一套通風設備。根據運營通風的分段,采用分段排煙方式。一旦隧道發生火災,隧道暫時關閉,左右線隧道都只能允許車輛和人員撤出隧道,嚴禁車輛進入隧道。通風系統進入排煙運行程序,及時有效地控制煙霧的流動并迅速排出隧道。
四、結束語
隧道通風系統是隧道安全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風系統能否正常工作與隧道內運行環境條件、運行效率、運行安全密切相關。隨著我國政府對各行各業安全生產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強,尤其對公路、鐵路安全運行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隧道通風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提高其運行穩定性、可靠性、節能降耗等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中國公路學會《交通工程手冊》編委會.交通工程手冊[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2]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傅立新.歐洲及其他國家機動車排放法規手冊[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