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
摘要: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首先要突出一個字—美,包括色調的選擇、色彩的搭配以及呈現的形式,都要求和諧自然,并且還要賦予一定的教育功能,以幼兒為本,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吸引幼兒,為幼兒發展服務。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本土文化;幼兒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088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首先要突出一個字—美,包括色調的選擇、色彩的搭配以及呈現的形式,都要求和諧自然,并且還要賦予一定的教育功能,以幼兒為本,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吸引幼兒,為幼兒發展服務。因此,我們借此次課題研究的機會,依托《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深入學習《指南》中提到的藝術領域的兩個目標,把握“感受與欣賞” “表達與創造”兩條主線,結合本土文化,開發了本土文化園本課程,并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為幼兒創造一個可欣賞、可操作、可參與、可展示的幼兒園環境,如“仰韶小鎮”大型區域、“以仰韶風”為主題的班級環境等,讓環境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幼兒審美、情感、能力的發展。
一、尋找一個有趣的主題,激發幼兒對本土文化的興趣。
本土文化對幼兒來說很近,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里,同時又很遠,因為他們離幼兒的生活很遠,那么,我們如何去體現本土文化呢?又如何讓孩子們把本土文化傳承下去?首先就要從打造環境開始。我們要給孩子們打造一個比較有趣味性的環境,讓他們在環境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我園地處仰韶圣地—澠池縣,有著豐富的本土文化資源,我們組織師生參觀博物館,游仰韶酒廠,探秦趙會盟臺,嘗仰韶美食、認識仰韶特產、參加杏花節、豐收節等,讓幼兒通過多種途徑感受本土建筑、美食特產、風土人情等。然后,我們會一起把收集到的相關資料,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環境之中,營造濃厚的本土文化氛圍。如我們以仰韶彩陶的紋飾以及建筑風格打造大班的班級環境,利用彩陶元素如鳥紋、魚紋、太陽紋等,從家園聯系欄、主題墻、區域牌以及區角墻面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同時在三樓設置大型區域“仰韶小鎮”,突顯陶藝、扎染等文化元素,讓環境說話,為我們的課程提供服務。
二、創設一個可操作的環境,讓幼兒參與其中,體驗樂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的環境要以幼兒為主,我們要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讓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環境是為幼兒服務的,讓他們通過環境玩起來才是我們的目的。如我們創設的陶藝館和博物館,就是希望借此還原我們自己的彩陶文化、釀酒文化、還原具有仰韶特色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對本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在開展的過程中,通過與幼兒的交流,我們發現除了陶藝孩子們有些興趣,博物館就形同虛設,這樣的環境對幼兒沒有吸引力,它的欣賞作用遠遠大于操作功能,因此,我們在該區域內加入了小小解說員、寫生本、記錄本等內容,讓孩子參與進來,同時,在旁邊布置了搭建區,孩子們可以在了解文化的同時進行搭建本土的建筑、陶罐等,與此同時,與陶藝館進行結合,讓孩子從參觀到操作形成一體化的流程,經過這樣的調整,對這幾個區域感興趣的幼兒越來越多,孩子們都樂意參與到游戲之中,甚至,每次進區域時,這幾個區角總是排成了長隊……
三、打造一個能夠展示的環境,加深幼兒對本土文化的理解。
我們的環境創設以幼兒為主線,將孩子作為環境的主人,這是我們環境創設的整體思路。我園大部分環境都是由教師打底,主要部分由孩子來完成。這無論對老師還是孩子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孩子們的作品參差不齊,如何讓他們的作品有效地展示出來,需要我們創設一個有效的背景來襯托,我們經過反復的商量,最后確定了一個美觀、童趣、牢固、可更換的環境創設原則,設計不同的場景來展示不同主題的作品。設計了樓梯、美工室、作品欄等,達到一次投入,長久使用的效果。如幼兒用黏土做的仰韶紋飾拼貼畫,我們將幼兒分為不同的小組,有的做魚紋,有的做鳥紋,有的做舞蹈小人,有的進行涂色,老師再將作品進行高低錯落排序,最后進行拼接,一幅完整的紋飾壁畫就形成了,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了幼兒園環境中的一部分,也特別開心。在幼兒進行平時的美術操作時,我們發現很多多余的以及效果不太理想的幼兒作品因為沒有進行展示就被扔掉,還有一些廢舊瓶子、包裝泡沫等,為此,我們就和小朋友一起,在三樓的吊頂上掛了很多魚線,將孩子們的作品進行再加工,通過瓶子涂色、畫紙揉團等方式讓幼兒完成作品后直接展示在三樓吊頂上,這些懸掛的作品現在成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在樓梯上我們也充分利用孩子們的作品,由于幼兒的作品尺寸較小,如果一幅幅上墻展示的話效果肯定不好。于是,我們把幾幅作品拼貼成一幅畫,再布置一個背景,效果就非常的好,而且,孩子們的作品同樣展示了本土文化的紋飾、農作物等。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來,創作的激情也越來越高,也得到家長的認可與支持,家長們紛紛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于是我們又形成了班級、年級、園級不同階段的特色環境,而且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通過參與也越來越多地了解到了本土文化。
在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整個過程中,我們不僅體現了師生互動,也展示了人與環境的互動,這樣的環境才具有教育價值,不僅體現在審美上,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在整個環境塑造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樣的環境更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可以讓幼兒、教師、文化、環境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關系,對幼兒的認知、情感 、能力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這樣的環境中,幼兒會不自覺地接受本土文化的熏陶,逐漸形成對家鄉文化的認同,從而樂意接受和傳承本土文化。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尚德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