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嵐
拉丁舞起源于拉美文化,舞種較多,每一個舞種都有不同的歷史和發展歷程,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廣泛地傳播,深受很多國家人民的喜愛。拉丁舞屬于體育舞蹈中的一種,具有較強的競技性,對舞者的舞蹈技巧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舞者在訓練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出現運動損傷,這樣不但會影響訓練的進度,甚至會影響到舞者的職業生涯,同時也會使我國體育舞蹈的發展變得緩慢,所以有必要針對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類型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拉丁舞主要是由男舞者和女舞者在特定的音樂背景下,表演自主編排的舞蹈,具有一定的觀賞性和競技性。拉丁舞者想要更好的展示自身的技藝,需要進行長期艱苦的訓練,這樣才能夠實現最終的目標。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拉丁舞者自身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因此在訓練或是比賽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運動損傷,甚至有可能會發展成永久性損傷。因此對拉丁舞中常見的運動損傷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預防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 拉丁舞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拉丁舞者無論是在訓練中還是比賽中,出現運動損傷的部位主要以腰背部、膝蓋以及腳踝處為主,主要是因為在跳拉丁舞的過程中,對舞者提出了嚴格要求,步伐不但要開闊,而且屈膝也要有韌性,最重要的是身體向各個方向的轉動都要快速到位,這些舞蹈技術需要有很強的身體核心力量作為支撐,身體核心力量主要源自腰腹部和下肢的共同協調,所以容易出現損傷的部位也集中在腳踝、腰背等部位。
2 拉丁舞中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
2.1 綜合身體素質不強
對于舞者來說,綜合身體素質包括一般身體素質和專項身體素質,之所以會出現運動損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舞者自身的綜合素質不強,導致專項身體素質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如果在表演或是比賽中出現緊張,會因為自身綜合身體素質不夠而發生運動損傷事故。
2.2 技術掌握不到位,舞伴之間配合不默契
拉丁舞者如果技術掌握不到位的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動作,而一些錯誤動作違反了身體結構或器官正常的活動規律,進而會引起自身機體結構的損傷。另外,舞伴之間如果缺少默契的話,很多舞蹈動作都無法保障順利完成,一旦配合失誤,有極大概率會導致舞者出現運動損傷。
2.3 缺少科學的訓練方法
充分的熱身運動能夠幫助舞者將身體由惰性逐漸進入運動狀態,為更大強度的運動做好身體準備,這樣能夠避免由身體惰性狀態直接轉變為運動狀態,能夠降低運動損傷的出現。但是也會有部分舞者并沒有意識到熱身運動的重要性,缺少科學的訓練方法,導致運動負荷過大,會造成機體出現疲勞感,這樣不但不能提高運動技能,甚至還會導致舞者出現身體損傷,嚴重的話還可能會摧毀拉丁舞者的運動生涯。
3 預防拉丁舞中常見損傷的措施
3.1 合理安排訓練計劃,注重提高自身綜合身體素質
拉丁舞者需要對自身身體素質做出全面準確的評估,然后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合理的訓練計劃;在訓練中要注重自身綜合身體素質的鍛煉,還需要對舞蹈訓練手段進行豐富和創新,這樣能夠在提升舞者身體素質的時候也能夠提高舞蹈技術;拉丁舞者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調整訓練計劃,不能出現超負荷、超強度等的問題,這樣能夠有效避免急性運動損傷的出現。教練員需要做到對拉丁舞者的時刻關注,反復強調安全性問題,注重傳授更多有關預防運動損傷的理論和措施,從而提高拉丁舞者的安全意識。
3.2 掌握技術要領,提高舞伴之間的默契度
拉丁舞技術動作中雖然有一些高難度動作,但是完全符合人體運動規律,而且有助于激發舞者的運動潛能,所以教練員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引導拉丁舞者學習并做到對技術的掌握,除此以外,還要注重培養舞伴之間的默契度,主要包括培養男舞者的引帶技術和女舞者的跟隨技術,只有兩者全都掌握自身的舞蹈技術動作,才能夠實現配合默契,并且能夠順利的完成拉丁舞表演,這樣能夠避免由于配合上的問題而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
3.3 合理進行熱身活動,做好心理情緒調節
拉丁舞者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以急性損傷為主,在訓練前根據訓練內容進行相應的熱身活動,能夠有效減低急性損傷的出現。在拉丁舞訓練中,具有時間長、強度高以及運動量大等特點,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熱身活動,身體承受能力難以實現快速的轉換,不但會產生疲勞感,而且容易出現運動損傷。訓練結束后也需要進行熱身活動,目的是為了能夠使肢體得到放松,如果訓練結束后立刻就休息的話,容易引起肢體酸痛、機體無力等癥狀,所以要重視熱身活動,避免急性損傷的出現。除此以外,拉丁舞者之所以會出現運動損傷,與心理情緒也有一定的關系,如果在比賽中出現情緒緊張或是心理壓力過大的話,很有可能會出現失誤而導致出現運動損傷,所以教練員需要幫助拉丁舞者做好心理情緒的調節,這樣能夠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造成拉丁舞者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樣性的,一旦出現運動損傷,輕則會耽誤訓練和比賽,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影響舞者的舞蹈生涯,所以有必要針對可能出現的運動損傷及時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這樣能夠有效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為拉丁舞者的舞蹈生涯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