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學
隨著醫學模式的逐漸升級,高職醫藥衛生類院校需要全面落實“課程思政”改革,讓思政融入到教學環境當中,實現從“教學”到“教育”的轉變。體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最好途徑,為了彌補專業課與思政課難以結合的缺陷,可以從體驗和行動作為切入點,利用體育來提升醫藥衛生類院校中“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從而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批高素質的醫護人才。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思政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也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但是長此以往高職醫藥衛生類院校在思政教育結合體育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因此無法通過思政教育來改善體育教學的效果,更無法讓體育教學中蘊含思政教育,本文先分析了在體育教學中加強思政教育的意義,然后就如何落實體育思政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1 高職加強體育思政教育的意義
1.1 教學內容決定要加強思政教育
在高職醫藥衛生類院校中實施體育思政教學,主要是為了發揮出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并同時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并培養學生自信、敢拼、果斷、頑強、勇敢的品質,是高職醫藥衛生院校實施體育思政教育的關鍵。只有高校醫藥衛生院校重視落實上述環節,才能夠從真正意義上落實對學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身體素質的培養,從而提高體育思政教學的效果。
1.2 學生特點決定要加強思政教育
高職醫藥衛生院校的學生來源較為復雜,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佳,未考取普通高校的學生,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因為未考上普通高校,高職醫藥衛生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又由于醫藥衛生院校中的學生大多數是女生,心理感知情緒會更加強烈,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導致情緒極大的產生波動;大部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不夠,從身體和心理的角度來看,加強體育思政教育工作在高職醫藥衛生院校中勢在必行。
1.3 教學特點決定要加強思政教育
體育是一門以傳授運動技術為主的學科,在體育課堂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學生付出極大的腦力和體力,特別是在體育運動動作的學習過程中,可能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影響,比如排斥感、厭煩感、焦慮感等,也可能會給學生的生理造成不適應,比如嘔吐感、疲勞感、昏迷感、疼痛感等。尤其是如今高職學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再加上醫藥衛生院校中的女生較多,必然不會對體育教學有多大的興趣,因此必須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并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進行相對應的引導,幫助學生克服生理心理障礙,提高對體育教學的認知。
2 高職醫藥衛生院校體育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1 探索思政理論教學的有效性
思政理論課程是高職醫藥衛生院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在大學時期的必修課,這對于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有重要的作用。體育思政理論教學必須要結合高職的實際情況,并結合社會的發展,并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緊跟學生的思維特點,對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思政理論課程在學生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影響力,從而從強化教學功能、改革教學方法等方面,讓思政教育內容與體育教學相融合,真正讓思政理論教育融入體育實踐教學中,也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
2.2 探索院校陣地教學的有效性
環境是培養人才的主要條件,而良好的環境則是培養健康人才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良好的環境是高職醫藥衛生院校進行體育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校園環境是高職特定的文化氛圍,其所具備的熏陶作用和導向作用絕對不容忽視,它是激勵著學生樹立自信心、不斷進步、自我發展,從而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職醫藥衛生院校的體育思政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教育作用,強化校園精神、校園氛圍等方面的建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道德精神。
2.3 探索思政教育方法的有效性
在高職醫藥衛生院校中開展思政教育,不能夠只注重道德知識的教授,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處在主動的狀態下接收思政教育的知識,重視實踐和理論的相互融合,并確定以人為本的觀念,努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盡可能的解決心理問題和生理問題,并將思政教育和體育教學兩者間聯合起來,不僅培養學生堅韌的品格,也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2.4 構建思政教育隊伍的有效性
思政教育隊伍是加強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在高職醫藥衛生院校中,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主要是院校內部的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班主任以及輔導員等,他們既是體育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導者、管理者,又是服務者和教育者,要全面落實體育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須要加強教育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才能夠實現體育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總的來說,加強思政教育是高職醫藥衛生院校中體育教學的關鍵環節,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發展,醫藥衛生院校體育教學中思政教育工作將會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高職醫藥衛生類院校必須要重視體育思政教育,并積極落實教育工作,從而有效提高高職醫藥衛生類院校的體育思政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云南省紅河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