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宇 趙亮 賽娜
摘要:本文以遼寧省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的民族風情及鄉村旅游融合發展作為研究對象,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進一步優化發展進行系統的研究探討,并提出新的適宜撫順新賓民俗旅游的發展模式,以取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為推動該地區旅游業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撫順新賓;滿族民族風情;鄉村旅游
一、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獨具一格的民族民俗、建筑風格等,傳承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是如今的重要現實任務。為了快速實現鄉村振興,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利用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資源來發展鄉村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成為新的旅游類型視角下的旅游方式,是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點和旅游亮點。但隨著民族風情鄉村旅游一體化的蓬勃發展,民俗文化的保護與鄉村旅游開發的矛盾日益明顯,民族風情鄉村旅游類型在未來該如何發展,對于推動鄉村旅游行業的革新與發展具有積極的實踐意義。
二、撫順滿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現狀
(一)撫順滿族文化現狀分析
新賓滿族自治縣是全國第一個滿族自治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這里風光秀美,山水相依,更重要的是還有眾多歷史悠久的滿族人文景觀。自2000年起,每年7月遼寧省撫順市每年會舉辦的民俗文化旅游類節慶活動,其中包括:以皇家極地海洋世界狂歡節為主要內容的高灣藝術節、滿漢全席烹飪大賽等滿族美食節、撫順生態旅游節、滿族民俗旅游節等。風情旅游節成了全面展示滿族民俗文化、飲食文化、旅游資源的一個窗口[1]。
(二)鄉村旅游現狀分析
在我國,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聚落為活動的地點,以其獨特的自然環境、鄉村景觀、民俗風情等資源,為游客提供了一種新的旅游活動,如觀光、休閑、體驗、娛樂、購物和度假。民族文化是創造、傳承于民間的,具有世代相傳的,民族風情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造的民間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生動活潑豐富多彩。以民俗為基礎,開發鄉村民族風情文化旅游是鄉村特色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地區利用旅游資源優勢,成功舉辦了滿族風情國際旅游節、新賓第三屆啟運會滿族皇家廟會、八旗祭祀大典等大型活動,使撫順地區的旅游在國內打開了知名度,新賓滿族自治縣成為滿族風情旅游的代表之一,是打造滿族特色風情旅游區的靚麗名片。
(三)滿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撫順是“清王朝的發祥地”距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生態資源極其豐富,處于中低山區地帶,人均耕地少,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緩慢。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和發展,當地政府意識到應當抓住這個機遇發展特色旅游,把鄉村旅游與當地獨特的滿族文化相結合,形成新的旅游產品來吸引游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鼓勵下,撫順不斷培育和完善滿族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構建旅游產品體系。重點開發建設了一批滿族產業園、滿族風情小鎮、滿族特色村寨,挖掘和包裝了滿族飲食文化,開發了滿族特色商品,不斷豐富和傳承滿族傳統文化[2],打造一個集風景游覽、民俗體驗和民族文化感知于一體的特色旅游風景區。
三、撫順新賓滿族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意識與品牌傳播能力
目前撫順新賓滿族的民族風情的旅游資源主要以撫順新賓景區和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的方式來進行旅游品牌形象展示,沒有與當地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沒有靈活運用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理念,具有呆板性,對旅游品牌的認知度低,這將無法激發旅游者的旅游意愿。
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作為滿族的發祥地,是中國第一個滿族自治縣,雖然旅游資源豐富,但是當地并沒有實現可持續的品牌傳播,濃厚的民族風情必不可少,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個地方,可見,對外宣傳力度遠遠不夠,沒有做到“走出去”,不利于對優秀的傳統民俗風情文化的傳承以及與鄉村旅游的融合發展[3]。
(二)撫順新賓民俗的旅游資源缺失旅游產品體驗
撫順新賓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產品和服務缺少產品體驗的設計,來訪游客大多數都是隨意走動,互動體驗較少,目前現狀就是做一些簡單的飲食節、民俗節、形式化的民俗小鎮之類的旅游產品,游客也是草草旁觀,失去了體驗的機會,很難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在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時缺少全局性規劃
撫順新賓鄉村旅游中“民族風情”的元素涉及的內容不夠豐富,由于缺少全局的規劃設計,沒有將撫順新賓滿族的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發展,導致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導致來訪游客不了解該景區景點或者節慶活動的歷史脈絡,導致來訪游客的旅游體驗感知大大降低。
(四)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缺少專業的景區管理人才
景區的旅游設施不完善,讓來訪游客吃不好、住不好,遇到車沒有地方停、垃圾箱分布不均且數量少等問題,則該景區在游客心中的地位會降低,導致游客不會選擇該旅游目的地作為最佳去處[4]。當地對應的旅游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等沒有形成完整的旅游體系,導致景區接待能力與服務質量得不到保證,制約本地區民俗旅游的發展[5]。
四、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民族風情與鄉村旅游一體化融合發展對策
(一)創新旅游產品,與新媒體合作,發展“互聯網+民俗鄉旅”
為了更好的將游客吸引過來,在傳統旅游產品的基礎上,增加旅游產品教育性,向游客傳達傳統文化及歷史知識等信息,進而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鄉村旅游資源開發還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加入網上電子支付、線上預約以及直播賣貨等功能,以此作為宣傳手段,提升當地的知名度,也能為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體驗。[6]另外,組織建設創意理念團隊,對民俗鄉村旅游產品建立相應的宣傳平臺,將當地全部旅游產品詳細展示出來,做好詳情介紹,體現農產品特色,這樣才能讓游客更好地加以選擇,明確方向。
(二)關注鄉村旅游體驗,注重品牌形象認知
體驗經濟要求我們不僅要注重景點與游客之間的互動,還要注重產品的參與感,樹立創新的精神,拓展業務范圍,在打造熱門景點的同時也要注重景區內一些冷門景點的開發利用,滿足游客的“新奇感”,合理開發新的吸引力元素,如可以邀請新賓滿族剪紙藝術傳承人關長勝等資深藝人到現場表演剪紙,增加趣味性,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切身體驗。
(三)以“滿族民族風情”特色帶動“鄉村旅游”發展
相比其他休閑觀光型的旅游景區,撫順新賓滿族風情濃郁,文化歷史厚重,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把民族文化和鄉村旅游相融合,開發更多的旅游服務類型,豐富旅游產業發展。撫順新賓以滿族文化為主題,定位鄉土風格、拙樸自然的主體形象,將傳統民族風情與傳統村落人文景觀、田園風光相結合,發展成獨特的品牌,形成多元一體的特色自治縣。
(四)建立健全基本的旅游硬件與軟件設施,分配專業的景區管理人才
建立健全旅游基礎設施,做好合理的景區規劃,擴大停車場,增加公廁與垃圾箱的數量,同時交通是其旅游六要素中的一個,對當地旅游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這需要當地政府部門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對旅游交通做出規劃,規劃出安全、高效、便捷的城鄉交通線路,實現路標、路燈全覆蓋,給予游客足夠的安全保障。景區內的經營者和工作人員的言行舉止,景區的經營者和管理者都需要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同時要積極引導游客進行文明旅游,尊重景區內游客的權利。
五、結論
滿族風情文化作為撫順新賓的主打特色,其與相關產業相互滲透,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撫順市經濟建設有著重大作用。同時在未來的發展中,撫順市應繼續以自身資源為依托,推進民族文化與鄉村旅游進一步融合發展,加大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新型創新模式走出一條文旅融合的特色發展道路,帶領撫順人民實現特色產業致富。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今后將進一步完善景區自身建設,逐步放眼國際市場,打造精品民族文化特色旅游線路。
參考文獻:
[1]張琰.淺談鄉村振興背景下的民俗旅游發展研究——以河南省開封市余店村為例[J].河南農業,2020(32):10-11.
[2]江海旭,王曦若.撫順滿族體育文化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精準扶貧視角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7(29):21-22.
[3]王麗娜,寧丁,李文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研究——以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為例[J].農業經濟,2020(07):61-62.
[4]楊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問題和對策[J].綠色科技,2020(24):35-36+41.
[5]王崇恩,楊文杰.紅色文化下的鄉村旅游資源整合發展路徑探析——以運城市牛莊村為例[J].城市住宅,2020,27(11):54-57.
[6]李忠華,陳相標,趙興國,張夜玲,付曉婷.文旅融合視角下民族地區鄉村旅游產業鏈設計方案——以施甸擺榔金布朗風情小鎮為例[J].產業創新研究,2020(12):34-35+55.
基金項目:遼寧科技大學2021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基于類型視角的遼寧省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
作者簡介:
王思宇(1999-),女,遼寧科技大學旅游管理18級學生;
趙亮(1977-),男,遼寧阜新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賽娜(2000-),女,遼寧科技大學旅游管理18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