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玉子

沒有收銀員,沒有廚師,除了一名收拾碗筷的工作人員,點單收銀、面條制作都由機器完成。這樣的面館你見過嗎?在吳中區臨湖鎮靈湖村,就有一家“黃墅未來面館”,它也是蘇州第一家無人面館。
其實,在黃墅自然村,除了智能面館,還設置有自助售貨機、自動棉花糖機、自動冰淇淋機等智能售貨設備,自助游樂設施也都實現了自助掃碼支付游玩。田園味與未來感互相交織,靈湖村利用現代智能科技助力鄉村旅游發展,以高新前沿科技為江南田園注入新的活力。
“落后村”的逆襲之路
蘇州臨湖鎮靈湖村位于西太湖之畔,毗鄰蘇州太湖園博園。臨湖鎮靈湖村黨委書記沈衛東介紹,村莊在沿太湖1公里生態保護紅線區內,整體綠化覆蓋率達40%以上,擁有9個自然村。作為土生土長的靈湖村人,在靈湖村工作的17個年頭里,沈衛東親歷和見證了靈湖村由窮變富、由弱變強、由臟變靚的蛻變過程。
大人在森林掩隱的咖啡館里愜意品嘗美食,小孩鬧著要再乘一次菜園里的小火車,“網紅”博主直播旅游,到了夜晚,粉墻黛瓦的民宿燈火通明……這番熱鬧場景還要得益于靈湖村對農文旅融合產業的大力開發。近年來,以鄉村文化旅游為抓手,靈湖村堅持全域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是農民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關鍵是農民增收。通過引進產業,讓年輕人就近就業,鼓勵農民回鄉創業,靈湖村開發了以“森林里野奢溫泉度假酒店”和森“靈”集市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民宿、農家樂、咖啡餐飲、鄉村文旅項目。
美麗的鄉村經濟,改變了一家人、一個村、一個區域的“命運”。短短幾年,貧困村“摘帽”,村莊面貌越來越整潔,鄉風民情越來越和諧淳樸,老百姓的錢包也鼓了起來。入選“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單位”,獲評“2018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江蘇特色田園鄉村首批試點”“江蘇省特色景觀旅游名村”“2019年蘇州共享農莊”,一幅鄉村振興的江南田園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造鄉村振興的“靈湖”樣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了改善生態人居環境,靈湖村先后對轄內村級河道進行河道清淤、生態駁岸改造,累計清淤改造河道5.6公里;同步實現村級污水管網全覆蓋,100%接入市政管網;種植環太湖生態防護林,現有生態防護林1309畝。
近年來,靈湖村積極推進農村產業配套結構調整,依靠自然資源支撐,挖掘生態資源稟賦,化“生態保護紅線”為“生態經濟動力”,切實將鄉村產業布局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充分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農村基層,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
采取村集體出資全自營模式,利用村民閑置附房改造的“黃墅1978時光咖啡”項目,同時秉承“一站多用”原則,掛牌“靈湖村惠民服務點”“黨務村務工作站”,在提供咖啡、甜點消費服務的基礎上,做深做實村民自治、網格化管理、惠民服務、先鋒志愿等多領域工作,它也是靈湖村共享農莊夜經濟的核心項目。
精準定位、創新舉措、積極實踐。在新形勢下,靈湖村先后通過探索多規融合、盤活閑置房屋、整合社會資本、搭建新型平臺、挖掘匠心精神等五大抓手,助推靈湖村鄉村特色產業導入。
2018年,江蘇省首個鄉村振興綜合實踐教育基地——蘇州鄉村振興學堂,在臨湖鎮靈湖村掛牌成立,致力打造成為集中展示蘇州鄉村振興成就的平臺、培育鄉村振興人才的搖籃、匯聚鄉村振興智慧的高地、壯大鄉村振興組織的陣地。“鄉村振興學堂成立以來,已經吸引了全國各地一萬多名學員在這里接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系列培訓。”沈衛東介紹。
一灣太湖水,喚醒匠心夢
優美的湖光生態,豐厚的人文底蘊,涵養了靈秀的吳地匠心。重新喚醒指尖的手藝,靈湖村挖掘吳地匠心精神,培育出了蘇州第一家白酒品牌“橫涇燒酒”,也填補了數十年來“蘇州無白酒”的空白。
橫涇燒酒的主要原料是太湖地區優質的粳米、糯米,加上秘制酒藥。名酒所在,必有佳泉。靈湖村地處太湖之濱,湖河相通,湖港相連,清澈甘冽的太湖水為釀酒業提供了獨特的天然條件。
說起橫涇燒酒,柳商賢《橫金志》曾記載:“燒酒出在橫金(涇)者為貴,宜水性也!其成品酒無色透明,香氣四溢,味純正,飲后不頭疼,不口干,在太湖流域,從前是吳縣上榜的著名物產之一,馳譽四方。”2009年,橫涇燒酒的制作技藝被收入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郭曉波是該蘇州本土品牌白酒創始人,據他介紹,“橫涇燒酒”制作技藝要經過選米、浸米、蒸飯、攤涼、拌藥、洛缸、發酵、壓榨、自然固態發酵、粉碎、拌礱糠、上甑、吊酒、取酒、封缸、貯存等重重工藝,可以說是一步不落,精細制作。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和沉淀,橫涇燒酒釀制技術不斷提升。如今,作為第三代傳承人的郭曉波也正不斷總結經驗,發揚和推廣蘇州本地歷史悠久的酒文化。將沿太湖旅游資源、文化資源相結合,為增強村莊的發展后勁蓄力,靈湖村更進一步提升了鄉村的未來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