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賢碩
摘要:在新形勢下加強我們高中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任務。當前,高中愛國主義教育受到了來自西方發達國家思想文化、經濟全球化及信息化的沖擊和挑戰。強化當代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習面臨的一項歷史新課題,本文針對當前我們高中生愛國主義學習所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時俱進地采取應對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4-319
愛國主義,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為國家獨立富強而英勇獻身的奮斗精神。當代高中生是中華民族實現21世紀宏偉藍圖的生力軍,我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的強弱關系著中華民族的走向和興衰。在當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互相開放、交往與聯系日益緊密,時空界限相對模糊,高中生的愛國意識及愛國主義情感都面臨著前所沒有的挑戰和沖擊,給新時期的高中愛國主義教育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如何與時俱進地加強對當代高中生的愛國主義學習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習在新形勢下面臨的一項歷史新課題。
一、新形勢下高中愛國主義教育受到挑戰和沖擊
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爭事實,經濟全球化也使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通,相互影響。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利用自己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優勢及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強勢地位,不遺余力的進行文化擴張和文化滲透。他們不斷借助各種現代化的網絡傳媒,以及消費文化和文化產品等隱性因素來淡化中國人的國家主權意識、分化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西化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西方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等在中國的“滲透”開創道路。我們高中生在文化的追求上恰恰存在求新的心理,我們在文化的開放中,常常被西方文化的一些表象所迷惑,忽略了本國的傳統文化,使得我國本土文化對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產生了危機。
二、新形勢下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對愛國主義在新時期受到的沖擊和挑戰,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因此,我們首先應正視當前愛國主義教育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以求對癥下藥,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物質生活快速發展、精神生活高度追求的今天,仍有不少高中生對于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狀況都感到不滿意。我認為,這是由于我們當代高中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缺乏遠大理想而導致的。而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遠大理想,正是愛國主義教育所應該擔當的重任。高中生只有自覺地將人生價值、個人理想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才能真正實現人生價值。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在幫助我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上未發揮應有的作用,才導致高中生崇高理想的缺失和對精神生活的不滿。
當前的愛國主義教育還存在著空泛、沉悶和層次性、可操作性不夠的問題,停留在抽象的理想化的原則要求上。有些教育內容與生活實際脫節,很少關注我們的內在需要和我們成長的渴望,很少真切地關注我們學生的內心價值沖突,缺乏應有的感召力,同時,愛國主義學習教育脫離我們學生思想實際和社會實際,教育目標的指導功能被弱化、淡化,顯然,過于抽象、空泛、籠統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目標只會起口號的作用、形式的作用。
三、新形勢下加強高中生愛國主義教育的對策
經濟全球化對高中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學校應當根據新時代特征,對愛國主義學習的內容、途徑、方法等作出合乎時代發展的調整,增強教育實效性。
第一,以愛國主義學習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核,發揮思想政治課主渠道效用。弘揚和加強愛國主義學習有多種形式和路徑。其中,思想政治課是主渠道,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礎平臺。要進一步改進和變更傳統觀念,創新思想政治課上學習愛國主義的方法和形式。大量的學習實踐證明,大多數同學對創新思想政治課上學習愛國主義的方法和形式是認同的。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程中應運用我們高中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挖掘、激發和培育愛國情感。讓我們自覺接受國情、民情、民族歷史教育,了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進程;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認清自己所承擔的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從而培養深厚的民族情感,不斷增強其自尊、自信、自強的民族精神。
第二,以大型事件為契機,營造愛國主義學習環境。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灌輸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的環境。高中愛國主義教育要抓住振奮人心的事件營造教育環境,提升我們高中生的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些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受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及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考驗,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神州七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等等,無不與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有著密切關系。我們應抓住這一切有利于振奮民族精神的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展開切實有效的學習活動,培育我們高中生理性愛國情感,形成弘揚民族精神的熱潮。
第三,搶占網絡陣地,開辟愛國主義教育新途徑。信息時代,因特網快速在我國普及,上網成為我們高中生的時尚。網絡的開放性使其成為“地球村的高音喇叭”,成為各種企圖顛覆社會主義中國的敵對勢力的“公開論壇”,削弱部分同學的國家觀念和民族精神。學校和老師不可等閑視之,要急需加強大眾傳媒特別是因特網的輿論導向,善于應用高科技手段,讓同學們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氣氛中接受教育,從而收到更好的效果。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信息技術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要重視和充分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時效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影響力。”當前,高中生愛國主義學習應主動開辟、利用、凈化和占領網絡這個新陣地。
總之,我們高中生要與時俱進,加強愛國主義的學習,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銀 燕.“愛國主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切入點[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2]陳嘉迪,郭 靜.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研究.湘潮(下半月),2012.(11)
指導教師:王艷飛
遜克縣職業技術學校高三營銷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