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玉娟 雷少梁

摘要:為了提升機動車的生產效率,現階段汽車生產線上都會采用自動化輸送機構,在其上連接一個吊裝支架吊裝汽車零部件,并對其進行抬高或者平移。為了使操作更加便捷,文章設計了一種新的汽車制造裝配用車身起吊裝置,重點對起吊裝置的結構、工作原理、主要零部件及其操作方式進行分析和研究,該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能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使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關鍵詞:汽車零部件;加工;毛刺;打磨
1.技術背景與研究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整個社會對于汽車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為了提升機動車的生產效率,現階段主要采用自動化的模式進行生產輸送。而這種生產線上用于吊裝、抬高、平移汽車零部件的吊裝支架有以下弊端:
(1)只是通過簡單的支撐板將汽車支撐起來,支撐板是固定連接在支架上的,無法根據不同的車身寬度調節支撐板之間的間距,也就無法適應不同寬度的車身使用,功能單一。
(2)現有的設備在對汽車進行吊裝和位移時,會產生較大的晃動和振動。
(3)現有吊裝支架上支撐板的緩沖性能較差,無法有效地對汽車進行減震緩沖保護,易造成對車身的損壞,使用不方便。
2.車身起吊裝置的結構關系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所設計的車身起吊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并且根據使用情況對起吊裝置進行尺寸調整,以滿足不同寬度車身起吊要求。主要結構如圖1所示:
如上圖所示,我們設計的汽車制造裝配用車身起吊裝置的結構關系是:車身起吊裝置包括起吊裝置本體,其上有支撐架1,支撐架1的底部焊接有支撐桿2,支撐桿2上安裝有活動桿3,活動桿3的一端焊接有支撐座4,支撐座4的內部安裝有固定桿5,固定桿5上開有固定孔6,支撐座4的一側焊接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安裝有固定螺栓8,固定螺栓8與固定孔6相配合,支撐架1的一側安裝有活動柱9,活動柱9上安裝有油缸10,油缸10上安裝有注油管12,油缸10上焊接有固定環11,固定環11上焊接有加強肋桿16,加強肋桿16上焊接有固定座17,固定座17上固定有連接桿18,連接桿18的頂部焊接有安裝座19。
其中支撐架1的數量為4個,支撐架1之間兩兩相配合,其上焊接有橫桿13。橫桿13上焊接有限位桿14,限位桿14的一端安裝有外桿15,外桿15的內部開有空腔,限位桿14的一端安裝在空腔的內部。
油缸10包括油缸一22和油缸二25,活動柱9包括活動柱一23和活動柱二26,活動柱一23的通過油封圈24安裝在油缸一22的內部,活動柱二26安裝在油缸二25的內部。
支撐桿2的內壁上固定有弧形彈力板20,為硬質橡膠結構。固定桿5的一側安裝有刻度線21,刻度線21與支撐座4相配合。
3.具體實施方式
本裝置通過連接的外接設備提供所需的動力,使用時,將本裝置通過安裝座19安裝在使用位置,根據車身的長度對支撐架1之間的長度進行調整,通過啟動油缸10同時移動,使兩側的支撐架1同步移動。
當只需要調整一個油缸10時,通過啟動油缸一22或油缸二25推動支撐架1進行移動,滿足不同情況下的快速調整。當長度調整后,通過啟動支撐桿2內部的活動桿3向下移動,支撐桿為電動推桿2便于活動桿3的高度調整,在使用時活動桿3向下移動調整,使支撐座4的高度與車身底盤相配合。在寬度調整時,將固定螺栓8從固定板7上旋轉取出,與固定桿5上的固定孔6相分離,將固定桿5通過刻度線21與支撐座4相配合進行精準調整,減少誤差。
調整完成后將固定螺栓8固定在固定板7上,并與固定孔6相配合,對固定桿5進行限位使用,在調整完成后通過外接設備帶動安裝座19和固定座17上下移動,從而完成對車身的吊裝使用。
吊起時使本裝置帶動車身進行移動,在移動時為避免對車身造成損壞,在支撐桿2上安裝弧形彈力板15,弧形彈力板15對車身起到保護造成,避免因碰撞造成的損壞,提高工作質量。另外,在需要將車身的兩側漏出時,可將固定桿5的兩端接觸,形成暫時的橫板使用,可對車身的尾部和頭部進行支撐,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使用。
4.創新特色
通過上述介紹,該汽車制造裝配用車身起吊裝置具有如下優點:
1.該起吊裝置在使用時將固定桿在支撐座內部進行移動,移動時通過刻度線配合對長度進行精準調整,另外,固定桿的兩端可接觸,可對汽車的兩端進行固定,使側面露出,便于不同情況下使用。
2.該裝置在使用時油缸與活動柱相配合推動支撐架進行移動,油缸在使用時兩個活動柱可同時使用,另外也可單獨使用,滿足不同情況下的使用,通過支撐桿與活動桿之間相配合對高度進行調整。
3.該裝置通過弧形彈力板對車身進行防護,避免移動時晃動使車身與支撐桿接觸造成損壞,使用便捷,功能多樣。
5.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的汽車制造裝配用車身起吊裝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并且能夠根據不同的車身寬度調節支撐板之間的間距,適應不同寬度的車身使用,具有廣闊的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