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貫虹 張麗娜
摘要:網絡新時代的到來,使得社會發展形勢產生了巨大變化,這也給職業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定機遇和挑戰。在當前的網絡背景下,技工院校教育模式呈現出了新的發展形態,例如翻轉課堂、復合人才培育平臺等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讓職業教育在互聯網技術的輔助下最大程度強化學生的參與自主性,從而有效提升職業教育效果。
關鍵詞:網絡時代;技工院校;教育模式
引言:
在網絡時代效應的驅動下,企業與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升,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目前的教育環境,因此技工院校教育模式的轉型與變革已迫在眉睫。將互聯網應用在職業教育當中,使得知識獲取不再只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中,同時還不受時空限制,豐富了教育途徑,其產生的變化主要包含了授課形式的轉變、網絡資源數據庫的建立、智能化的評價與監控等,這些都在促進職業教育增效提質方面發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此影響下,極有必要對職業教育模式的發展進行進一步探究。
一、基于網絡新時代背景轉變技工院校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一方面,互聯網帶來的資源具有加大可視性,包含了圖片、視頻、聲音等多類資源,在提升職業教學課堂感染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直接通過網絡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和延伸,使學生形象全面地了解專業課程中的本質及內涵,激發其學習興趣。另外,因為互聯網資源本身還具有極強的傳播性,教師還可以直接通過微博、微信以及QQ等平臺進行授課,最大程度上拓展了課程資源的渠道和形式。由于網絡資源本身還具有極強的交互性,能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視角從傳統二維過渡到三維,使課堂更加活潑,有利于提升學習專注度[1]。
另一方面,網絡的應用還能強化學生的專業素養。例如對于設計專業來說,就可以通過利用集圖片處理和繪圖編輯功能為一體的軟件平臺,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可以使教材和理論當中的抽象性內容變得更為生動和形象,使學生體會設計之美。另外,網絡資源應用在職業教學教育當中,也是當下強化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性要求所在。這是由于網絡本身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學生通過其可以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培訓,并得到豐富的評價內容,在各項反饋和建議之下不斷對發展計劃進行完善。
二、網絡時代下技工院校教育模式的變革策略
(一)優化人才培養機制
技工院校當前需依照社會與企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與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實施復合型人才培養。在網絡作用下,職業教育還需進一步挖掘線上和線下教育的融合之處,全面提煉兩者的優勢,同時持續對線上模式和功能進行開發[2]。比如可以直接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實現線上教學系統升級,使線上線下交互教學成為一種新常態。具體可以依照社會發展對于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設置線下主干專業聯合線上拓展專業的復合式培育平臺,構建一條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建立一種跨專業、跨學校的人才培養機制,由此促進人才培養從原先的單一型學科專業朝著復合型的多學科方向發展,確保學生在充分掌握主干專業課程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再掌握一部分與主干專業相關的知識內容,由此拓展就業空間。比如對于以電子商務為線下主干專業的學生來說,其線上拓展專業就可以包含經濟學專業、計算機專業、法學專業等,確保其不僅可以充分把握本專業優勢,還能在其他財務相關領域獲得成就。在這一模式當中,不一定需要學生完整地去學習拓展專業的知識技能,而是在相應的課程學習下掌握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識技能。具體開展過程中,學校還應充分落實師資力量配置等工作。為解決拓展專業選定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學校還應定期利用網絡要求學生積極發言,及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同時組織相關教師召開網絡座談會,相互之間進行研討和交流,為拓展專業的完善奠定基礎。
(二)促進校園網建設
網絡時代的來臨給職業教育帶來了一定沖擊,尤其是智能移動終端設備以及移動網絡的發展,直接打破了網絡和空間限制,因此教學模式改革已然成為了當下技工院校教育發展的必然性趨勢,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要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比如針對技工院校當中的基礎課程,如數學、語文、英語、思政等,就可以直接通過計算機軟件實現題庫管理,即直接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計出不同程度的試題上傳至題庫,教師在授課完成后再讓學生依照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學期結束后,學校還可以根據題庫當中的內容對學生展開抽查考核。在此影響下,學生能隨時復習和練習知識點,教師借助網絡進行閱卷也能保證基本的客觀性。對于某些難以在現實條件當中開展的實驗就可以直接應用網絡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制作,并讓學生仔細觀看。在完善校園網建設的過程中,院校還應加強計算機應用軟件建設,具體可以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自主開發一些適合的軟件,確保學生和教師之間能夠在其軟件的作用下都能實現進一步發展,也要使得校園網的優勢及作用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三)完善課堂教學形式
在網絡影響下,當前技工院校正大力推廣翻轉課程這類模式,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課堂內外的學習進行翻轉,使學生在課后能通過智能終端觀看教師的授課視頻,明確自己的理解難處,然后在正式的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探討交流,實現知識內化及應用。從理念層面來看,該模式直接優化了課程講授形式,教師授課地點已經不再只是教室,而是可以應用互聯網的所有空間,并且不受時間限制,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有意義,更具個性。該模式并非只是一種教學形式,也不是一種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而是涉及多個領域,如工作體制、教學模式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的革新,如果在其實施過程中缺乏完善系統的方案,勢必難以獲得良好效果。
對此,教師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則需重點對這幾項問題加以考慮和權衡:一是如何重視起學生的認知層次和教學任務與內容,在任務驅動和引導之下,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中產生一些新問題,再為了解決這些新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并需要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進行實時監督。二是要如何進行課時控制,如何進行教學視頻錄制,如何通過簡單的教學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針對這幾項問題,技工院校在開展翻轉課堂時,則應特別建立教師工作考核機制與學生專業發展機制,將社會各界的力量吸引進來,建立一個師生共享的教育資源服務系統,幫助教師從原先的知識與技能傳授者轉為創新引導者[3]。比如針對教師考核來說,就可以應用釘釘這類軟件的錄屏功能,開展優質錄屏講義評選活動,使學生與教師都能夠在錄屏的作用下提升學習和教學質量,達到一定激勵和考核作用。對于學生來說,則可以通過大數據對學生的學習痕跡進行抓取,比如學習偏好、時間、成效等,構建直接面向線上資源應用與整合的全程監控體系,同時可以依照學生偏好、課程特點等實現線上和線下測試融合,開發與技工院校學生線上學習狀況相適宜的測評工具與系統[4-5]。對于教學視頻錄制和制作來說,則可以借助教師分工協作機制,由主講教師進行授課,技術型教師則進行視頻制作和后期剪輯以及平臺測試等,輔導員則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加強管理,由此最大程度上保證教學效果。
(四)建立實踐教學平臺
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必須積極承擔起社會轉型發展過程中各領域對于應用型人才具體需求,這也正是未來職業教育的具體發展方向。對此,技工院校必須及時轉變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實踐教育平臺,審時度勢,依照社會需求確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確保學生可以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訓練。
第一,直接建立專家或者骨干教師網絡工作室。這類群體是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中堅力量,其知識修養和技能都會給專業認同帶來影響,通過給其開設網絡工作室,能幫助其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促使其進一步鉆研和突破行業的相關技術,強化為社會發展的能力,最終提升教育質量。第二,構建校內在線互動實踐平臺。即與相關企業聯合起來創建專門的在線“教室實習”模式,由企業業務負責人作為主講師,及時解答學生學習和實踐過程中產生的各項疑問,再根據企業發展實際給學生傳授相應的實踐技能,使學生能提前感受真實的工作場景與流程。第三,構建網絡虛擬實訓工廠。即通過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建立虛擬化的實訓工廠,在幫助學校降低成本投入的基礎上,使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等實現反復性與針對性的鍛煉和操作,實現對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掌握,提升實踐技能,保證教學效果。或者直接應用VR技術,讓學生在教室和企業主講師之間進行現場交流,主講師給學生展示企業的崗位與車間真實場景,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6]。另外在VR設備的作用下,學生還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生產等多方面基地,提前掌握必要的技能。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通過互聯網進行職業教育模式創新已經成為整個領域的普遍性共識。對此,高職院校則應根據自身的辦學特色以及具體發展狀況,把網絡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比如實踐平臺建立、教學模式改革等,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何思橋.“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智富時代,2019(04):1.
[2]凌端平.“互聯網+”背景下適于高職教育新型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9(01):156-157.
[3]張明真,朱紋玉,付宗見.“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3):35-37.
[4]余靖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5):38-39.
[5]徐娜.“互聯網+”背景下遠程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模式與路徑探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2):15.
[6]譚新蘭.“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教育之沉浸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