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楠
【摘要】本文以馮驥才的文章《春運是一種文化現象》為藍本,對其廣為流傳的原文和英譯本分別進行分析。筆者首先結合文本類型通讀原文,判斷其文本類型,通過比對自主翻譯和參考譯文來探索針對該種文本類型的翻譯方法。在分析過程中,充分賞讀全文、理解翻譯理論、仔細揣摩英語以及漢語這兩種來自不同語系語言的相近與相反,這樣一來,日漸月染,自身的翻譯素養與日俱增,翻譯過程漸入佳境。
【關鍵詞】文本種類;譯解方法;漢英對照
一、原文語篇分析
1.文本類型
在其著作中啟發后世的文本類型理論,其首次面世還要追溯到1971年。卡塔琳娜·萊思(K.Reiss)-德國功能主義學派的先驅者,在創作《翻譯批評》時將其智慧結晶娓娓道來。在她筆下,語言功能的三分法得到了更為靈活的處理,即天下文本被切割為三種主要細分:勸導型、信息型以及表情型。《春運是一種文化現象》的文本類型為表情型文本,寫作方式為“創造性行文”,作者運用了美學的語言,作為信息輸出者將對人或物的情感與態度進行詮釋,文本作者占主導地位,文本形式因此變得舉足輕重。綜合來看,仿效法成為了本文英譯本創作的不二之選,譯文應與作者和原文步伐一致、高度統一。
2.主要內容
本文是一篇敘議結合的散文,主要描寫“春運”,這一詞原無情感色彩,僅指春節時期由進城務工農民返鄉帶動的“特殊的交通狂潮”而已,然而這只是表象——作者通過站臺所見,描寫出春節實際上是為在外的游子提供回家與親人團圓的機會。而對于年的淡化以及民俗文化的瓦解,春運情結依然根植在人們的心中,由此可證年味并沒有淡化,而是改變了方式和形態。
二、譯文重點句分析
1.原文:酒店里、舞廳和酒吧里、球場上可以不要春市。
難點:易產生歧義。
譯文:You can do without it in hotels, halls or bars, or on courses.
分析:結合上下文看,這一句中的“不要春市”時中國式說法,指的是在這些公共娛樂場所可以不做與過年相關的活動,不過春節,或者可以沒有任何年味,如果不能正確理解的話很難翻譯準確,甚至錯譯為這些公共場所可以不興辦春節的大集的意思,背離了本心。
2.原文:吐蕊開花、以心親吻鄉土里的根。
譯文:The festival complex will be budding and blooming, kiss the earth of their hometown
難點:修辭手法。
分析:原文中“吐蕊開花”的主語是“年的情結”,還有一種表達方式:“be budding and blooming”,指花朵含苞待放,包含了花朵的意象,所以主語無需增譯“flower”,可直接使用原文對應的“complex”,比較忠實于原文。“以心親吻鄉土里的根”這一說法比較抽象,在翻譯時如采用意譯法理解為“用心感受體內根植于鄉土的情感,會偏離原文,可知在表情型文本中不宜采用意譯法。不如翻譯為“kiss the earth of their hometown”,直截了當地表達出原文所講。
三、反思總結
通過分析原文以及譯文風格,我學到的是,對于稍有情感色彩的表情型文本,也要力求語言通順、忠實于原文,而自由、無規則的意譯只會使原文的風格特點遭到破環。如“現在明白了,年在人們心里并沒有淡化,淡化的只是傳統的方式與形態”這一句,譯文應更符合原文形式,與原文的結構趨向相同:“... is not thinning out;what is thinning out is the...”那么在處理表情型文本的英譯本創作時,需要對癥下藥、有的放矢,語義翻譯技法便再合適不過。
目的語之語言架構和蘊含之意沒有得到打亂和侵犯,語義翻譯技法才能大顯神通,作者投入于原文的所思所想才能切實無誤地顯露復現。因一篇文的重中之重根植于原文的體例和作者的寫作謀愿,所以目的語的上下聯想和傾訴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只是襯映之下,變得無足輕重.單純為目的語效勞的情境工具也不應再是譯本。這種策略與仿譯法的宗旨不謀而合,今后在遇到相似文本時可以采用。
參考文獻:
[1]張美芳.澳門公共牌示語言及其翻譯研究[J].上海翻譯,2006(1):29-34.
[2]諾德.譯有所為--功能翻譯理論闡釋[M].張美芳,王克非,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3]王麗琴.紐馬克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指導下的翻譯策略研究[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