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1 高職院校體育田徑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田徑教學理念滯后
在高職院校中,學生更趨于重視未來就業形式,出現對體育學科忽視的現象。體育學科的開設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能夠有充沛的精力和健康的體魄投入到生活和學習中。但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滯后,學生往往對體育學科不感興趣,即使有部分學生意識到體育學科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身體素質,但對體育學科中的田徑課程并不感興趣。由于長期觀念的滯后,就導致高職院校學生體育學科的成績不理想,由于平時缺乏對田徑中的短跑和長跑的鍛煉,導致期末考核時,不能在短時間內實現田徑課程的達標。
1.2 田徑教學形式傳統
具調查大部分高職院校發現,田徑教學的形式較為傳統,大多數體育教師仍采用理論與考核兩部分來開展教學。在理論知識完成的基礎上,在期末對學生進行集中的考核。這種形式就導致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學生被動的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對于本來對體育學科興趣就不濃厚的學生來說,理論知識更是過于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學習田徑理論知識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期末成績考核時也并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
1.3 田徑考核制度單一
高職院校體育學科田徑內容的考核形式,存在著比較單一的現象。由于體育學科長期處于被忽視的地位,導致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考核內容都存在敷衍的現象,期末考核也是走形式,并不能真實的反映學生的體能狀況。并且,多數高校在體育學科中對田徑的考核內容過于單一,多數形式都是為學生設置一定的考核目標,學生只要完成就能夠順利結業。從學生的測試結果來看,學生并不能掌握田徑中的技巧,教師的教學目標也不能得以實現。
2 樹立“新課標”下的田徑模塊教學措施
2.1 優化田徑教學模塊內容
體育模塊教學是將體育教學目標分成不同的模塊,對于田徑教學而言,即是將田徑理論知識分成不同的教學目標,并且各個目標之間是獨立的、互不影響的,在學習了一個田徑教學模塊之后,隨即對該模塊進行實踐性的訓練。因此,要求教師要全面的掌握體育學科的全部內容和學科特點,充分發揮教育機制,合理的優化教學目標的內容,并將田徑教學任務進行分組。此外,教師要合理的安排理論課與訓練課的課時,不能為了提升學生的體能,將重心全部放在訓練課上,忽視了對田徑理論課程的設計。并且教師在田徑理論知識的教學時,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既不能將理論知識講解的過于復雜,又不能忽視田徑理論知識對學生實踐的指導意義。教師要明確設立田徑理論知識課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培養體育競賽專業人員,要注重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把控,注重對理論知識深度的調整,要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理論知識可以為學生實踐提供技術支撐。
2.2 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體育課堂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掌握體育技能,并以此來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田徑教學時,要注重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教學形式的調整。并且,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分析出學生擅長和薄弱的項目,有針對性的為學生設置教學內容。例如大部分學生由于長期缺乏鍛煉,腿部力量薄弱,腿部爆發力不足,因此,教師要在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設置力量教學模塊。教師可以采用原地蹲起的訓練來增強學生腿部力量,也可以為學生設置不同的游戲,在集體活動中既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又能有效的提高訓練效率。
2.3 改革評價考核制度
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體育課堂也要打破傳統的以期末測試為主的考核制度,按照田徑理論知識將學科分成不同的模塊,每學完一個模塊的理論知識,就及時的進行考核,最后再把幾個模塊整合在一起,在期末對學生進行綜合考核。教師要充分發揮模塊教學的作用,為學生設置多樣的考核制度,并在每個模塊的考核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及時的評價,讓學生通過短期的進步激發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教師也要對學生每個模塊的成績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學生對每個模塊內容的掌握情況,分析出本班學生的體能特點,以及體育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并及時的調整教學任務,有效的提升體育教學的課堂效率。同時,教師要拓寬對學生成績評價的形式,將學生平時表現增加到最終考核制度當中,綜合的分析出學生的真實水平,這樣才能有效的反映出學生對田徑內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的體能狀況。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體育田徑教學要盡快落實新課改的理念,合理的利用模塊教學開展田徑課程,以學生主動學習為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學習興趣,通過合理的分配學科模塊,達到學生能夠準確掌握田徑技能的效果。同時,通過高效課堂的創建,能夠促進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升,讓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和健康的體魄。
(作者單位:貴州省清鎮市貴州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