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平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的數量越來越多,讓更多的青年能夠走進高職院校學習知識,接受高職教育。隨著高職院校數量的增加,高職院校教師資源卻越來越緊張,尤其是能夠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老師,所以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教育人才,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教育現狀,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我國高職人才培養相結合,以實現其內在價值,是符合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最佳選擇?;诖?,本篇文章對高職教育現狀分析和提質增效的建議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現狀分析;提質增效;建議
引言
目前,我國社會上各大企業越來越注重職業教育。如果高職院校只注重職業技能的水平高低,而忽視了職業道德的培養,那么在校的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在當前社會職業道德是從業人員必備的基本素質,現代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適應現代化社會的高技術應用型人才,還必須加強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的發展。
一、高職教育擴大招生對社會、經濟、民生的重要意義
1.高職教育提質增效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求,也是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的階段性要求。在新經濟形勢下,各行各業都面臨激烈競爭,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的競爭。因此,高職院校的建設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從而才能為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國際產業演化出現了新趨勢,它的主要表現是產業轉移、產業融合和產業集群。在此趨勢下,國際高職教育發展的方向已經轉變為以提升產業競爭力和促進高職教育與產業協調發展為目的。這對我國高職教育的發展形成了新的挑戰。能否實現產業服務能力的提升和產教融合,將直接決定我國能否從職業教育大國轉變為職業教育強國。為了適應國際產業演化的新趨勢,高職教育的發展不能再只注重教書育人,它必須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符合國家的發戰略。
3.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對改善民生具有基礎性的作用。我國當正在全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因此,從民生視角來制定高職教育的發展戰略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大力發展高職教育,培養出數量足夠多的、適應勞動力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才能促進就業,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從而達到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和改善民生的目的。建立一個面向全社會的、多元開放的高職教育體系,能使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最有效地轉化成人力資源優勢,也能滿足普羅大眾接受多元化的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職教育的發展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民生保障體系,因此,探索出一條有利于改善民生,又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高職教育發展道路,是當前的極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二、高職教育現狀分析
(一)融合課程體系不健全
高職院校作為綜合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目前部分高校在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發展方面還缺乏健全的課程體系,教學重心也一直放在專業教育方面,對人才創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沒有足夠重視。與此同時,也沒有從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入手,增設與創業方面的相關的課程,導致學生只是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在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方面明顯不足。其次,對于選修課,仍然注重經濟學、就業指導理論內容的傳授與講解,而缺乏針對性與實效性。當前國家和社會對人才提出了高要求,除了具備專業水平外,還要具備創新、創業能力,如果還是按照以往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去對學生進行評估,將會抑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長此以往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很難形成。
(二)實踐教育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高職院校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專業教育,還是創新創業教育,都十分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對實踐教學引起高度的重視,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升。但由于部分院校發展條件存在局限性,缺乏一定的資金,導致實踐教學規模較小,基礎教育設施也不完善,致使專業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難以融合。其次,高職院校和企業也缺乏合作,企業對高職院校創業教育也不夠重視,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參與度也不高。國家在高校學生創業教育方面提出了很多扶持政策,但高校在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仍然在教學體系、實踐評價方面存在不完善的情況,從而造成學生實踐學習缺乏一定的支持。
三、提質增效的建議
(一)道德教育與技能教育共進
在高職院校職業教育中必須要保證職業道德教育與技能教育共同進步,而不僅僅注重于職業技能的教育,因為在社會中職業道德低下的學生必然會被其他人所抵觸和拋棄,在生活中性格往往會受到扭曲,可能會造成不良后果,現在社會企業中出現的許許多多質量問題、造假問題、暴力、流血、欺詐等事件,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缺失了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造成的。因此職業道德教育是必須的,職業技能也不可缺失,要選取有效的實施方式,促使職業技能與職業道德能夠同時進步,實現相互促進。
(二)加強學生管理
學生在校的一言一行對其以后的發展存在一定的聯系,高職院校管理者一定要在這方面把好關,不能讓學生一直處于漫無目的、自由懶散的狀態,必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規劃學生未來的路程,幫助他們明確今后的工作方向。只有讓學生明白職業道德素質與自己將來的社會地位、經濟收入、事業成就有著緊密的聯系,缺之不可,他們才能夠將職業道德修養作為重點課程,認真地去研修。
(三)挖掘創新創業課程資源,提高人才培養創新意識
從《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這門課程來看,是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我國建黨過程中反復論證的真知實見作為基礎理論,再選取與我國實際情況相符的內容進行編寫的,該教材已在我國高等院校使用多年,并在不斷修改和增加內容,為的就是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做到與時俱進。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本課程來看,其根本是政治課,該門課程也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為理論基礎,同時還結合高等院校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而編寫的教材。由這兩門課程可以看出來創新課程的重要性,這兩門課都是創新課程,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貢獻了不小的力量。
(四)強化軍訓提高學生文化自信
通過軍事化的管理、緊張規律的軍營生活、艱苦嚴格的軍事技能訓練等來磨練學生的意志,提高學生體能,培養學生的頑強作風。軍訓期間學生通過接受三大條令的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人民軍隊的英雄主義、集體主義、愛國主義、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等精神的教育。
結束語:在高職院校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養,更為重要的是要在專業教育中融入創業教育內容,保障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然而,目前在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融合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我們必須勇于面對困境和挑戰,不斷的運用各種方法和路徑去解決問題,在完善課程體系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師資隊伍水平等,為培養出創新、創業型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參考文獻:
[1]陳海艷,李艷,何濤,魯晨陽.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及改進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9(36):26-29.
[2]劉銀芬,楊燕,余璇.高職院校產教融合模式現狀研究[J].智庫時代,2019(51):225-226.
[3]唐俊如,趙東方.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教育現代化,2019,6(A2):230-231.
[4]宮曉慧,張曼.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優化策略[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9,36(12):181-182.
[5]蔣詠梅.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的提質增效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11):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