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薩
摘要:就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信息化已然成為了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主動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嘗試使用信息技術來完成輔助教學,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與空間。對此,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情況,并提出了若干條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知識儲備較少,很難做到聯系已有知識、舉一反三,導致小學階段的教學進程較慢。小學時期,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發展學生認知能力非常重要。在大數據背景下,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信息手段增加學生的學習渠道,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創建多趣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的學習產生興趣,才會對課堂教學活動愿意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對過去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行回顧,會發現很多教師對興趣教育的重要意義沒有充分地認識,課堂教學中采用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阻礙了學習動機的進一步激發,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先進的信息技術可將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料提供給學生,有助于學生感官體驗的強化,并將學生大腦的記憶功能充分激活。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建生動的趣味情境,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讓學生學習知識。
例如,在《百分數》一課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先為學生播放一則這樣的新聞:2000年悉尼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28塊,占金牌總數的9%;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獲得金牌32塊,占金牌總數的10.6%。以這則新聞片段引起學生關注,新聞結束后對學生的好奇提出問題:“剛剛新聞里出現的9%、10.6%是什么?大家是不是在其他地方也看到過這樣的數字?”借助一段簡短的視頻,不僅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數學課上,還能通過問題引出課程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順利導入了百分數知識,可謂一舉兩得。
3利用信息技術展開針對性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較難的課程,知識體系龐大,且內容抽象,邏輯性強,學生學起來很困難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尤其是遇到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時,學生通常會放棄,這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難點,也是教師教學的難點。在之前的“教師教,學生學”模式下,學生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跟著教師的思維走,一定程度上會忽略自己對定義的理解是否透徹。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的有效結合,可以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學生也會因此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信息技術還可以帶來直觀性,將學生遇到的困難以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進行放大分析,將其要點簡單明了地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更好地領悟要點,突破自己階段性的困惑,從而從心理上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下次遇到困難便可迎難而上。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對鐘表沒有足夠的認識,教師在講授這一課的內容時,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找到鐘表的照片,讓學生更能清楚地了解鐘表的行走過程,以便學生更深刻地學習到鐘表知識。通過讓學生了解鐘表的行走過程,讓學生內化知識,提升學習的興趣,再對家里的鐘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以此來鞏固所學知識。
4應用信息技術搜集生活素材,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小學數學老師在展開對學生的數學教學時,還應該充分的聯系知識教學和日常生活。如此一來,才可以促使學生形成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數學老師可以積極利用信息技術,以此來通過網絡搜集豐富多樣的生活素材,并將其合理的應用到數學教學課堂中去,讓它們能夠成為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資源。這樣一來,對于學生而言,這也有利于他們充分地認識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系。除此之外,生活實踐也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讓他們將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靈活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內容時,因為分數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而出現的,所以教師就必須要讓學生們做出對分數意義和性質的深刻了解,并充分聯系分數知識的講解和日常生活。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生活中有很多關于分數的案例,不過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教師無法將全部的有關分數的生活案例展現給學生看。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收集其他教師教學的過程,從而在這些教學過程中選擇出具有典型意義的生活素材,緊接著,教師便可以利用這些素材來向學生講解有關分數的知識。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便有利于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5進行隨堂練習,輔助學生復習鞏固
隨堂小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屬于關鍵環節,一般在新知講授完成后會利用課堂的最后十幾分鐘進行測試,主要是為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度,讓學生自己與教師了解實際學情,通過了解學生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沒有掌握,為課后的復習鞏固制定計劃。當然,黑板的空間有一定限制,再加上板書需要耗費一定時間,所以教師可應用信息技術將隨堂小練習的題目制作為課件,快速讓學生進行測試。
例如,在講解《圓的周長》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出相關內容的填空題、選擇題、應用題等等,以此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實情,然后結合實際表現重點講解,進一步鞏固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在隨堂練習過后,為了讓學生在課后的復習鞏固效率有所提高,教師應當將本節課的知識重難點制作成微課視頻,讓學生通過下載微課進行復習,如果有不懂之處可反復觀看。如果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可在線與同學、與教師進行交流,進一步促進數學知識的理解。
結束語
總之,綜上所述,利用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教學,而且可以讓學生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僅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所學知識點,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此充分發揮其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繼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湯天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39):81-82.
[2]張春燕.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