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立
在新時代體育教育背景下,體育教學必須轉變由傳統的教學轉向核心素養培養為中心。深度體育課堂教學立足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系統發展,培養學生運動興趣、運動能力,關注學生的過程體驗,著重促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養成,有效促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體育教學是實現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主陣地,然而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依然存在教學淺層化、運動技術片面性、內容單調性、淺嘗輒止、學用不一致的教學觀,教學還忽視了學生體育品德的培養和健康行為教化。深度體育課堂教學注重發展學生知識和能力素質,培育學生處理體育學習及應用過程中的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1 體育課堂深度教學的含義
深度體育教學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按照體育學科知識和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正遷移,根據學生身心認知特點,對體育知識預先深層處理,以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內在聯系和關聯性,促進學生體育知識學習的系統和運動能力發展的漸進性、孕育健康行為習慣,塑造良好的體育品德,實現學校體育教學塑人和育人價值。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是教師以學生學習目標為引領,倡導學以致用,創設學生鮮活的體育生活活動情境,引導學生融入預設的邏輯體育知識體系的學習、體驗運動、感悟過程,潛移默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深度體育課堂教學立于改變教學淺層化、運動技術片面性、內容單調性、學用不一致的教學現狀,通過問題情境的導向教學和知識、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反思和批判性學習,通過情景式和層進式的學習,提高學生體育素養,達成體育多維培養人的價值。
2 有效促進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
2.1 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素養提高
運動能力指學生在身體活動中體能、技戰術能力、心理能力等綜合表現,是與其他學科本質區別,是深度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在需要。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體能發展的全面性、漸進性和有效性為基礎,為技戰術靈活運用和實戰做好體能準備。強調在技戰術中發展相關體能素質,融體能于技戰術教學情景中,并在全面發展體能的基礎上有重點發展相關體能。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不僅發展體能,還要了解體能相關的知識、體能鍛煉多種科學方法和原理,能制定計劃、自我鍛煉和評價。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的技戰術教學目的是為了實現教育部辦公廳“體育、藝術2+1”中2項運動技能目標,教師深挖教材,整合教材內在連續性和相關性,注重學生新舊知識的遷移,體現技術動作在整項運動的前后聯系和作用,顧及不同項目和技術的相關性,突顯運動項目項群訓練的共通性。它通過創設教學訓練生活情景,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以反饋和反思、教與學的情景交融,讓學生體驗技戰術學習連續性和完整性,感受技能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層層遞進過程的技戰術體驗。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是學生在交流互動反思的學練體育情景教學中,體悟運動過程中的獲得感、成就感以及挫敗感;學會如何走出逆境,轉頹勢于優勢。學生在體育情境中學練打磨,在互助關懷競爭的學習、游戲、比賽情景中逐步發展學生真正的體育能力,塑造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體育心理品德。學生在各種互動交流中提高情感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發展心理素養。
2.2 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
健康行為是指學生避免疾病、增強體質、維持與促進身心健康的各種活動,體育健康行為包括健康知識理解與運用、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情緒調控、社會適應等。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關重學生過程性學習,重視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關心知識建構過程,關注學生接受能力。深度體育課堂教學情景生活化,內容應用化,教學方法以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生間互動交流和反思為主。學生在情景化學練中、游戲中、比賽中不僅要自主練習,交流合作學習,還要處理競爭與合作,調控活動中自己情緒,激化或安撫同伴情緒。他們在面對不同體育活動境遇中慢慢學會合理處理,從而潛移默化的促進人際交往,提高處理事情能力,促進人際適應能力。
2.3 促進培養學生體育品德
體育品德是學生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在體育活動中遵循的行為規范的表現,表現為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品格。
深度體育課堂教學以情景教學為背影,以學生為中心,設計互動反思教學流程,以學生技戰術和體能發展為手段,培養學生體育活動中規范行為意識和健康行為習慣,陶冶學生體育品德。在體育規則內或互相激發、勉勵或互相競爭,同學間不僅有體能、技戰術的較量還有情感的溝通和碰撞。學生真性情的更易展露,正是培養學生舉止文明、行為規范良好契機,也是培養學生體育精神和品德著手點。在情景教學中每個學生擔任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責任,履行相應的義務,學生精神情感得到陶冶,體育品德在一個個情境中慢慢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基金項目:阜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校級教學質量與教學工程重點項目(ZLGC2017JY006)資助。
(作者單位: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