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董淵晟
曾有業內人士評價:蘇州整體金融環境非常好,政府和金融就像“水”和“魚”的關系,一方面,政府積極打造金融生態,鼓勵創新;另一方面,蘇州的銀行業經過多年激烈競爭,經營水平相互促進,金融集聚,在服務、產品、管理創新等方面均如魚得水,引領前行。
有這樣一家金融機構,伴隨著一座新城的成長。27年前,中國農業銀行蘇州工業園區支行來到美麗的金雞湖畔,從開發建設到招商引資,再到轉型升級,致力服務地方主流經濟、主流產業、主流客戶,不斷展現國有大行的風采。
一次“打烊”后的暖心服務
“真是太感謝農行員工的熱心服務,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剛辦完業務的王先生由衷給農行的暖心服務點贊,此時的時鐘剛剛劃過晚上7點。
時間回到2個多小時前。原來,王先生下午4點半左右來到江蘇農行蘇州工業園區支行營業部(以下簡稱“營業部”)自助設備區取款應急,由于內心焦急,密碼連續輸錯三次,造成借記卡密碼鎖定。客戶急忙進入營業大廳,尋求大堂經理幫助。此時離網點營業結束已不到2分鐘。
大堂經理將客戶引導至1號柜臺,當班柜員操作時發現該卡已鎖定,且非王先生本人所有。王先生表示該卡為其母親所有,但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已臥床多年,無法親自到網點辦理業務,現在急需用錢。內勤行長得知情況后,雖然此時已過營業時間,還是決定安排兩名客戶經理上門核實,并讓當班柜員暫緩簽退。
王先生母親雖然久臥在床,但精神良好,對于上門核實情況的客戶經理詢問,老人均能對答如流,并當面在授權書上簽字。客戶經理帶客戶回到網點的時候已將近晚上7點。在核查確認上門服務材料準確無誤后,當班柜員立刻給客戶辦理了解鎖業務,順利將錢款取出。
這是4月某個氣壓低沉的下午,但營業部的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升溫服務卻著實溫暖著人心。據介紹,今年以來,營業部全面啟動“服務升溫工程”,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升適老化服務能力”的號召,努力打造有溫度、人性化的客戶服務體驗。
櫛風沐雨27年的“金融店小二”
記者了解到,近日營業部獲評農行總行“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是營業部繼榮獲全國“百佳”示范網點又一個重量級“金字招牌”。沉甸甸的榮譽背后,是營業部轉型求實、砥礪奮進的追夢故事,金融擔當、優質服務家園文化等,助推各項業務取得突出的經營業績。
自1994年成立以來,營業部深深扎根于蘇州工業園區這片改革開放最前沿的熱土,以“金融店小二”的心態和姿態櫛風沐雨27年,為近6000家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貢獻金融力量。在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持續發力、主動作為,以實際行動履行普惠金融社會責任,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營業部是園區支行在湖西展示農行銀行對外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作為全國“百佳”網點,營業部始終將創建文明優質服務形象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實,在多年實踐中凝練出“讓我們服務的更好”的服務品牌,并始終貫穿在服務管理與質量提升中,以溫馨、暖心的優質服務贏得了企業與客戶的高度贊譽。
多年來,營業部經常“走出去”,通過開展各類公益活動拓展優質服務的外沿。為更好地服務社區、提升農行行品牌美譽度,在周邊鄰里中心等中心地區擺攤設點,現場宣傳金融、消保知識,做消費者金融安全的傳播者。
不僅致力于夯實業務,同樣不忘人文關懷。營業部每年結合新員工特點制定成長計劃,鼓勵新員工基層一線甘于奉獻、勇于創優。落實上級行“職工之家”建設意見,切實抓好各“五小”建設,并在各個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體娛樂活動。對于園區支行的員工來說,營業部更像是一個溫馨、踏實的家。
青年突擊隊,為實體經濟添磚加瓦
今年,園區支行普惠金融部6位員工組成青年突擊隊,參與到一場“春天行動”中,他們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積極為實體經濟添磚加瓦。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金融工具的出現,為緩解鏈條內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新思路。長期以來,寶時得上游供應商由于自身信用不足、抵質押物相對缺乏、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飽受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困擾。他們通過釋放核心企業信用到整個供應鏈條的多級供應商,提升全鏈條的融資效率,降低資金成本。事實上像寶時得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青年突擊隊全面推進供應鏈金融業務,主動上門核心企業華潤醫藥,摸排供應商清單,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
“他們走進前沿產業集群園區進行產品和政策的宣講,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風險補償等政策工具,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大力支持符合新片區功能定位和產業方向的重點企業,提升資金扶持精準度和營商環境滿意度。秉持著‘客戶至上,始終如一’的服務理念,靈活運用惠農貸、稅e貸、信保貸等金融產品,研究制定‘一企一策’金融解決方案,幫助企業輸血紓困,實現金融供氧。”說起這些精兵強將時,園區支行相關負責人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