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利
摘要:受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2018年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第四次對全國小學生思想品德狀況進行了調查,其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全國小學生思想品德狀況調查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
調查表明,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整體表現良好,廣大小學生生活幸福,滿意度高,樂觀自信,人際關系融洽,心理承受能力強,有良好的情緒恢復力,生活中有方向感和生命意義感。但調查也發現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表現欠佳、亟待加強教育的問題。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生活的愉快度與滿意度在逐漸下降
關于學生生活的愉快度調查,對于“你現在生活得如何”,選擇“不太愉快”和“不愉快的”的,四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5.4%和2.5%;六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6.4%和2.1%。經卡方檢驗,年級、居住地、性別差異顯著(P<0.001)。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生活的愉快度在明顯下降,且與城市和縣鎮的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生活愉快度更低,男生比女生生活愉快度低。
關于學生生活的滿意度調查,對于“你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如何”,選擇“不太滿意”和“不滿意”的,四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3.6%和1.1%;六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4.7%和1.7%。經卡方檢驗,年級、地區、性別差異顯著(P<0.001)。說明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高,學生生活滿意度在逐漸下降;與城市和縣鎮的學生相比,農村學生生活滿意度更低;男生比女生生活滿意度低。
(二)部分學生自我評價偏低和應對困難的信心不足
在自我評價方面,小學生對“如何評價自己”,回答“我很棒”“我還行”和“我不行”的分別占33.8%、58.7%和7.5%。經卡方檢驗,年級、居住地、性別差異顯著(P<0.001)。調查發現,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評價在逐漸降低;與城市和縣鎮的學生相比,農村學生自我評價偏低;男生比女生自我評價低。
在應對學習與生活困難的信心方面,對于“你對自己應對學習與生活困難感到如何”,選擇“不太自信”和“沒有信心”的,四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7.7%和1.8%;六年級學生占比分別為8.7%和1.2%。經卡方檢驗,年級、地區、性別差異非常顯著(P<0.001)。說明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對自己應對學習與生活上困難的信心在減少;農村學生應對困難的信心低于城市和縣鎮的學生;女生應對困難的信心低于男生。
(三)部分學生的人際關系不良
調查發現,在與同學的關系方面,對于“經常會因為一點小事與同學發生矛盾”,選擇“比較符合”和“非常符合”的學生分別占13.1%和3.6%。其中高年級學生與同學發生矛盾最多;與城市和縣鎮學生相比,農村學生更容易與同學發生矛盾;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與同學發生矛盾與沖突。經卡方檢驗,年級、地區、性別差異非常顯著(P<0.001)。
調查發現,在與父母關系方面,對于“在家里經常與父母發生沖突或冷戰的”,選擇“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學生分別占3.8%和12.8%。其中初二年級學生選擇“非常符合”和“比較符合”的分別占6.1%和19.3%,所占百分比最高,人數最多;城市學生比縣鎮和農村學生更容易與父母發生沖突。經卡方檢驗,年級、地區、性別差異非常顯著(P<0.001)。
二、對策和建議
(一)開設小學生心理輔導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針對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加強對小學生的心理輔導勢在必行。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中,明確規定“地方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利用地方課程或學校課程系統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在小學,通過設計游戲與活動,側重小學生的良好心理品質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通過活動,學生學會正確地認識自我,培養其自信心;體驗如何與人相處,學會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從而正確地處理與同學、教師、家長的關系;學會識別什么是不良的情緒,學會不良情緒的疏導方法;學會正確地看待挫折,培養對挫折的承受能力;能夠正確地認識各種職業、了解社會,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學會選擇職業和自己的未來;培養生活的方向感,明確生活的方向,感到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二)對小學生進行生涯輔導,使其明確未來發展的方向
生涯輔導是面對學生未來的教育,通過生涯輔導,使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與職業,并在此基礎上學會選擇職業,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但從目前的調查來看,學生在“生活的方向感和意義感”方面并不樂觀,有部分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與生活目標,生活中感受不到意義,缺乏對自己未來發展的設計,屬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狀態。由于他們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才會生活得渾渾噩噩,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更有甚者容易走向自殘與自殺。對此,應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進行生涯輔導。小學階段可以側重于各種職業的認識與體驗;初中階段可以側重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培養,梳理早期職業發展目標;高中階段可以側重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
參考文獻:
[1]顧坤華,趙惠莉.中學階段教育體系建設[J].高校教育管理,2016(02).
[2]梁瑞華. 天津市單親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相關因素分析[D].天津醫科大學,2010.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烏蘭木倫小學 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