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新時代對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中國制造2025也指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要堅持創新驅動,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為職業學校的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1)引導學生了解社會,轉變就業觀念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并日趨成熟,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注定要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沉浮。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認清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在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作為課堂教學最基本的出發點,關注中職學生特有的發展潛力。通過創業意識教育,讓學生充分認識自主創業是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社會進步的需要。
(2)指導學生掌握和創業領域相關的技能與知識
讓學生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快速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包括創新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開拓能力、管理能力。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統一協調、以及對人和財的合理支配能力。
創業知識是創業成功的必備前提,但創業知識的獲得要有一個積累過程。所以,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期間根據本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有層次性地進行知識的積累。職校教師應教會學生怎么去做市場調查,如何收集信息、分析商情;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掌握企業經營的知識和技能,了解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業儲備,為學生日后的創業積蓄強大的后勁。
(3)增強自信,培養創業意識,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意識是指學習者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探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的一種心理取向。其實創新并不神秘,人人都具有創新能力,只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土壤,就能結出創新的果實。創業教育要滲透到每一門教學科目。創業教育涉及面十分廣泛,要求所有的教學科目均體現創業的教育思想和內容。當然,創業項目的選擇、投資的可行性分析、店址的確立、廣告策劃、管理模式等內容,也都要在不同的課程中,在相應教師的指導下有條理地反映出來。無處不在的教學滲透,增強了學生的創業動機,使學生期待走上創業之路。
(4)積極開展校內實踐活動
讓學生自己制定爭創計劃,落實爭創措施,公平競爭,自我評比,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學校各種社團、興趣小組舉辦科技、創造發明專題講座、創造發明比賽、技能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組織讀書活動,閱讀優秀人物的傳記,請有創業經歷的企業家和私營企業主來校講學等,在學生的心田播下創業的種子;組織學生在校內的實驗室、實習工廠等進行實訓、實習,加強學生技能的培訓;通過特定情景模擬,在老師指導下寫創業計劃書,尋找經營地點、設計店面、給企業取名字、判斷銷售目標、討論預算、廣告策劃等。開設相關課題,研究小企業開設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使中職學生的創業活動能夠未雨綢繆。
(5)努力拓展校外實踐活動
作為創業者,創業前的社會化過程和鍛煉非常重要,通過青年志愿者活動、為民服務等公益活動,學生能了解社會,播撒創業的種子;與家庭、社會合作,為學生搭建創業的舞臺.可以充分利用好假期,特別是寒暑假,通過社會實習實踐、公益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有意識地去考察、調查相關的企業市場、認識社會需求,引導學生認識創業面臨的社會環境。
這種種實踐模式,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創業過程、培養和檢驗創業能力的場所。學生可以邊學邊用,以用促學,學以致用,嘗試學習、經營、開發一體化的準創業實踐活動,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等方面的管理,從而熟悉各個環節,獲得自主創業的經驗和膽略。這是今后自我創業的一個良好開端。
總之,作為學校應創設尊崇創新的校園氛圍;作為教師應因材施教,讓他們的個性得以彰顯,創造潛能得以迸發,讓學生在實踐中和濃厚的創新氣氛中自己“悟”出來。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喚醒學生重拾其信心、激發其創新思維、培養其創業意識、挖掘其創業潛能并踐行創業實踐。這是創新創業型人才成功的關鍵,是學生學習層次、品位的又一次飛躍。
鞏義市第一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