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學質量監控是整個學校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設計監控系統,實現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是高職質量保障的重要工作,也是全面推進高職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診斷與改進工作的重要抓手。
關鍵詞:高職;教學質量;監控系統
提升高職人才培訓質量的前提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學質量的保障離不開科學有效的監控。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是重慶市優質高職院校重點培育建設單位,在高職內部質量保障體系診斷改進工作中,始終走在同類院校前列,因此,教學質量的監控對于學校建設和發展具有非常意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當前高職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存在的問題
立足重慶交通職業學院看全國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主要分三個類型,一是對教學運行情況的監控,二是評教環節,三是教學單位教學質量管理。調研發現目前高職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存在下列問題:
(一)信息化程度落后
當前多數高職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中,無論是教學運行還是評教工作,都沒實現數據的動態傳輸,還停留在“手寫紙記”的傳統模式上,監控數據獲取后,又通過“人傳人”的方法實現數據的交流和共享,整個教學質量管理依然建立在“人力”基礎上,因此,就會出現監控數據無法第一時間實現共享,“教”與“學”無法實現即時互動。
(二)信息價值不高
按照傳統的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如學生評教和教師互評,多數學校以學期為單位進行,根本無法實現評教數據的及時性,也就無法使教師及時獲得自己授課情況的評價,更無法依據評教結果來改進自己的授課質量,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無法第一時間互動,也就影響了評教數據和信息的價值,繼而影響教學質量監控的效果。
(三)工作缺少抓手
高職院校基本上都有教學質量保障相關制度,部分學校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往往效果不理想,由于各教學單位自身特點和各部門業務內容的差異,校級教學監控部門難以用一個標準統一管理各教學單位的教學質量,尤其是對教學部門執行教學質量保障制度的過程難以實現有效監控。
二、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平臺設計的原則
立足于當前高職教學質量監控手段存在的問題,結合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平臺的開發和應用情況,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設計工作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目標性原則
高職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涉及學校、教師、學生等層面。在系統設計時,要針對不同層面(主體)合理選擇教學活動中需要監控的關鍵要素,確定科學合理的質量目標和標準,并遵循 SMART 原則(準確、可測、可達、相關、時限),確保教學質量監控工作有明確、便于操作的目標、標準和流程,力求整個系統符合時代要求和學校的具體校情,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二)堅持問題導向和持續改進原則
高職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的設計和運行,根本目的是持續提升教學質量,而在監控中發現如接口兼容性和權限的設置等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是關鍵,因此,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持續改進原則。在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原有設計基礎上,不斷進行自主診斷發現問題,自主分析查找原因,重點在改進提高上下功夫。不僅要準確找出存在的重點問題,同時還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并推動實施。
三、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平臺的設計路徑
據調研,高職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在流程上基本涵蓋信息反饋、教學評價分析、動態監控三個類型,平臺設計上就要對應設置三個模塊。其關系為,信息反饋對應平臺數據采集模塊,教學評價分析對應平臺信息收集和反饋模塊,動態監控對應平臺標準和動態監控模塊。本文借助重慶交通職業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平臺,立足于學生、督導聽課以及課堂考勤三方面闡述高職教學質量監控平臺設計的基本路徑。
(一)學生信息反饋模塊
學生信息反饋是教學質量監控平臺中的重要環節,教學質量監控中心要面對大量的學生信息,如果不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將會在學生信息處理環節浪費大量的時間。
學校在每年新生入學時,就要求每班推薦一名學生信息員,負責收集教學活動過程中產生的信息。質監中心收到學生信息員在平臺上提交的意見建議后,及時審核后,將分屬于不同部門的信息再及時反饋給相應部門的信息員,部門收到反饋信息后,再將這些信息分別發給不同的教師和領導,做出處理意見后,將信息反饋給質監中心,中心再及時反饋給學生。學期結束時,平臺會自動生成相關報表,顯示該學期每位學生信息員反饋的信息量、被學校采納的信息量,然后可以對學生信息員進行排名,表彰先進,鼓勵他們更好地參與教學質量保障工作。
(二)督導聽課反饋模塊
首先是聽課安排。教學質量監控平臺中的全校教師授課表對督導人員是開放的,督導員登錄平臺后,可以根據需要自主選擇被聽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單位的推薦以及在教學檢查中存在問題的教師中選擇,學期結束后校級和二級部門督導要完成對所有教師的聽課。其次是信息反饋,教學質量監控平臺中設計有督導聽課評分標準,督導員可以根據教師授課情況,在相應的評價指標中直接打分,系統自動生成綜合評價分數,質監中心第一時間能查看并匯總聽課信息,及時將聽課信息反饋給相關教師,每個教師也可以在系統中自行查閱督導聽課打分情況和意見建議。
(三)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及診改
根據一學期開出的教學計劃,建立學期課程評價數據,實現學生對教師(課程)的期中、期末(自定義)教學評價,最后將學生、督導評價數據綜合給出評教等級。不同測評要素可以實現分學期對照,以達到課堂教學診改的目的。最后根據評教結果形成全校、二級部門,不同測評指標、不同學期的評價報表,為學校績效考核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王云良,湯慧芹,顧衛杰.高職院校智能化課堂教學質量監控系統研究[J].軟件工程師,2015(3):28-29.
[2]蔡敏燕,鄒寄燕.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信息化系統的構建:基于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的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13(11):57-61.
基金來源:重慶市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雙高建設”背景下的高職教育社會化評價制度研究》”成果,編號:CQGJ19B192
作者簡介:崔利賓(1981.03—)男,民族:漢,河南滑縣人,重慶交通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
重慶交通職業學院 重慶 40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