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喆
田徑是青少年體育教學的基礎內容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田徑技能高低影響著學生整體體育水平。由于現在大多體育教師采用的田徑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和枯燥,導致很多青少年的田徑技能比較薄弱,對田徑教學的失去了興趣,因此,如何提升青少年的田徑學習興趣,成為青少年體育教師的一個難題。
1 農村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與教學這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青少年體育教學田徑活動中主要是以學生跑步為主,教師很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這就很容易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抵觸心理,導致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較差。田徑訓練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教師只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斷改進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學生田徑訓練的有效性。
1.2 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農村田徑體育教學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很難滿足農村青少年田徑運動教學、訓練的實際需求。由于經濟產業發展相對落后,農村學校教學資源有限,再加上管理者對體育運動認識的不足,在青少年田徑運動器材、場地建設投入方面遠遠不如其他學科。很難滿足青少年學生參與田徑體育運動學習、訓練的實際需求。
1.3 教學方法單一陳舊
當前青少年體育教學中仍然有很多老師在使用傳統的田徑訓練方式,讓學生直接繞操場跑步,或者是安排學生自己練習跳遠,這樣的訓練方式不僅枯燥乏味,長期下去學生對田徑訓練將會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而且在田徑訓練中,教師往往是布置訓練任務,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比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獲得良好的教學反饋,教學效果也難以有明顯的提升。
2 農村青少年田徑體育訓練與教學的策略
2.1 完善訓練體系
青少年是學生身心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以強化學生身心素質為己任,秉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原則,健全訓練體系,切實保證學生借助科學的訓練強化核心素養,強化田徑訓練成效。一方面,在正式訓練前,教師應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做出研討,深入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其體能狀況,擬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另一方面,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個體的體能條件、學情等,落實因材施教的思路。例如。在800米訓練中,對于身體素質差、缺乏運動天賦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地降低訓練強度,以激發其田徑訓練興趣為目的,適當控制培訓次數。對于受過良好教育和干勁十足的學生,教師必須通過在每次培訓中取得進展,有效地監測學生,并鼓勵他們充分注重實地培訓。畢竟,田徑是有競爭力的,教師在進行現場培訓時必須注意學生贏得公平競爭的意識,以證明增強意識能力培訓的結果是合理的。例如,在4×100米的培訓中,教師必須根據其運動能力對科學進行分組,以便將培訓和競爭組織成小組,從而利用團隊培訓模式確保各小組的水平相等。
2.2 制作游戲場景以娛樂
游戲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教學更加有趣。在青少年體育課堂中,教師必須明確認識到游戲教學的重要性,將其應用于課堂前準備、課堂后專業知識和課后畢業,結合組織活動,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激勵學生獲得和掌握體育技能,明確體育教學的重點,使學生掌握各種田徑運動。科幻方法是為與某一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生創造情境和情緒,使他們能夠接觸到他們可以學習和改善學習體驗的情境。為了提高田徑運動的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的田徑運動創造條件,充分發揮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并且在這樣的情景下展開田徑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田徑知識,包括田徑運動的姿勢、發展背景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田徑游戲中,提升田徑游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2.3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小組意識
合作學習法在田徑教學中的應用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合作意識和小組意識,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讓學生通過合作意識的培養,更加增強了他們合作的想法,讓他們通過小組之間的不斷磨合和對戰,才能更有競爭與合作的意識。小組開展田徑教學活動分組的形式才能更好地打磨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讓他們對于組內自我意識更加強烈。因此,要想合作學習能夠在田徑教學中有效執行和貫徹,就需要先培養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小組意識。首先,在開展田徑教學活動中,可以先進行分組模式打破以往學生單獨練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內心的合作意識和小組意識;其次,在開展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部學習他人經驗、經過溝通和交流從而實現自身的快速提升;最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開展一系列的小組活動,幫助小組內部的學生建立好良好的關系和合作意識,同時做好小組教學反饋工作,從而提升合作學習在田徑教學活動中的有效落實。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學生的體能教育也越來越受關注。在新課改下對青少年體育田徑教學進行創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針對當前青少年體育田徑教學的問題,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田徑訓練的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田徑訓練中,同時,還要提升田徑訓練的趣味性,確保田徑訓練的效果,使學生真正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作者單位: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