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策
〔摘要〕社會組織黨建是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引導、規范和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聚焦社會組織黨建質量不高的現狀,厘清新時代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通過準確定位社會組織黨建發展方向、發展目標與原則,從完善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機能、夯實保障基礎等方面著手強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以增強黨建科學性,促進社會組織黨建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建設;創新發展;基礎保障
〔中圖分類號〕D2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8442(2021)01-0086-04
在全球化背景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著嚴峻挑戰。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如何應對挑戰、把握機遇、謀求發展成為國家發展、黨的建設的重要議題。其中,社會組織黨建作為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對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完善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和促進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將社會組織作為全方位參與國家建設的重要力量,賦予了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中全新的地位。社會組織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社會組織必須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嚴明的價值導向,為此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社會組織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黨建也已成為黨的工作和群眾工作的重要陣地。因此,通過夯實社會組織黨建帶動社會組織發展,進而推動社會建設,對不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1〕。
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是黨建領域的一個新問題,也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社會組織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黨的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面臨著諸多考驗。在當前社會環境下,對其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現狀與問題
社會組織主要包括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社會中介組織及城鄉社區社會組織等,分布在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多個領域,業務涉及生產、流通、消費、社會保障等多個環節,其涵蓋范疇廣、涉及行業多、機構構成復雜〔2〕。在國內外政治經濟日趨復雜的環境下,要有效挖掘社會組織潛力、鞏固基層黨建陣地、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鞏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還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基層黨組織覆蓋率偏低
社會組織點多、面廣、成分復雜,且存在著人員分散、流動性大等特點,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許多困難。此外,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不健全,機制保障、組織保障、人員保障能力不足,保障基層黨組織的有效覆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二)黨組織作用發揮受限
由于社會組織發展快、變化快,而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發育相對滯后,存在著黨組織凝聚力、引導力不足,對黨建重要性認識缺失、日常工作質量不高、為民服務水平實效不足等問題,導致黨組織作用發揮受限,難以適應新時代新形勢發展需求。
(三)黨建工作融合程度不深
社會組織形式多樣、覆蓋行業較多、涉及人員較廣,業務開展及日常管理工作量大,重業務輕黨建的情況普遍存在,導致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業務環節脫鉤、脫節,黨組織引領力不夠、戰斗力難以發揮。
(四)黨組織功能定位不準確
部分社會組織自身對黨建工作認識還不到位,導致黨組織發展不均衡不高效,在社會組織中設立黨組織及開展黨建活動面臨較多困難,阻礙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快速向好發展〔3〕。
(五)黨建隊伍專業人才不足
社會組織需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守紀律、講規矩、敢擔當”的專業黨建人才,但現階段的情況是兼職的黨務人員較多,難以確保黨建工作的專門時間投入,不利于黨建工作的穩步推進和持續發展。一方面社會組織的黨務工作者大部分為臨時抽派,缺乏系統的黨務經驗和對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法的正確認知和理解。另一方面社會組織黨員人數總體偏少,從中進行專業黨建人才的選拔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后續培養工作也隨之被影響〔4〕。
(六)社會組織社會認知度不高
社會組織相較于機關企事業單位體量較小,且社會認知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社會各界對社會組織黨建支持和認可上存在偏差,同時引發了社會組織本身對自身黨建工作的不理解和不重視,不利于其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完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對策及建議
切實解決上述社會組織黨建問題,就必須進一步明確社會組織黨建目標及原則,以黨建目標為根本引領、以黨建原則為基本遵循,扎實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把黨建設的更加堅強有力”,“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政黨”。〔5〕社會組織黨建作為黨的建設有機組成部分,其目標勢必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目標保持高度一致〔6〕。同時,在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科學引領原則,以先進的理論武裝指導黨建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以發展的思維革舊立新推進黨建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和“精準”指導原則,在應對新形勢、新挑戰、新矛盾過程中精準施策,全面、科學地制定應對措施及黨建路徑,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穩定持續推進。通過深化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科學高效地凝聚社會組織成員力量,全面激發社會組織黨組織活性,挖掘社會組織黨組織潛力,釋放社會組織黨組織能力〔7〕。
(一)進一步完善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
通過對社會組織黨建管理制度、管理范疇、管理職責及管理標準的再優化、再加強,實現社會組織黨建管理再完善,有效解決社會組織黨建覆蓋率低、作用發揮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黨建體系的適應力、戰斗力。
1.注重制度建設。重點是以制度建設為綱、以制度落實為本,全面加強社會組織黨建管理體系建設,形成頂層設計科學、組織建設規范、基層建設有力的高效格局。加大社會組織黨建制度體系建設,以規范體系促進管理效能提升。制度體系應包括責任機制、監督機制、培養機制、協調機制、獎罰機制等指導、規范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各方面,同時應對各類機制分層級、分階段進行細化、優化,確保層層有落實、步步有推進。通過完善制度體系,實現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科學有序發展〔8〕。
2.厘清管理范疇。針對社會組織面大量廣特點,既可細分行業屬性,形成歸口管理,也可根據行政規劃,實行屬地管理,要充分發揮行業、區域管理作用,宗旨為提升管理效能,形成組織設置科學合理、黨的建設根植基層的高效高質格局〔9〕。
3.明確管理職責。社會組織相對松散,管理難度大,黨建工作推進落實存在客觀困難,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黨建管理主體不明、管理意愿不強、管理效果不佳等問題。為進一步夯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基礎,應在既有管理部門設置的基礎上,強調溝通協調機制,明確主體責任,加大對專職人員的培養力度,設立專門從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部門,進一步暢通信息渠道,加大落實力度。同時,進一步加強責任主體職能劃分、職責界定,實現責任主體間協調配合、聯動推進的科學配置。
4.細化管理標準。針對不同形態的社會組織,要進一步細化黨建工作標準,明確階段性目標及考核檢驗標準,有效壓實黨建責任,提升黨建質量。細化管理標準應堅持分類指導原則,全面摸底、充分統計是分類的基礎,科學布局、統籌規劃是指導的核心。應加強管理范疇內社會組織信息收集,綜合考慮法律層面社會組織形態、行業層面社會組織屬性、區域管理層面社會組織設置、人員構成層面社會組織成分等因素,為指導社會組織黨建提供科學支撐。
(二)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黨建管理機能
通過提升社會組織黨建隊伍的政治修養、專業能力,實現社會組織黨建管理機能再增強,著力解決社會組織黨建重視不足、工作質量不高、發展效率不高等問題,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黨建隊伍的凝聚力、創造力,從根本上提高社會組織黨建發展能力。
1.堅定信念,提升站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事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新形勢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必須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全面推進落實。各級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部門及黨員群眾要充分認識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方面的重要作用,更要認識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在保穩定、促和諧、謀發展方面的戰略地位,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全面加強,合力推動創新發展,砥礪奮進,求實作為。此外,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堅持科學理論引領,通過深入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新內涵融入靈魂、植入骨髓,以先進政治理論成果作為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核心要義與堅實支撐,進而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提升政治站位,全身心投身社會組織黨建工作〔10〕。
2.堅持創新,提升能力。針對社會組織復雜性、特殊性等特點,要始終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發展的理念,把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與社會組織發展有機結合,堅持以改革創新作為黨建工作的動力源泉,基于社會組織本質特征及發展需求,積極探索、謀劃符合社會組織實際的科學的黨建工作方式。在充分吸收借鑒傳統黨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優化常規模式、基本做法,果斷摒棄低效、落后的思想觀念、工作方法、管理機制,善于引入高效、先進的新理論、新機制、新渠道,賦予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新的時代特征,進一步激發其創造性、引領性。因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應多渠道拓展創新程度,例如:與時俱進地開展理論創新,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刻領會黨中央各項政治方針政策,及時融入基層黨建工作實踐;開拓進取地開展載體創新,在既有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傳統宣傳載體基礎上,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全面融合現代網絡平臺,發揮融媒體功能,高效釋放黨建先進性,采取多種渠道、多種方式,扎實提升社會組織黨建水平;靈活機動地開展方式創新,在基層黨組織建設過程中,堅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原則,靈活采取聯建、派駐等方式,落實“兩個覆蓋”。
3.以人為本,提升活力。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扎實落實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為實現社會組織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必須注重對黨務工作者的培育,加快黨員隊伍建設。為適應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特征,要逐步加大專兼職人員隊伍建設,多渠道、多元化選拔吸收黨務工作人員,并進一步加強人員培訓,著力提高黨務工作人員素養,夯實社會組織黨建人才儲備,切實提升社會組織黨的建設生機與活力〔3〕。
(三)進一步夯實社會組織黨建保障基礎
通過打造社會組織黨建人力基礎、物資渠道、發展平臺,全面解決社會組織黨建專業人才欠缺、黨建融入不足、功能定位欠準、社會認知不廣等問題,進一步夯實社會組織黨建保障基礎,全面推進社會組織黨建扎實有序開展。
1.縱深黨建工作人才梯隊。做好黨建工作需要優秀人才做支撐,人才隊伍建設不僅體現在黨建專兼職人員吸收引進層面,更集中體現在黨建工作者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培養提升層面。只有在擴大黨務工作規模基礎上,不斷深化黨員隊伍建設、縱深黨建人才梯隊,才能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可持續高效發展。此外,黨組織領導班子建設是黨建人才培育重點,培養一批專業素質過硬、對黨忠誠、作風扎實、干凈擔當的優秀黨員隊伍,將持續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2.多渠道籌措黨建經費。要不斷嘗試多渠道籌措黨建工作經費,為黨建工作運營拓展提供基礎財力保障。通過地方財政預算調整、基層上交黨費返還、專項經費列支等途徑,切實拓寬社會組織黨建經費來源渠道。此外還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組建黨建工作基金等方式,為黨建工作者提供補貼經費。
3.資源共享共建黨建平臺。要有效鏈接不同行業、不同形態社會組織,通過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共同發揮社會組織資源優勢,實現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特別是要發揮高科技、新領域、新興行業社會組織黨組織作用,實現傳統社會組織轉型升級,以黨建工作推動社會組織融合發展。
四、結語
社會組織黨建的根本目的是依托于黨的先進性,進一步發揮黨在社會組織發展過程中的強大戰斗力和向心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始終秉持黨建為人民的服務宗旨,以基層黨建為工作節點,最大程度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而全面深化黨群參與程度、有序釋放社會組織基層黨建工作效能。通過黨組織的引導及黨員干部引領,不斷凝聚群眾、團結群眾,同時實現社會組織高效有序發展,進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因此,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只有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符合社會組織發展需要,才能充分發揮黨建效能。在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過程中,要始終緊扣黨建、業務兩個發展核心,統籌謀劃工作細節,科學有序地促進兩者深度融合,實現和諧統一。
總之,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挑戰、新任務,持續深入開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扎實有序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取得實效,對進一步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海南,孫斌,許佃兵.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研究〔EB/OL〕. http://www.bjdjxxw.org.cn/index.php?s=/Index/Cms/detail/id/2 48.html.
〔2〕曹娟.成都社會組織黨建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8.
〔3〕黃廣飛.社會組織黨建科學化研究〔D〕.廣州:中共廣東省委黨校,2013.
〔4〕李春勤,周思穎,周軍.重慶市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的現狀、困境與政策選擇〔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20(03):84-89.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6〕洪彩貝,汪先平.新時代社會組織黨建研究———以蚌埠市社科聯下屬社會組織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1):80-83+107.
〔7〕袁校衛.從嵌入到融合:新時代新型社會組織的黨建路徑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20(09):48-53.
〔8〕劉忠祥.把握規律特點創新方式方法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怎么抓〔J〕.人民論壇,2017(28):112-113.
〔9〕武磊.社會組織黨建怎么抓〔J〕.人民論壇,2017(31):178-179.
〔10〕馬俊平.按照政治性要求加強社會組織黨建〔J〕.人民論壇,2019(02):106-107.
責任編輯郭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