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儀雯
摘要:教育部新修訂的《語文課標準》進一步確定了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強調文字詞語運用的課程,主要目的在于教學生遣詞造句,小學階段是語文基礎階段,主要是字、詞、句的積累和運用,因此提高小學生的收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育工作者的一項基本任務。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提升;要素
引言:
正對于詞句的運用以小學生的視角來說詞語是無序的,這語文課堂的學習當中應該加以總結和歸納,讓學生在歸納總結的過程中,不斷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做到每天都能收集新的素材,并不斷分析整理成為自己的知識,從而做到落筆成文出口成章,小學生要加強信息要素的收集能力
一、對于語文課堂現狀的分析
(一)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不能有效的結合
對于語文課堂來講,很多時候會產生低效率課堂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學習效率低下,不能有效的提取具體學習中的關鍵信息,對于生字不能有效掌握,生字回生率和錯誤率居高不下。從而導致學生的書寫不夠規范整潔,高年級學生的作文中錯別字經常出現,在語文教學中讀和寫不能有效的結合,在小學的教學中,聽讀寫的比例差異非常大往往存在過于注重寫的部分,而忽略聽和讀。不少教師認為,寫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任務,其在考試中所呈現出來的比例要遠遠大于讀和聽,對于學生的寫,是重要的硬性的任務,在語文新課標中也有具體的任務項。對于試卷考不到的內容,教師往往喜歡一筆帶過,對于聽和讀來說,蜻蜓點水的學習方式,嚴重影響了小學生聽與說的能力,與語文教學的基本性質不相符。因而,大部分小學生的聽說能力仍然是低水平的,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不敢說、不會說、不愛說和不善說。
在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中,學習內容不能緊密的結合起來,如果不能有效地滲透學習方法的話,閱讀與寫作教育的割裂,導致學生閱讀單一化,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積累詞句,對課文內容的具體排列用詞手法,都達不到很好的理解,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
(二)課余活動較為單一化
據調查顯示,我校小學生課余活動單一,學生把大量的時間以精力浪費在電子產品上,在課下極少進行語文的閱讀。學生家長由于生活忙碌,無暇顧及學生的課下學習狀態,學生完成作業之后基本處于無人監管狀態,而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對于學生的感官有所刺激,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得大部分學生沒有辦法,靜下心來品讀文章。
據科學調查,每周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很少超過一小時,他們的大部分時間被家庭作業電腦電視所占據。部分教師與家長對學生閱讀所占比重低的現實狀況,初一放任不管狀態,重視力度并不夠強。且課外讀物缺乏,鬩讀內容不豐富。據調查顯示,對于讀書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毫無興趣,有些學生喜歡讀書喜歡與文字和圖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生活,對于科普讀物偵探小說小學生具有濃厚的興趣,但是從他們的購買量來說,大部分學生顯然不能做到購買與自己興趣相關的圖書,大部分的圖書是教輔文案,或者說是作文寶典,這就導致了學生在閱讀中缺乏興趣,在寫作的過程中更是無病呻吟缺乏靈性,對于很多相似的片段進行抄寫和記憶,并不能有效地提升作文。
(三)課改理念深入人心,教學方法依然陳舊
許多小學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了新課程的培訓與教材的輔導方法,新的教學理念已經越來越成為教師傳授課業的一種新形式,此種形式在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中得到改變,但對一些教師而言對課改還不夠適應,教學中不能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的關系,更加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略能力的教育。
在實施改革以來,課堂教育開始變化多端,有些教師一味追求創新,對于學生聽課效率不能有效地把握導致學生聽課率極低,在課堂中不能完成最基本的任務例如短短一篇課文就可以讓學生漫無邊際的進行理解和延展,有些學生并沒有掌握課文,無論是對于中心思想還是關鍵詞都沒有一定的自我理解,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來說 ,一味的講究課程創新 明顯不夠科學對于一些年輕的教師而言 他們更喜歡 不完全按照課本的要求講解 ,他們并不了解學生的具體能力 ,和具體的需求,一味地追求上課的新奇感,往往出發點較好 卻達不到理想當中的收獲,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 ,應該做到革故鼎新推陳出新 ,但是對于學生而言 如何能夠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成績與能力才是課堂的主要目的,教師將創新不斷的擴大化 ,顧此失彼往往達不到最好的效果。
二、實踐中培養小學生收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學會收集詞語信息才能做到歸納總結成文章
學會收集信息才能做到歸納總結成文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語文的詞語積累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課堂教育獲得一定程度的詞匯量,另一種方法是除聽說讀寫之外,學生應該對于華美十張和著名詩句進行一定程度的課外閱讀,這也是小學生積累語文詞語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應該適量的加入閱讀,在誦讀的過程中加深理解,最終達到詞語的合理運用,只有將閱讀積累作為自身的習慣才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積累大量的詞匯,最終達到厚積薄發的效果。對生活感受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積累,對于我校的學生來講,父母工作大多都比較忙碌沒有很多的時間帶領學生外出,學生生活比較單調,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感情不夠豐富感受并不多,加之年齡較小讀書較少,就會形成僵硬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各個方面的條件并不完善,學生外出的位置受到限制,教師可以通過影視作品來進行彌補,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在學生做到自此積累的階段,就是他們的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梳理,并將每一個階段進行分層,例如太陽這個詞,可以在準備教學的過程中制作一些關于太陽的圖片和視頻內容,對于太陽相關的形容詞給學生進行積累和梳理。同時還要通過聽寫和和平臺展示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同學進行一些語文方面詞語的游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將整個班分為兩組,進行詞語方面的聽寫競爭,并對優勝方進行獎勵。
(二)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好核心詞語
巧妙地詞語運用,能夠提升語言的美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應該把握好核心詞匯,對詞語進行定期的抽查聽寫,將學生的易錯點整理并進行歸納,然后進行仔細的講解,例如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把學生不懂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口若懸河這個詞教師的主要知識傳授應該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自己所教授的詞語的專業解釋,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對于這個詞語的理解,教師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把握學生心理,盡量使用簡潔干練的語言方法對詞語進行講解,并讓學生養成記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在教師交手課程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詞語的讀音,和詞語的理解對于一些易錯的詞語要做好標注,對于教師自身而言必須要做到傳授的知識準確無誤,教師應該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在熟練教材的同時對學生的習題進行進一步的熟悉和理解。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促進詞語的運用和訓練,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刻的理解,并很好的解決了詞語單一化的問題,是詞語變成句型,升級到具體的文章中,對于閱讀的訓練可以巧妙的提高學生對于詞語在文章中運用的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溝通環境增強信息處理能力
在低年級的語句運用中可以有細致觀察的內容,例如可以通過對鮮花生長的周期進行觀察,并引導學生用適當的詞語表達出來,促進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也鞏固了詞語的運用。又例如對于寵物的飼養,引導學生將關于寵物的形容詞分類并進行歸納,在提升他們觀察能力的同時,努力培養他們對語文本身的興趣。作為教師而言通過對教室里金魚的飼養,提升個人魅力,也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喜愛程度。上課,特意把新學到得詞語運用到話語中,加強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譬如學習過《雪花飄落的聲》一課后,將雪花的詞語利用到教師對學生平時生活的表達上,營造出一種語文學習的美感在不同場合的講話過程中,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使學生在生活的過程當中受到熏陶自覺的學會詞語的運用,在語文課本當中,每一單元都涉及到口語交際的內容教師應該很好的利用到這一點。
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增強彼此的情感,使彼此變得更加親密,從而使學生能夠對教師敞開心扉暢所欲言。對于他們的語言發展能力,和對于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的作用。在集體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啟發他們的思想,和學習的積極性,低年級學生在大部分時候是靠聽說模仿,樹立榜樣可以在學生發展的過程中做到很好的積極引導作用。在做好外部工作的同時,對于拼音和字詞的練習也是相當重要的,只有通過大量的練習,和進行大量的聽寫學生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才能加深對語文詞語的印象,在不斷反復的過程中深刻理解詞語的含義,夯實基礎才能為以后的作文作為鋪墊。例如在課堂結束之后可以利用少部分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寫,或者測試,通過習題的方式明確學生的不足點,從而給教師的教學規劃一個側重點,對于學生不懂的問題做的多遍的講解,對于學生已經掌握熟練的知識則不必要選擇過長的篇幅。對于文字和詞語的運用對于詞語的運用不是馬上就可以掌握的,也絕不能在教師填鴨式的過程中進行,在不斷積累和實踐中產生經驗最終使學生達到知識熟練的目的。
結語: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詞語積累觀念的重要階段,語文工作的開展是關鍵的一環,需要教師擁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改善教學觀念,滲透精細化管理。在開展工作時注重教學語言的運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再進行課堂答疑和教學總結,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志慧.如何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淺談綜合實踐活動方法教學策略[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中),2015(12):39-39.
[2]姚仁杰.淺談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J].石油教育,2001(3):61-62.
[3]江強.淺談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能力的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6(1):54-55.
[4]鄭鎮.小學語文觀察作文指導的創意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5(6):50-51.
[5]張敏玲.培養農村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興趣的有效性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0(3):176-177.
杭州市濱江區濱蘭實驗學校 3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