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卓芬
摘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老師努力探索閱讀指導的有效方法,傳授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體會、理解文本后提高寫作能力。
關鍵詞: 感悟文本;經典仿寫;體驗生活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143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這一重要教學模塊,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有方,但教無定方。”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會選教法,以教材作為突破口,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才能把學生引入情境,萌發求知欲。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把不同的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用適當的方法去閱讀相應的課文。只有深入解讀文本,找準重點,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感悟,才能有所表達。讀是理解后吸收,寫是理解后表達。現就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實施教學中的經典仿寫, 提高寫作能力
遇到好的文章,好的句子、段落,我們要用心感悟。課文中有許多的句子段落不僅文句優美, 而且寫法典型結構鮮明,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體驗, 還要重視在閱讀教學后進行仿寫, 提升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切實用好教材這個“例子”。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第三冊語文《山雀》這一課時,找來了許多描寫山雀外型及活動的句子,“這兩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兩頰鼓鼓的,上面有幾個黑斑。” 這段外貌描寫非常不錯,表示顏色的詞用得非常準確,“鼓鼓”這個詞讓我們逼真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態,尤其是抓住了“黑斑”這個特點。俗話說“哪個哪個小姑娘臉上長著幾個小雀斑,真是可愛啊”。“雀斑”不就是小山雀臉上的黑斑嗎?馬上覺得它們又多了幾分淘氣。多么可愛的小山雀呀,“我用望遠鏡耐心地觀察它們,直到后來,……我用手指頭摸摸它的背,它還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兒。” 這段描寫了作者和小山雀的動作的詞,真是妙極了,標出來,品味品味口味。板書:(悄悄地)繞、(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紋絲不動等詞語,體會一下,作者小心翼翼地,就怕驚動了小山雀脆弱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機智、可愛,領悟學習觀察“靜態”事物的方法。
最后我們來一段小練筆—仿寫:你喜歡什么動物?觀察到了什么?這一下學生的興趣來了,紛紛搶著回答。把你觀察到的動物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下來。于是,有的寫了小狗、有的寫了小貓、有的寫了小白兔,不光寫了動物的外型,還寫了走路的樣子、叫聲以及吃東西的樣子等,許多同學寫得既形象又具體。試想,每一節課積累一句話,一段落,一學期下來,是多大的成就!
二、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由抽象變為簡單
在講解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有些抽象的文章,如知識說明類型的,就要將學生的生活閱歷結合起來, 讓學生能夠認識到“學有所用”和“學屬所需”, 從而產生閱讀的動力, 自覺的進行閱讀學習。例如在學習《蝙蝠和雷達》這一課時,讓學生先找到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蝙蝠就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然后再看課文如何圍繞主句具體敘述蝙蝠是怎樣憑著嘴和耳朵探路飛行。在這一部分板書的出現,就可以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用箭頭、圖示形象而逼真地標明蝙蝠在夜間怎樣探路飛行,引導學生看出蝙蝠的這種特殊本領:嘴能發出超聲,耳朵能接收超聲。這部分板書的出現,便于口述、易懂、加深印象,更能幫助理解、深入理解,讓學生熟悉運用以上所學到的知識規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家就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發明雷達,使飛機也能在夜間飛行。科學家的發明創造,就能從動物、植物身上,生活上得到啟示。引伸學習:人們還從哪些動物、植物身上得到啟示而發明什么呢?比如“蜻蜓和直升飛機”、“水草和鋸”、“潛水艇”,還有“人腦和電腦”等,生活中正是科學家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不斷實驗研究的態度,才能進行發明創造。
三、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提高閱讀興趣
父親節快要到了,結合教學《心中那盞燈》這篇課文,感受偉大的父愛。八歲那年的春節,“我”執意讓父親給“我”做一盞亮的燈籠,父親答應了,那父親是怎樣做燈的?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情境:父親在打磨冰塊時會是什么感覺?我們平時吃冰棒時什么感覺?并以實物觸摸來感受冰塊的寒冷。父親忍受寒冷為我做冰燈,深切體會到這是一件多么艱難的工作。但是為了孩子,父親顧不得自己的冷,還連連說:“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別凍著你……”。太令人感動了。把學生帶入情境后,自然就激起了學生內心的感受。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大家都來說說在生活中,自己得到爸爸或媽媽關心、為我付出的事例,表達自己真摯感情。有了以上的鋪墊,學生嘩嘩地傾訴著一個個的故事,情感升華是水到渠成了。
這樣持之以恒地教學,學生做到讀寫結合,做到課課有練筆,久而久之,老師不要求他們也會自己捕捉信息找素材。勤于動手,勤于動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逐步上升。
學生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事物的表達都很直接,體驗到生活的甘苦時,更好啟發思維,展開想象,有感而發,有感而說,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意見。針對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在閱讀教學中我還會適當把故事、游戲、穿梭于課堂上,多媒體的應用等,更能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更能滿足學生求新鮮的特點,激發學生對文本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總之,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品讀、體驗、感悟,當學生感動于文本,沉醉于課堂,愛閱讀,樂讀書,閱讀教學就有了收獲。
參考文獻
1、【I】陳小雙,《淺談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與策略》【J】,教學文摘 2017-7-21
2、陳敏,《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編程數碼課堂 2019-05-16
廣西北海市鐵山港區南康鎮鵲鴣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