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旺 姜凌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0-395
一、建設基礎
我校智慧物流專業是衢州市“五統籌”后設置專業,該專業現有在校生319人,生師比為15:1;校內專任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30人,本科學歷以上教師比例100%,中高級教師占比53.33%,從行業聘任兼職教師13人,企業師傅5人,有市名師1人,區名師1人,市、區學科帶頭人3人,有博士工作站1個,市專家工作站1個,市名師工作室1個,市名班主任工作室1個。專業教學實訓室17個,生產性實訓室8個,校外實訓基地3個,其中校內省級實訓基地1個。
二、建設目標
依托衢州市優質企業,圍繞著衢江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發展規劃,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優化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強化師資隊伍、完善實習實訓條件、健全人才培養考核評價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推進1+x制度,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以質圖強,打造區域內智慧物流人才培養基地,為本地“四港”(空港、水港、陸港、信息港)建設,企業優化升級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和培養綜合性應用型技術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三、建設內容與舉措
一、聚焦產教融合,引企入校,創新“123+”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術服務和綜合性應用型技術人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23+”人才培優計劃。圍繞一個中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堅持兩個標準(職業道德標準和崗位能力標準),遵循3個導向(市場導向、崗位導向、職業導向),實踐探索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是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動態的培養模式)。
二、堅持德技并修,校企共建,完善課程教學資源
以培養學生專業應用能力為宗旨,以行業崗位對接為教學目標,以項目任務引領為教學內容,以“課堂教學+校內實訓+校內企業實踐+校外頂崗實習”為教學形式。實現課程為專業服務、專業為學生服務、學生為社會服務。匯集現有的名師工作室、專家工作站等13家校企合作企業行業專家力量,校企合作共同完成本專業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的調整,動態設置并細化教學項目,同步進行課程資源的建設,完善課程管理與課程考核制度,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搭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課程教學平臺與自主選修課程平臺,開發專業發展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三、實施“三教”改革,提升課堂成效,探索教材與教法改革
1. 以新形態和新技術為特征的“教材+課程”開發
結合思政教育,嚴把教學標準關,與行業企業共同開發職業教育規劃教材,開發教材信息化資源、實物教材、電子網絡教材的建設和推廣應用。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根據1+X證書制度試點及時動態更新教材內容。
2. 以大數據和智能化為特征的“教法+評價”改革
以校企合作、育訓結合為教法改革切入點,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通過實訓、實習關鍵環節的改革,帶動專業調整與建設,引導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改革。在校同時受到企業和學校文化的熏陶,在教室里是學生,走進 “校中廠”便成為工人,這種雙重身份,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提升了他們的社會適應力。引入大數據、樓宇智能、物聯網等現代教育技術,改進教學方法,推進網絡學習空間建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教法改革。
四、實施名師引領、校企共育,打造教學科研創新團隊
實施教、研、創三優培養工程,培養一批教學能力優、科研能力優、創新能力優的三優教師隊伍,建立一支專業技能強、行業影響力大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1.加大名師、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等教師培養。專業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50%,培養具備主持課程建設、社會服務等工作能力、具備引領智慧物流專業持續發展能力的名師3人、專業帶頭人5人。
2.成立專家工作站,引領教學創新團隊發展。充分利用現有市、區名師、高校專家、企業技術專家三種高水平教學力量,組建校內教學創新工作室。
3.實施現代產業導師特聘崗位計劃。完善自主聘任兼職教師辦法,優化聘用評價考核機制,增加高級技師資格或企業技術能手的兼職教師人數。
五、落實“育、選、用” 貫通、強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根據“教—學—訓—創”的學生認知模型,采用集團化辦學、打好“組合拳”、通過引企入校建成“校中企”、“廠中?!?、真正“接地氣”做到“五個對接”, 實施“六融合”等手段,深化產教訓融合,建設條件一流的教學、實訓、生產實踐、及社會服務全覆蓋的實訓基地。地按照實境化、開放式、多功能的要求建設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構建能夠實現實踐教學、技能鑒定、職業體驗、社會服務功能,符合市場導向、崗位導向、職業導向,具有輻射引領作用的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六、借鑒他山之石、對接國際,提升國際合作辦學水平
1.對接國際標準,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
以學生為中心,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構建“成果具體、關注過程、多元評價”的三維立體課堂,至2023 年,國際化人才培養數10人以上。
2.對接中外項目,提升專業國際化水平
選派一批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出國(境) 研修訪學,提升團隊國際合作能力。探索與機構合作辦學模式,開展中外合作項目,提升專業國際化水平。
六、建設成效
通過三年建設,我校智慧物流專業建設成為我省一流的品牌專業。建成了省級職業體驗中心一個,建成滿足本地企業需求的示范性職工培訓基地1個,建成具有專業特色的“校中企”1個,建成示范性仿真實訓基地1個,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共同開發職業教育規劃教材和職業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培養5個區、市、省級名師,培養了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師生在省級、國家級比賽1人次獲獎10人次。
浙江省衢州理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