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柃樺


【摘要】21世紀的海洋地位顯得越發的重要,國家政府部門和相關企業也逐漸加大對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視。隨著海洋產業經濟地位的日益提高與海洋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海洋成為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的新的拓展領域。回顧過去多年,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國際形勢的日益變化,海南海洋經濟發展所處的內部和外部環境均已發生深刻變化,發展高質量的“藍色海洋經濟”對于加快促進海洋生態文明、加強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顯現。
【關鍵詞】海洋產業經濟;藍色海洋經濟;新常態
1自由貿易港建設視域下海南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現狀
為貫徹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要求,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海南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海南自由貿易港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在我國進到經濟發展發展新環節的關鍵標示是“新經濟常態”的明確提出,這毫無疑問幫我過海洋經濟的發展產生穩步發展的機會。海南省海岸線總長約為1940公里,自然岸線長度約為1270公里,其中沙灘類型的海岸線就有近800公里,擁有像三亞灣、海棠灣等大大小小海灣68個,這是在全國只有海南獨特的岸線資源。此外,海南還擁有像蜈支洲島、鳳凰島這樣豐富的小型熱帶島嶼資源,所以說海南省具有發展藍色經濟的得天獨厚條件。
2海南省海洋經濟發展總值
海南海洋產業的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從2018-2020年間總產量展現逐漸提高的發展趨勢,但就某些海洋產業而言展現顯著的下降趨勢,有的海洋產業沒有顯著的轉變,可是為完成將來海洋產業經濟發展的全方位發展還務必要從經濟發展的總體上對一部分海洋產業開展有效的調節,持續使海洋產業經濟發展在調節的全過程中獲得逐漸提升,進而進一步來達到經濟發展需要。
2018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達8.34萬億元,其中,廣東和山東這種屬于沿海城市中海洋經濟發達城市的海洋經濟總產值已達1.96萬億元和1.6萬億元,然而海南省擁有全國60%以上的海洋資源,但是海洋經濟生產總值粗略的算下來僅有1400億左右,只占到全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7%,這是十分不合理的。二是海南海洋經濟的產業結構有待完善。漁牧業、工業、服務產業比重為22:20:58,與全國沿海地區平均水平5:45:50相比,漁牧業比重過高,工業和服務產業比重較低,特別是海洋產品的深加工能力還十分欠缺。三是海洋經濟新業態發展尚不充分。在以發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牧場、海洋生物醫藥為代表的新興業態上未能使產業鏈上下游高效銜接,產業規模和帶動效應有待形成。
3海南省海洋旅游業發展快速
2018年10月,中央《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出臺,文件指出海南省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以發展旅游業為主導,并且為了海南的自由貿易港建設出臺了許多關于海洋旅游業的發展政策。
海南省還將加大郵輪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有序推進海口、三亞、儋州郵輪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海口港、三亞鳳凰島、南海明珠郵輪碼頭和海花島郵輪碼頭工程等郵輪碼頭新建及擴建項目建設,為郵輪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基礎條件和發展空間。
4海南發展海洋經濟的基礎優勢
做為我國海洋總面積較大的省區,海南省2020年海洋國民生產總值做到612億人民幣,占我省GDP的比例提升到24%,逐步完善了海洋水產業、濱海縣旅游業發展、海洋交通業、海洋燃氣業等四大支撐產業;2020年,這四大支撐產業增長值396億人民幣,占我省海洋國民生產總值的64.7%。逐步完善了以三亞市為管理中心的北邊綜合性產業帶、以三亞市為管理中心的南邊度假旅游產業帶、以洋浦開發區和修真工業園區為行為主體的中西部工業區和緊緊圍繞“博熬亞洲論壇”的東部地區旅游農業產業帶。濱海縣旅游業發展的迅速發展也推動了海南省航運業、交通業、房地產產業.酒店行業的迅速發展,刺激性了該省的消費市場,強有力地帶動了海南省經濟發展。海洋海港服務體系大力加強,產生了北有海口港、南有三亞港、西是洋浦港和八所港.東有清瀾港的“四方五港”布局。
參考文獻:
[1]楊建軍.我國三大海洋經濟區海洋產業趨同問題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8.
[2]國家海洋局.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EB/OL].[2019-03-19].http://www.mlr. gov.cn/xwdt/hyxw/201903/t20190319_1345625.htm.
[3]王玲玲,殷克東.海南海洋產業結構與海洋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中國漁業經濟,2013,31(6):90-93.
[4]何建平.海洋新興產業的區域化發展路徑[J].浙江經濟,2020,0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