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高中體育特長生體育高考內容包括素質和專項兩個方面,素質項目包括有一百米、跳遠、鉛球、八百米;專項包括有體操、武術、足籃排、鉛球、四百米、三千米等。體育考試成績的上線率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和學校教學水平的重要評判標準,亦代表社會對學校的認可程度。從另外一方面看體育特長生通過體育成績來考大學提高了學校整體的升學率。
本文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淄川第一中學體育高考的上線率,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分析體育高考在學校的發展情況,找出阻礙體育發展的因素;并通過調研從而得出有利于推進體育高考發展的對策與方法;另外讓學生進一步的了解體育鍛煉的魅力更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運動。
1 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高考體育特長學生成績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文獻法
通過閱讀相關書籍及中國知網文獻等相關網上資源,對收集的數據,資料進行分類整理,認真的歸納和分析,為文章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2)實地考察法
通過實地學生平時的訓練情況進行考察。對學生的參與程度和對訓練項目的安排進行觀察,總結各種情況進行分析。
(3)訪談法
根據準備好的訪談提綱對體育老師、教辦主任和場地器材管理的老師進行口頭上的訪談并記錄訪談結果。
(4)數理統計法
運用數據統計軟件對調查問卷中所獲得的數據先進行分類、然后整理、最后進行數據的統計。
(5)調查問卷法
以書面形式提出,經過周密的多個固定的問題制作成調查問卷,并把制作出來的調查問卷通過電話或者其他聯系方式對老師的回答進行收集整理分析。
2 研究的內容結果和分析
2.1 近三年體考情況進行分
(1)體考人數
淄川區第一中學有6個體考隊,包括田徑三個隊,足球、籃球和武術各一個隊,田徑隊人數最多,總人數有157人,包括高中各個年級;其次是籃球體育生有42人,足球38人,武術最少,29人。本所高中體育生招生率就名列前茅,學校非常重視音體考生的培養,也有專門的體育特長生班,注重體育特長生的專業訓練和培養,也把有經驗的文化課教師和班主任專門調配到體育特長生的班級,近抓體育特長的文化成績。目的是以體育特長生來帶動高考的升學率。
(2)學生選擇專項情況
淄川區第一中學有6個體考隊,包括田徑三個隊,足球、籃球和武術各一個隊。其中田徑隊人數最多,總人數有157人,其次是籃球體育生有42人,足球特長生有38人,武術人數最少,有29人。有上面數據可以看出每年大多數學生都是選擇田徑專項,其次是選擇籃球或者足球,選擇武術的學生很少。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淄川第一中學招收的體育特長生中,以田徑為專項考上高中的占多數,因此,他們有一定的田徑專項素質,升入高中就繼續選擇田徑專項,其次田徑包括田賽和競賽,兩者又包括不同的項目,可選擇作為專項的項目種類多,因此也增加了田徑特長生的人數。籃球、足球和武術的特長生,大多數是初中沒有的項目,都是高中重新選擇,特別是武術項目,因為高考以套路為主,因此都是高中文化成績不理想,才會選擇武術作為特長進行訓練,以此來參加高考,作為考大學的一條途徑。
(3)體育成績情況
從近三年的體育高考考試情況來看,體育成績的上線率都能達到90%以上,田徑人數基數大,所以未上線人數也是最大,特別是以短跑類作為專項的項目,很容易因為天氣、心理素質等因素而不過線,專項分不過線,體育高考就不過線。其他足球、籃球和武術,上下率在93%以上。體考成績與教練的嚴格要求、科學訓練,學生的吃苦耐勞,堅持不懈是息息相關的,同時學校也提供的很好的硬件場地器材設施和相關規定。
(4)文化成績情況
體育特長先進行技術考試,在進行文化課高考,體考上線后的體育生才會算入真正的體育高考學生。從近三年的體育高考考試情況來看,體考過線的體育生的文化課成績,上線率分別是70.2%,73.6%和74.3%。雖然每年參加體考人數都在增加,但是文化都能上線的人數卻一般。從上線率來看,每年都在以小幅度遞增,文化成績達不到錄取分數線的人也多。但是這也提高了本校的高考生學率,因為紫川第一中學的純文化招生成績一般,不是屬于重點高中,升學率本來就不高,音體特長生提高了高考升學率。
2.2 體育隊建設情況的分析
(1)對教練員的分析
對于體考隊的教練來說,每個隊都有一名帶隊經驗的老教練和一名年輕教練組成,相互配合帶隊。老教練一般都有20年以上帶訓練隊和體考隊經驗,年輕教師大多研究生學歷,雖帶隊經驗不是那么豐富,但是有相對先進的知識和較高的技術水平,這樣的老少搭配,更能揚長避短,提高學生訓練效率和成績。另外,教練在緊抓學生體育成績的同時,還會兼顧監督體育生上課紀律和文化課的學習,督促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
(2)體育生的選拔方式
體育生的選拔方式主要是以下這兩種方式進行:一種中考體育生考進來的,高中繼續作為體育生進行訓練和學習,大多數體育生會堅持初中的體育專項,也有少部分學生會改變專項;另外一種以前不是體育生,因為文化課成績一般不夠考大學,身體素質又不錯所以為了提高考大學的機率才會選擇體育特長生練體育,這部分學生目的明確,因此也很吃苦訓練。
(3)訓練的計劃與實施情況
體育生的訓練時間,高中三年,高一高二上學期是每天下午訓練2個小時,每周1次力量為主訓練1次耐力為主訓練。高二下學期和高三是每天早上90分鐘,下午2個小時進行體育訓練。每周2次力量為主訓練1次耐力為主訓練。每周的訓練計劃大致相同,以周為單位的天訓練計劃也是逐步增加或間斷調整恢復。
訓練計劃的實施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實施,如果天氣好的話,就按照計劃來練習,如果遇到下雨或者其他壞天氣,則需要改變訓練計劃。綜合來看,就是學生訓練時間緊促,休息時間短,體育生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時間,并且一周的訓練負荷較大,對學生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
(4)體育生的訓練方式和訓練效果
訓練效果:無論是素質訓練還是專項訓練,都是枯燥無味的訓練,但是體育生和教練的對待方式是一致的,學生刻苦訓練毫無怨言,教練認真負責從不懈怠。當學生訓練達到瓶頸時,教練鼓勵引導,修改更合適的訓練計劃,陪伴學生度過艱難的成績瓶頸期;當學生體育成績提升時,教練表揚有度,鼓勵繼續向前。通過體育生和教練的共同努力和付出,效果明顯才有了體育考試較好的上線率。
2.3 場地器材情況分析
淄川第一中學有標準田徑場一塊,非標準田徑場1快,標準足球場一塊,小足球場一塊,綜合訓練館一座,室外籃球排球場地共24塊,乒乓球臺12塊,體能力量健身房1間。各類體育器材豐富,對于體育課和體育生訓練來說是基本滿足的。這也是學校和上層職能部門的支持與重視的表現。
2.4 體育生的文化課學習方面的現狀分析
體育生有專門的體育特長生班,學校注重體育特長生的專業訓練和培養,也把有經驗的文化課教師和班主任專門調配到體育特長生的班級,近抓體育特長的文化成績。另外,教練在緊抓學生體育成績的同時,還會兼顧監督體育生上課紀律和文化課的學習,督促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
體育生有文理之分,體育教育方面的普考體育生是學理科班,而高水平和特招內招生是可以選擇文科或理科。體育生在文化課方面因為原本文化課成績相對差和落后,有部分學生學習上落后就更不積極,對學習有一定的不自信和惰性,上課精力不集中,聽不懂就更沒興趣學習。另外訓練時間也會占據學習時間,這就是導致了很多體育生的文化課的分數提高緩慢,甚至有些學生上不了體育生文化分的分數線。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體考人數相對較多,本高中一個年級有16個班左右,每班人數50人以上,按總人數的比例體考人數還是相對少。本所高中體育生招生率就名列前茅,學校非常重視音體考生的培養,也有專門的體育特長生班,注重體育特長生的專業訓練和培養。
(2)每年大多數學生都是選擇田徑專項,其次是選擇籃球或者足球,選擇武術的學生很少。
(3)從近三年體育成績的上線率都能達到90%以上,田徑人數基數大,所以未上線人數也是最大,特別是以短跑類作為專項的項目,很容易因為天氣、心理素質等因素而不過線,專項分不過線,體育高考就不過線。其他足球、籃球和武術,上下率在93%以上。
(4)雖然每年參加體考人數都在增加,但是文化都能上線的人數卻一般。從上線率來看,每年都在以小幅度遞增,文化成績達不到錄取分數線的人也多。
(5)體考隊都有一名帶隊經驗的老教練和一名年輕教練組成,相互配合帶隊。這樣的老少搭配,更能揚長避短,提高學生訓練效率和成績。
(6)體育生的選拔方式主要是以下這兩種方式進行:一種中考體育生考進來的,大多數體育生會堅持初中的體育專項,也有少部分學生會改變專項;另外一種以前不是體育生,因為文化課成績一般不夠考大學,身體素質又不錯所以為了提高考大學的機率才會選擇體育特長生練體育。
3.2 對策與建議
(1)由于學生和一些對體育了解太少,學??梢悦總€月組織兩次體育知識講座,讓學生和老師了解體育,熟悉體育,愛好體育,選擇體育。淄川第一中學的文化成績的上線率本來就很低,如果能夠大力發展體育,這必將提高學校的上線率和名望。
(2)在班級里,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先接觸體育,如果覺得合適再選擇體育。教練在選拔體育生的時候,對他們的要求不要太嚴格,訓練的時候放松一點,讓學生先適應適應。
(3)學校要大力支持體育建設,在場地和器材方面能夠做到供體育訓練充足使用,在資金方面也能夠資助一點。然后每一年學校要組織一次運動會,讓學生參與體育比賽,這樣改善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對體育的認識,從而弘揚體育精神。
(4)教練在訓練的時候,可以科學的控制一下訓練的時間和訓練的強度。學生在訓練之前做好熱身和拉伸,訓練結束后,充分進行肌肉放松,這樣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時候就會相對輕松點。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