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姿
摘? 要:學校志愿服務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田甜,2020)。在新時代的特殊教育背景下,作為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責任擔當是盲生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以志愿服務為載體培育盲生責任擔當的素養可以更好地促進盲生的社會化成長和全面發展。通過將志愿服務責任教育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以創新盲生責任教育形式,基于盲生的特點來設計和豐富盲生志愿服務內容、縱深盲生志愿服務場域,進一步促進盲生深化責任認知、豐富責任體驗、提升責任實效,在志愿服務中給予盲生參與感和獲得感。
關鍵詞:志愿服務;盲生;責任
引言:責任是道德規范體系中的重要部分。責任擔當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基本的六大素養之一。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新時代教育中,責任擔當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盲生的責任擔當不僅影響著其自身成長發展和社會化進程,同時也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的體現。隨著我國特殊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培育盲生自強自立的自我責任感以及作為國家的公民、社會的一份子的責任意識、擔當能力以促進盲生的健康成長、社會化發展是盲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自1993年12月共青團中央提出“青年志愿者行動”的倡議以來,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和活動在為受助者提供幫助和服務的同時有效地培養了志愿服務者奉獻社會和服務他人的社會責任感。在新時代,視障人士不再是單向接受他人和社會的幫助和支持,他們同樣參與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在志愿服務中展現新時代盲生的責任當擔。本文圍繞以志愿服務為載體的盲生責任教育進行初步探索,以提升盲生的責任意識,為盲生創造更多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豐富其歷練,進一步培育盲生責任擔當的素養,促進盲生的全面發展。
一、以志愿服務載體的盲校責任教育的路徑
(一)創新盲生責任教育形式,深化盲生責任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學習是獲得成長進步的必由之路,實踐是獲得本領的重要途徑,從實踐中凝練真知,青年應該在接受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將其理論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志愿服務作為責任教育的重要載體正是將盲校課堂責任教育與志愿服務責任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科教學中融入責任教育,滲透責任價值觀。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為基礎進行知識性的責任概念和責任規范等的講授,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責任價值觀,鼓勵盲生參加志愿服務。邀請社會志愿服務隊的老師進校園開展志愿服務課,進行志愿服務活動的經歷和心得分享,開闊盲生在志愿服務領域的視野,提升學生自我認知社會責任。同時基于盲生的認知特點和發展需求,開展與盲生的學習和生活向結合的志愿活動作為課堂教育的延伸,為盲生創造更多的責任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提升責任教育理論的實踐性。在參與、學習和實踐及反思的志愿服務過程中豐富盲生的經歷、認知感受和態度體驗,增強對志愿服務精神和責任感的認同感并內化于心,提升社會責任感與擔當意識。
(二)豐富盲生志愿服務內容,提升盲生責任實效
充分結合盲生成長發展的實際和需求,圍繞盲生的學習和生活,設計適合的志愿服務內容,組織開展能發揮盲生技能所長的志愿服務活動,盲生在活動中踐行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提升盲生志愿服務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保障盲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例如鼓勵盲生在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體育節等校園賽事活動中承擔服務同學、協助賽事的志愿工作;為幫助視障新生盡快地熟悉校園場所和環境,給新生提供校園定向協助和培訓;為飯堂提供志愿清潔餐廳衛生活動;志愿服務隊聯合學生會學習部開展學習互助志愿活動,以高年級輔助低年級,學優生幫助學困資源生等;職高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提供按摩志愿服務、醫學知識普及志愿服務;發揮盲生音樂、手工、語言藝術等特長教在校老師、共建學校來訪交流嘉賓等開展盲校藝術特色志愿教學活動,如進行穿珠、折紙、樂器演奏興趣教學等。
(三)縱深盲生志愿服務場域,拓展盲生責任實踐
由于視力障礙,盲生的生活范圍和交際圈相對較窄。志愿服務正是可以拓展盲生實踐活動,為盲生創造更多的責任機會的載體。除了學校這一活動主陣地,應該拓展盲生志愿服務線上線下實踐場域,拓寬盲生的認知、交際和服務范圍,充分發揮社區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的作用,幫助盲生在志愿活動中更好地接觸、了解社會和他人,從中獲得對他人、社區和社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需要。在活動中服務社會并鍛煉自己適應社會、融合和參與社會,并不斷提升個人社會責任感。例如讓盲生走出校園,在家、在社區都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倡導和實踐。作為視障公民積極主動承擔推動環境保護和城市文明建設的責任,以身為范,帶動家庭成員和社區居民。走進敬老院,盲生可以為老人按摩、進行藝術表演等,向社會和他人傳遞關愛。在停課不停學的特殊時期、在寒暑假的居家期間,盲生可以在網絡端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網絡端承擔志愿服務任務,如擔當健康生活倡導員,規范居家的健康生活作息,以自身的責任感起示范和督促作用,帶動同學們進行健康活動打卡,豐富和促進同學群體的健康居家生活,傳遞正能量。
結語:盲生的責任擔當是新時代特殊教育中盲生的素養培育的重要部分。志愿服務作為培育盲生責任擔當的有效載體,寓責任教育于具體、生動的志愿服務活動之中,讓盲生在志愿實踐中獲得更直觀的責任認知和體驗,同時可以更進一步地提升盲生在社會的參與感、獲得感的同時提升其責任行為的積極性,有效地促進盲生的社會化和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甜.學校志愿服務活動的育人價值及其實現[J].教學與管理,2020.9:41-43
[2]秦名敏.新時代中職學生志愿服務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2020.8(19):33-36
[3]張航. 志愿服務時間對培育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影響性分析——以D大學為例[J].青年與社會,2020.10:83-85
(作者單位:廣州市啟明學校,廣東? ?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