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發現鄉村主體性:鄉村傳播研究在中國的緩慢演進

2021-09-10 07:22:44謝太平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期

摘要:肇始于20世紀初的國內鄉村研究是基于中國鄉土社會的現實,并將鄉村研究作為救國圖強的重要方式,80年代之后的鄉村傳播研究是對這一傳統的延續和發展。國內鄉村傳播研究以鄉村受眾調查為開端,是大眾傳播研究邏輯在鄉村社會的延伸,即大多數研究將鄉村和農民看作改造對象。2003年之后,鄉村研究院的成立及人類學研究方法的引入,豐富了鄉村傳播的研究隊伍,拓寬了研究視野,豐富了研究方法,學界開始以鄉村社會及其傳播系統為研究對象,涌現出較豐富的成果。2010年之后,伴隨著相關人文學科的反思,賦權、主體性、文化自覺、文化表達等概念也被引入鄉村傳播研究中,并將鄉村和農民作為鄉村社會的主體,以更加平等的視角生成和建構了基于田野考察的本土理論,在某種程度上逃離了發展理論范式的約束。

關鍵詞:鄉村傳播;傳播學;改造鄉村;鄉村主體

中圖分類號:G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006-04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國家社科一般項目“鄉村傳播學視野下的鄉村文化建設路徑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6BXW075);2018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8SKGH003)的階段性成果。

國內鄉村傳播研究的興起基于以下兩個主要原因:一是鄉村作為與城市相對應的領域,是發展傳播學的重要研究對象,認識和改造鄉村的現實需求與以“發展”為取向的發展傳播學有著天然聯系;二是中國鄉村研究傳統的繼承和發展。2003年以后,隨著中國農業大學鄉村傳播研究所的成立以及人類學等研究方法引入,鄉村傳播研究開始以鄉村社會及其傳播系統為研究對象,豐富了鄉村傳播的研究隊伍、拓寬了研究視野,豐富了研究方法。2010年之后,伴隨著相關人文學科的反思,鄉村傳播也在反思的基礎上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賦權、主體性、文化自覺、文化表達等概念被引入鄉村傳播的研究中,將鄉村和農民作為鄉村主體,以一種更加平等的視角看待鄉村傳播,生成和建構了基于田野考察的本土理論,表現出國內該領域巨大的理論潛力,相關研究開始逃離發展理論范式的約束。基于此,本文將國內鄉村傳播研究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并對當下國內鄉村傳播研究提出建議。

一、20世紀80—90年代:從受眾調查開始的鄉村傳播研究

中國大陸鄉村傳播開始于鄉村媒體的受眾調查,并在之后成為鄉村傳播一個重要的取向。農村受眾調查以學者領先,繼而媒體組織、宣傳部門跟進,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檢驗大眾媒介的傳播效果,并針對性地改進媒介內容和形式,表現出很強的功利性。相關研究中,以學者領頭的研究如1982年學者楊云勝、程世壽對湖北襄陽地區農村進行的讀者調查,1983年祝建華等人對上海郊區農村進行的傳播網絡調查,1985年張學洪等人在江蘇的蘇南、蘇北、蘇中等地農村進行的受眾調查等。之后媒介和宣傳部門跟進,如198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展的全國性農村聽眾調查,198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調查組開展的經濟發達與不發達地區農民居民的比較調查等。受眾調查式的鄉村傳播研究成為鄉村研究的重要一脈并影響深遠,如90年代末,方曉紅帶領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200余名師生先后進行了江蘇農村受眾、江蘇媒介、蘇南農村人戶訪談以及南京市城市等四次調查,研究大眾傳播媒介和鄉村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關系,最后成書《大眾傳媒與農村》[1]。

此階段,兩本譯著的出版為鄉村傳播提供了理論視野和方法論的指導,一本是1988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發行的美國傳播學者羅杰斯的《鄉村社會變遷》,另一本是1990年由華夏出版社出版的“傳播學之父”施拉姆的《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發展》。羅杰斯從職業、家庭等幾個方面論述了農村社會的變遷,理論上分析了農村發展與現代化的過程[2]。施拉姆從宏觀角度出發,強調發展中國家重視大眾傳播的作用:加大力度、增長見識、轉變觀念、提高效應,最終實現現代化[3]。這兩本書也成為早期鄉村傳播研究引用較高的著作。按照相同的思路,陳崇山、孫五三的《媒介人現代化》一書是對前兩本譯著的回應,回答和探討媒介如何在現代化過程中扮演應有的角色,媒介如何作用于人、人又如何作用于社會,最終實現現代化,而這正是施拉姆所主張的觀點,即“國家的經濟要發展,必須有社會的改造,為了使社會得到改造,就必須動員人力資源,必須解決人的問題”“把他們呆滯的傳統社會改變得富有活力、富有進取性和朝氣蓬勃”[3]。

可見,鄉村傳播的研究從一開始就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具有很強的功利性,這與國內20世紀初興起的鄉村研究傳統一脈相承,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當時鄉村傳播的面貌。很多學者指出了鄉村傳播西方理論本土化的“水土不服”問題,卻沒有太多關注國內鄉村研究傳統的深遠影響。

中國傳統社會是一個農業社會,或者如費孝通所說,是一個鄉土中國,鄉村是中國社會的基礎,“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村問題”成為學界的共識。20世紀始,中國鄉村的研究雖然未冠“鄉村傳播”或“傳播學”之名,但是對鄉村問題進行探索的傳統一直在延續。早在20世紀20、30年代,梁漱溟認為,中國農村最大的問題是文化失調,即“中國問題并不是什么旁的問題,就是文化失調———極嚴重的失調”[4],他主張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對農村社會加以改造。晏陽初認為,鄉村文化的建設應當從平民改造入手,“培養他們的新生命,振拔他們的新人格,促成他們的團結,訓練他們的新生活,使他們科學化,合作化、紀律化、現代化”。革命年代,毛澤東等人在中國社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政權結合起來,這是將鄉村傳播和政治斗爭和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經典模式。1949年之后,中國政府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入和控制基層社會各個領域,重新組織了基層社會,鄉村傳播也成為社會主義權力結構運作的一部分[5],如五十年代的“上山鄉下”運動。

概括而論,80—90年代的鄉村傳播研究特點表現為“三個中心”:“西方為中心”,將鄉村傳播置于發展傳播研究范式之下,將農民和鄉村看作改造的對象,其目的是最終實現無差別化的現代化;“城市為中心”,將城市和鄉村二元對立,前者是文明、現代的,后者是落后、原始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城鄉之間的內在聯系,忽視了鄉村社會的特殊性;“大眾媒介為中心”,研究注重大眾傳播的效果研究,以大眾傳播媒介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很少顧及其他形式的傳播方式,而大眾傳播媒介在鄉村社會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強大,研究者建構了大眾媒介在鄉村的效果。按照傳播學者威廉斯的觀點,此類研究將媒介使用等同于媒介功能,再從媒介功能探究傳播效果,結果是將傳播研究看作一項單向的信息傳遞,忽視了決定使用某種媒介的社會因素[6]。

二、2003- 2010年:以鄉村社會及其傳播系統為研究對象

如果說之前的鄉村傳播研究較為零散,難成體系的話,2003年之后,相關研究變得系統化、組織化、規模化,研究方法多樣化。此階段有兩個標志性的事件,第一個標志事件是2003年之后,以民族志為主要研究方法的國內第一批鄉村傳播著述問世,豐富了傳播學研究的方法,擴展和深化了鄉村傳播的內容。如2003年郭建斌博士用民族志方法完成了其博士論文《電視下鄉》,并在2005年出版《獨鄉電視》;2007年,李春霞的《電視與彝民生活》出版,金玉萍博士論文完成,這是第一批將民族志的人類學方法運用到傳播學的研究成果。民族志方法在鄉村傳播領域的運用,開創了兩種研究傳統,一是以某一理論為視角,對鄉村傳播現象進行描述和闡釋,揭露其中的意義;二是通過與相關理論的勾連,建構分析性概念,對傳播現象進行解讀,也就是郭建斌所謂“搭橋”(理論和現象有機嫁接)方法的使用,這為后來鄉村傳播研究起到很重要的鋪墊作用,相關的研究如:《傳播技術與社會性別: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重點女工的手機使用分析為例》[7]《電視的普及與村落“飯市”的衰落———對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調查》[8]《大眾傳媒與“新農村”的文化重建》[9]等。

另一個標志事件是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鄉村傳播研究所的成立。該研究所開始以鄉村社會及其傳播系統為研究對象,以組織化的形式展開研究,研究者彼此呼應、共同推進研究,出現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因此,有學者將2005年稱為“標志性的一年”[10]。此階段最為顯著的成果大多出自鄉村研究所學者,如以李紅艷、謝詠才、譚英等人為代表,出版的著作有《中國鄉村傳播學》(2005年)、《中國鄉村傳播實證研究》(2007年)、《鄉村傳播與農村發展》(2007年)、《鄉村傳播與城鄉一體化》(2009年)、《鄉村傳播學》(2010年)等。

除此之外,鄉村傳播研究中“參與式傳播”“參與式影像”的研究在學者韓鴻的推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2007年開始引進并進行中國化嘗試,相繼在《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新聞與傳播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數篇文章并出版專著一本[11],但因其終究偏向政治訴求且與中國鄉村水土不服而曇花一現。除了韓鴻本人外,跟進者寥寥無幾。

此階段最大的貢獻是將鄉村傳播學作為一門學科去建構,以及將西方傳播理論進行本地化的嘗試。研究中心建立之初,李紅艷將鄉村傳播局限在發展傳播學和鄉村社會發展的視角下:“鄉村傳播學可以既是發展傳播學的一個分支,也是傳播學與鄉村社會學交叉的一個研究領域。”[12]這種學科定位還沒有跳出發展傳播研究的框架,“發展傳播”“農村發展”“農村建設”等是研究中的重要關鍵詞。三年后,李紅艷反思鄉村傳播學的研究定位,并認為應該將其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實現傳播理論的本土化,而不是在發展傳播的理論中打轉,進而將鄉村傳播學定位為“以中國當代社會中最突出的問題為出發點,關注在這一社會現實情境中,鄉村內部和城鄉之間的信息傳播系統,以信息為核心拓展開來,在信息已成為社會管理的核心命題時,鄉村傳播學的切入點變得日益重要起來”。同時認為鄉村傳播與發展傳播的區別在于理論基礎和研究視角,前者只在促進改善傳受雙方在信息鏈條中的角色和地位,實現人人獲得平等選擇信息的機會,以行動研究為視角;后者以西方中心論為基本假設,研究視角以由上而下、由內而外和參與式發展為核心范式,實現農村社會的現代化轉變。雖然在學科建構上尚未成熟,并沒有研究范式的重大突破[13],但是卻彌補了之前鄉村研究支離破碎、系統化不足的缺點。一方面研究者注重梳理和整理中國鄉村傳播的歷史、理論和研究,充分挖掘本土因素,比如《中國鄉村傳播學》中對國內鄉村研究的歷史梳理;另一方面是研究內容的系統化,比如很多研究者將鄉村的信息傳播系統作為研究的對象,既關注鄉村社會內部的信息傳播,又關注鄉村社會內部與外部之間的信息互動和相互影響,對每一部分都做了具體的劃分,給研究者一定的啟發。

三、2010之后:反思中發現鄉村主體性

2010年后,鄉村傳播研究出現繁榮的局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鄉村傳播研究在人文學科(包括傳播學)的集體反思中被深入追問,學者們進行理論創新;研究視野進一步擴展,交叉性研究成果開始增多;鄉村和農民的主體性一再被提起并嘗試轉換和超越“作為發展的鄉村傳播”研究范式。

需要肯定的是,作為人文社科研究的領域之一,鄉村傳播研究的反思得益于相關學科以及傳播學本身的學科反思,其中新史學、發展傳播學、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反思對鄉村傳播研究的影響最大。首先,新史學主張從基層社會和日常生活出發,采用“自下而上”的視角研究歷史,否則有可能是“反歷史”。趙世瑜認為:“重大的政治事件只在歷史上占極短暫的時間,精英和領袖不會超過總人口的10%,如果我們忽視對‘下’的研究,如果我們只強調重大事件對日常生活、精英人物對普通群眾的影響,而不考慮前者是后者的積累的結果,后者是前者的基礎,那么我們的史觀是反歷史的。”[14]新史學對傳播學的影響體現在,鄉村傳播回到普通民眾的生活實踐、心理體驗、情感結構等方面展開研究,成了一種新的研究取向。其次,傳播政治經濟學的鄉村轉向推動了鄉村傳播研究。在學者們看來,鄉村需要在城鄉、東西(方)、性別等權力關系中考察,即不能將鄉村理解為某種自然而然的呈現,需要挖掘和揭示其權力因素。趙月枝的觀點較有代表性,她認為鄉村所具有的世界文化意義在于其內含著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中城市與鄉村、中心與邊緣之間的悖論邏輯:一方面,資本主義擴張的過程就是城市剝削,進而消滅鄉村的過程,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又把鄉村作為轉嫁和化解經濟危機的安全閥,并且在精神和文化層面挪用和占有它,對它進行理想化和景觀化處理[15]。再次,對發展傳播學本身的反思促進了鄉村傳播的進步。長期以來,鄉村傳播一直被庇護于發展傳播的視角之下,學者們有意無意地將鄉村看作是發展和改造的對象,而發展傳播本身如同胎記般的理論風險,使其在現實中處處碰壁。胡翼認為,“如果將鄉村和底層看作是發展和改造的對象的話,在實踐中只會造成更多的斷裂與矛盾,導致社會的動蕩和失序”[16]。按照同樣的邏輯,學者們通過反思并努力超越現有研究范式,建構鄉村傳播新的研究范式。

在理論建構方面,首先是對鄉村傳播研究范式轉變的探討。有學者在對發展主義鄉村傳播研究批判的基礎上提出“新動向”的鄉村傳播研究范式,以突破之前“看不到農民作為農村文化主人的主體性,導致農民表達的失聲,或被斥為落后,或被建構成一個想象,或被定義為被改造、被施舍的對象”的研究路數。該范式構想是對西方中心主義和城市中心主義的發展主義范式的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為其提供了批判視野,人類學為其提供了方法論和對文化的反思,傳播史為其提供了歷史維度[17]。底層研究中,在突破之前“發現模式”“表達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我們”范式,探討了如何繼承傳統,知識分子和農民如何聯手的問題。在鄉村文化傳播方面,有力的追問來自趙月枝等人,“鄉村是誰的鄉村,發展是誰的發展”[18]?該學者一方面投身鄉村傳播的實踐,一方面舉辦縉云論壇探討鄉村傳播,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究鄉村傳播。其次,體現在理論和概念的生成上。鄉村傳播的研究逃離西方傳播理論的藩籬,生成自己的概念,成為此階段重要的成果。相關研究主要借用相關學科的理論資源,結合鄉村傳播的田野考察,提出適合本土化的傳播概念,企圖擺脫長期以來受西方話語支配的情形。在鄉村媒介的考察中,卜衛將鄉村舞蹈、民歌、民謠、繪畫、傳說、木偶戲、地方戲曲、板報或墻報等統稱為“傳統媒介”,認為它們“根植于當地的文化形態之中,成為那些無法接觸到大眾媒介、不愿意使用大眾媒介或無法在大眾媒介上發聲的群體可利用的一種信息傳遞和娛樂的工具”[19]。沙垚在伊尼斯“媒介偏向”理論和米勒“團結經濟”的基礎上提出了“團結性媒介”,試圖為鄉村社會的媒介找到另一種表達的可能。在理論建構方面,從關注農民主體性出發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成果,如鄉村傳播的“文化表達”,即“通過農民的語言和行為,表達農民的文化”,可以從表達的內容、表達的形式和表達的意義等方面去理解[10];鄉村傳播的“內生性視角”,即鄉村文化并不是外界施舍給鄉村的,文化恰恰在生活和生產實踐當中[20]。這種觀點體現了傳播的平等性,給鄉村傳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人性化的關照,是對長期的鄉村傳播研究中被遮蔽了的農民及其主體性的重新發現,是對發展傳播中的鄉村傳播的一種解放。

除了較為宏觀的范式探討外,鄉村傳播具體的信息傳播也是探討的話題,表現為鄉村傳播的某種交叉性的研究,如鄉村科技傳播、鄉村健康傳播、鄉村旅游傳播等。著作方面如曠宗仁鄉村傳播中的農民認知行為研究(2013年),孫秋云對電視傳播與鄉村村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變革研究(2014年)等。這類研究基于以下事實:一是鄉村現實的變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鄉村社會老齡化、主體空心化、去道德化等現實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在理論探討時以問題的解決為導向;二是政策推動,官方提出鄉村振興的戰略、精準扶貧政策,推動了不同學科的將研究觸角投向鄉村。

此類交叉性研究,大都屬于課題項目的策略性研究,對理論的推進雖然很有限,但卻直面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有學者基于鄉村的實際調研,探討了農業科技傳播方式、效果及其創新。本文認為,當前農業科技信息傳播主要有四種方式,分別是以政府為主體的行政式農業科技傳播、以市場為主體的農資企業信息推廣、以各類傳媒為主體的農業科技信息擴散、以個人為主體的信息生產與人際傳播;傳播效果方面,個人傳播行為實現了最佳效果,政府和市場主導的傳播行為出現分化,媒介傳播整體較弱[21]。本文在對西北鄉村文化傳播的研究中發現,影像的具象化、門檻低等特點成為鄉村文化重要的傳播載體,影像的“與我相關性”、影像自戀、情景因素、傳播路徑、影像展觀這五大因素對鄉村影像傳播具有顯著性影響,通過分析它們之間的典型關系,構建了“鄉村影像傳播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的理論模型[22]。本文也提出了鄉村文化的“自-他式”傳播理論,認為影像“與我相關性”的特性被引進某一社區之后,成為社區成員用來觀看自我、進行形象建構的重要方式和平臺,由此引發社區成員選擇、觀看、傳遞、交換、共享影像的現象。

四、結語

在推進鄉村傳播研究的過程中,有幾個很重要的促進因素。一是鄉村研究組織的成立和推動。2005年中國農業大學鄉村傳播研究所的成立,將鄉村社會和傳播系統都作為研究對象,改變了之前比較零散的、不成系統的研究。2015年由學者趙月枝在浙江縉云開辦的河陽論壇,將鄉村傳播放在全球關系、城鄉關系視角下研究,傳播政治經濟學、鄉村主體等理論被引入該領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鄉村傳播研究的“發展主義”范式。從每年一次的學術周活動的主題可以看出,從2015年到2019年,五次論壇主題分別是“構建平衡互哺的城鄉關系”“鄉土文化復興:機遇與挑戰”“文化主體性與鄉村發展:國家、市場與民間的聯動”“生態文明與傳播:鄉村的視野”與“鄉村、文化與傳播”。第四屆論壇的參與人數為50多人,第五屆參與人數118人,鄉村研究表現出多學科、跨國界、年輕化的趨勢。二是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的引入,有效彌補了之前以效果為取向的量化研究,出現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如丁未的《流動的家園》、沙垚的《吾土吾民:農民的文化表達和文化主體性》就是這方面的代表。更重要的是第三,正是這樣的組織激發了很多年輕學者加入鄉村傳播的研究隊伍中,為該研究注入了可持續發展的活力。

就研究視角而言,鄉村傳播與其說是一個學科,還不如說是一個領域,需要理論上的兼容并蓄,不能僅僅在傳播學的領域內思考問題。趙月枝認為,鄉村傳播應該是一個融合了各種傳播研究的綜合領域,應打通彼此的隔閡:“環境傳播離不開鄉村問題,健康傳播也離不開鄉村問題,更不用說新媒體了。”[23]因此,不同領域的研究者之間的配合、不同理論之間的碰撞、不同研究視角的交叉,是鄉村傳播研究必然選擇。這一方面取決于鄉村傳播的復雜性,與政治、經濟、文化等錯綜復雜的聯系,單一的思考肯定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是傳播理論逃脫西方理論的束縛,結合本土經驗進行本土化開發面臨的問題,如鄉村空心化、老齡化、去道德化、文化沙漠化等問題,是傳播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新問題。

就鄉村研究的取向而言,本文認為需要在理論建構和現實運用兩方面加以體現,在探討范式轉換的同時,充分吸收之前研究的可取之處,不要為批判而批判。在這種意義上,相關交叉研究價值體現在:既將之前相關領域的研究理論和方法運用到鄉村傳播的研究中,同時考慮到了鄉村特殊環境。

就研究方法而言,定量和定性研究在鄉村傳播學中都得到了提升,豐富了鄉村傳播路徑,但同時更期待經典論著的出現。以2003年之后人類學研究方法的引進為例,雖然成果豐富,但正如郭建斌在《民族志傳播:一幅不十分完備的研究地圖———基于中文文獻的考察》一文中所認為的,大多民族志的作品,還屬于“淺描”,難以稱得上格爾茨所說的“深描”。在他看來,一是與功夫不夠,二是與浮躁的學術環境有關[24]。的確,類似研究缺少像《流動的家園》《街頭文化》《禮物的流動》這樣功力深厚的著作。在民族志研究方法的使用上,首先要克服對該研究方法的誤解,不能將短期的田野調查等同于民族志,要對該種方法的理論、經典和實踐進行深入的了解;其次,參與式行動研究應當是學者提倡的一種方式,改變之前研究者與研究對象分開、知識和行動分開、認識社會和改造社會分開的做法,參與式行動研究主張行動中的研究、為了行動研究,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一起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是一個相互賦權、共同進步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方曉紅.大眾傳媒與農村[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02.

[2]埃弗里特·M·羅吉斯,拉伯爾·J·伯德格.鄉村社會變遷[M].王曉毅,等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韋爾伯·施拉姆.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發展[M].余燕寧,等譯.北京:華夏出版,1990.

[4]梁漱溟.鄉村建設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0-22.

[5]李紅艷.鄉村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6.

[6]雷蒙·威廉斯.文化與社會(1780—1950)[M].高曉玲,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1.

[7]曹晉.傳播技術與社會性別:以流移上海的家政重點女工的手機使用分析為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01):71-77.

[8]陳新民,王旭升.電視的普及與村落“飯市”的衰落———對古坡大坪村的田野調查[J].國際新聞界,2009(04):63-72.

[9]曾一果,潘陽.大眾傳媒與“新農村”的文化重建———對江蘇省灌南縣李集鄉張莊村的社會調查[J].新聞大學,2009(02):74-78.

[10]沙垚.吾土吾民———農民的文化表達與主體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11]韓鴻.參與式影像與參與式傳播[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12]謝詠才,李紅艷.中國鄉村傳播學[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5:34.

[13]沙垚.鄉村傳播研究的范式探索[J].新聞春秋,2015(04):52-58.

[14]趙世瑜.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2.

[15]趙月枝.生態社會主義:鄉村視野的歷史文化和生態意義[J].天府新論,2015(06):66-72.

[16]胡翼青,柴菊.發展傳播學批判:傳播學本土化的再思考[J].當代傳播,2013(01):12-15.

[17]沙垚.鄉村傳播研究的范式探索[J].新聞春秋,2015(04):52-58.

[18]趙月枝,林安芹.鄉村、文化與傳播———一種研究范式的轉移(下)[J].教育傳媒研究,2017(05):24-32.

[19]卜衛.重構性別———媒介研究:從本土婦女媒介使用經驗出發[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03-07(A08).

[20]沙垚.鄉村文化傳播的內生性視角:“文化下鄉”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傳播,2016(06):20-24.

[21]操瑞青,方曉紅.農業科技傳播的方式、效果及其創新[J].編輯之友,2018(04):12-17.

[22]謝太平.鄉村影像傳播的影響因素模型建構與路徑創新———基于扎根理論的研究方法[J].編輯之友,2018(04):23-29.

[23]趙月枝,林安芹.鄉村、文化與傳播———一種研究范式的轉移(上)[J].教育傳媒研究,2017(04):11-17.

[24]郭建斌.民族志傳播:一副不十分完備的研究地圖———基于中文文獻的考察[J].新聞大學,2018(02):1-17.

(責任編輯:淳潔)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桐光一区二区| 性69交片免费看|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一级福利视频| 美女啪啪无遮挡|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久久黄色影院|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91色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天天视频在线91频|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久久男人资源站| 青青操国产| 国产99精品久久|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国产97色在线|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午夜国产理论|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 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久久|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99草精品视频|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香蕉伊思人视频| 色综合五月| 18黑白丝水手服自慰喷水网站|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图区|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伊人AV天堂| 毛片免费试看| 日韩欧美色综合| 一级成人a毛片免费播放|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青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影院|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欧美不卡|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伊人电影|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又黄又爽视频好爽视频| 99re精彩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成年片色大黄全免费网站久久|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色婷婷综合在线| 91亚洲精品第一| 免费久久一级欧美特大黄|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