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淳 林欣悅 施祖新
摘要:本文通過調查現階段杭州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狀況,分析相關影響因素,總結并探討現階段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和應對措施,通過抽樣調查法,對杭州市內約80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素養調查。據調查顯示,杭州市在校大學生對心理疾病的認識及治療存在局限性,但其可以識別一般心理疾病并對患者保持良好的同理心。大學生現階段易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高校可通過調試完成的MHLS掌握其心理健康狀況,并在心理、網絡等方面采取措施,制定相應教育對策。
關鍵詞:心理健康素養;大學生;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R-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151-02
基金項目:2020年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立項課題“杭州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調查”(項目編號:20 20R420029)。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當前大學生受生活、家庭、學業等多方面壓力,心理障礙傾向明顯,心理問題較為嚴重[1],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本研究通過線上調研的方式,針對杭州市大學生發放《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量表》(MHLS),以獲得現階段杭州市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分析總結其影響因素,探討預防和改善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有效措施。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選取杭州市不同學校的大學生進行線上問卷調查。納入標準為:(1)杭州市在校大學生;(2)自愿填寫問卷。
(二)方法
1.調查工具
本研究的調查工具包括:(1)使用自行設計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收入、就讀城區、宗教信仰共計7項。(2)選用已調試完善的中文版心理健康素養量表(為馬曉欣譯制完善)[2],包含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對提高認知水平和自助行為的態度、心理疾病患者進行自我治療的知識、患病風險與獲取專業治療的知識、獲得心理健康信息的知識、常見治療方法的知識6個維度,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86。量表共27個條目,其中8個條目為反向計分,最大分值120分,最小分值27分。
2.調查方法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法,抽取杭州市在校大學生,使用問卷星制作并生成問卷鏈接,讓學生匿名填寫,本次研究回收有效問卷共804份。
3.統計學方法
本文使用SPSS22.0進行數據統計與分析。采用描述性統計、Cronbach’α系數統計學工具,分析量表信度和數據整理。
二、結果
(一)基本資料
此次研究采用網絡問卷形式,于2020年5月31日—7月10日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并邀請學生填寫問卷,得到有效問卷共804份。調查對象以女性(74.38%)、大二(38.93%)、拱墅區(58.58%)為主,具體情況見下頁表1。
(二)杭州市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1.知識掌握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杭州市大學生對常見的心理疾病了解掌握程度較高,其中對廣泛性焦慮障礙、人格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的了解均達78%以上。但大學生對此類常見心理疾病持確定態度較少,如對物質濫用障礙十分了解的只占18.66%。
2.面對患者態度
杭州市大學生對提高認知水平和自助行為的態度良好,有60.82%的學生對“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具有危險性的,最好避開患有心理疾病的人”這一觀點持強烈反對和不贊同。有54.23%愿意與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相處、成為朋友。
3.獲取信息途徑
有77.37%的學生知曉如何查詢并獲得心理健康信息的知識,但對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了解較淺,如對認知行為療法的認識率僅為18.41%。
三、對策
據上述數據顯示,杭州市在校大學生可以良好的識別常見的心理疾病,對心理疾病患者有較好的同理心,但對心理疾病的認知水平低、了解的治療方法少。現階段,許多團隊對線上授課和居家學習等對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影響展開調查。有調查研究表明,居家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且對專業心理治療方法的利用率不高[3]。大學生由于病毒的暴發、蔓延以及封閉式教學、外界零交流等壓力,表現出一定的焦慮與困擾等負面情緒[4]。本文提出如下對策:
1.加強完善心理健康宣傳和咨詢服務
目前,社會各界及高校均已提高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并加大了針對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普及力度。但眾多研究表明,大學生對心理疾病的認知水平不高,相關知識的接收和掌握情況不容樂觀[5-6]。據此,高校可以聯合學校心理咨詢室,共同打造心理特色社團、創建相關公眾號,舉辦心理講座、趣味課堂、心情宣泄特色屋等,增加學生接觸心理健康知識的機會,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了解心理疾病、及其治療方法。通過一系列舉措,營造具有心理健康特色的校園文化,為學生群體創設益于身心發展的校園環境,提高學生對心理健康方面的認知。
同時,在班級內部,也可通過設置“心理委員”這一班委崗位,為班內同學直接提供心理輔助。因心理問題涉及隱私,故在競選與確認心理委員時,應選擇性格沉穩、態度溫和、受同學信任的學生干部;同時,定期對心理委員們進行培訓和考評,內容可涉及心理問題的上報、發現和追蹤,以確保這一班委能確實發揮服務作用。
2.健全服務與咨詢體系
高校應建立完善個人--宿舍--班級--院系--學校--家庭六級心理防護體系,爭取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班級心理委員、學院輔導員、學校心理咨詢室相關人員均應了解并掌握相對全面的心理健康基礎知識,在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困擾時及時聯系家長。高校還應向學生開通醫院專業的在職心理醫師咨詢綠色通道,以此構建相對完善的學生心理問題咨詢與反饋流程。
3.防控常態化的新型校園生活
目前,根據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實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人員管理措施。大學生校園生活形式因此出現較大改變,如禁送外賣、外出離校報備請假制度等。這些校園生活的改變,易使學生產生煩悶、焦慮、害怕等情緒。因此,高校需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這些變化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例如開展防疫英雄校園宣講,邀請前往武漢支援的醫生護士來校做宣講,包括如何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調節學生的緊張心情;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讓相同專業的班級之間交替去階梯教室上課,分散座位,隔行隔列;增加后勤服務,增加食堂菜品,增加送寢、教室的特殊服務;線上校園活動交流,通過釘釘、騰訊課堂、B站等軟件增加相同愛好的同學之間的交流;完善離校報備流程,改善學校打卡要求系統,針對外出一小時以上學生者增加線下請假制度,對于出市、省的同學應及時告知家長。
4.用網安全與網絡精神教育
針對線上授課,高校需引導大學生正確運用心理健康知識App、網站,抵制虛假、不良信息網站,提升鑒別信息能力,正確分辨出誘導自殺、具有犯罪性質的惡劣網站,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控制用網時間。
杭州市是新興城市,市政府非常重視人才培養[7],人才培養是城市發展的關鍵性因素,而大學生是城市建設的中流砥柱。高校應充分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素養,通過學校教育的環境優勢,從校園文化、課程設置、管理模式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
參考文獻:
[1]楊秀蘭,王婉露,吳萌,余皖婉.大學生自測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36):4476-4481.
[2]馬曉欣.心理健康素養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5(10):113-117.
[3]王冬雪,才運江,王麗寧,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居家大學生心理困擾與心理求助狀況調查及心理調適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7):37-39.
[4]呂楠楠,張敏.新冠肺炎疫情下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結構及其測量[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19(04):354-361.
[5]高旭,李鳳蘭,李虹韋.大學生心理衛生素養的現狀調查[J].高教論壇,2019(06):7-13+33.
[6]劉衛東,王璐.淮安市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6,11(03):167-169.
[7]孫春蘭.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電力教育,2019(10):6.
(薦稿人:彭凌,浙江樹人大學副教授)(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