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鎖剛
摘要: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系統的基本單位和組織形式,是教師開展各種活動的基本場所,同時也是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第一線,因此,優化和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是廣大教師順應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選擇。高中化學教師要從根本上擺脫落后觀念的束縛,結合實際學情,推進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知識、情感和能力的全面發展,為新課改的深入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變革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正逐步邁向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勢在必行。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實踐,從突破傳統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結構、融入信息化教學、設定課堂懸念四個維度,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變革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和論述。
一、設定課堂懸念
創設問題情境能直接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探究。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從根本上改變和創新灌輸式教學方法與傾向,全面把握化學教科書的內容,提煉其中的重點、難點知識,結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設計啟發性、探究性的問題,然后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提問,實現課堂懸念的設置,以創設靈活多變的問題情境,有效地引發學生認知層面的矛盾與沖突,激發學生求知與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學習與探索。
比如,在講授“離子反應”時,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的概念,掌握復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課程開始后,筆者首先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預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接著,筆者從教材中提煉出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問題如下:鹽酸,NaOH溶液和NaCl溶液由于存在自由運動的離子而能夠導電,那么這些自由運動的離子是如何產生的呢?在提出問題之后,筆者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在學生得到自己的答案之后,筆者讓學生展示答案,并根據學生的回答,筆者對問題的總結和歸納。筆者通過設定課堂懸念、創設問題情境等方式,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
二、突出學生主體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既是學習的主人,又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主體,而傳統的教師觀念嚴重忽視了這一點,僅僅向學生灌輸知識,使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為此,高中化學教師應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思想,堅持并落實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素質教育理念,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愛、尊重與愛護,肯定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習空間與探究機會,確保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實現自我的主體性展示與發揮。
如在講授“離子反應”課程時,筆者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傳統的教學模式有許多弊端,比如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占據整個課堂,不僅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且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筆者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把主體性的地位交還給學生,例如,在課堂上,筆者會主動與學生對話,了解學生的學習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筆者會耐心地予以解答,讓學生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學習氣氛,再如,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時間消化知識,鞏固對知識的理解。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融入信息化教學
信息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地促進將抽象化學知識轉化為直觀形象,使之更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和理解。高中化學教師應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教學的意義和作用,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教學水平,善于利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化學課程教學,將化學知識數字化、動態化地處理,再用圖片、動畫、視頻、聲音等形式呈現出來,創設直觀情境,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比如,在教授“化學反應的速度與極限”時,這門課的內容有一定的抽象性,為此,筆者將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來。課堂上完課后,筆者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通過視頻內容介紹了本節課的內容,針對較難的知識點,筆者將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詳細分析,以促進學生的理解。通過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能力。
四、創新教學結構
課堂教學的結構與氣氛,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心理與狀態,進而影響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首先根據學生的總體認識和理解,在課堂中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分配,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并展示自己;其次,教師應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在分組中積極主動地進行交流、討論、互動和交流,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構建開放、多元的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和狀態,引導學生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比如,在講授“硫化物與氮化物”時,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NO與NO2的重要性質及用途,課程中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要求學生經歷完整的探究過程,并結合這一特點,創新課堂教學結構,采用小組討論式探究展開教學。上課前,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5人,組內成員分配好后,筆者再給學生布置探究任務,讓學生圍繞任務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筆者觀察學生的討論過程,并對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監督。通過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和深入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方式和模式必須進行適應性的變革和創新,以適應全新的要求,更好地體現學科育人功能。因此說,作為合格的高中化學教師,我們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把握課程改革發展變化的趨勢,結合實際學情,積極進行思考和探索,實現創新策略的實際應用,完善和優化化學課堂教學過程,推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李一凡.以新理念為引領,著力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5+26.
[2]劉楠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游戲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2018(06):129.
陜西省咸陽市西北工業大學咸陽啟迪中學 7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