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雨 姬廣軍
摘要:本研究試圖探討社會階層、控制感和就業壓力三者的關系,分析造成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水平差異的原因,驗證控制感的中介作用。結果顯示,主觀社會階層與控制感顯著正相關,主觀社會階層與就業壓力之間顯著負相關,而對于控制感來說,其和就業壓力之間的關系呈現出顯著負相關,控制感在主觀社會階層與就業壓力之間的中介作用,醫學院校畢業生就業壓力普遍偏高,控制感對就業壓力有預測作用。
關鍵詞:主觀社會階層;就業壓力;控制感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7164(2021)01-0115-02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于2019年4月隨機選取了河南省內兩所醫學院校除考研被錄取者以外的本科畢業生為被試,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20份,有效回收率為91.4%[1]。
(二)研究方法
采用MacArthur階梯量表[2],用1-10代表社會階層,階梯越高階層等級越高,讓被試報告自己所在的社會階層等級。采用的調查問卷是由田圣會編制的,在對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方面[3],涵蓋的內容比較全面,包含能力個性壓力、專業前景壓力、就業資源壓力、社會支持壓力和學業學歷等七個因素。問卷的Cronbachα系數為0.968。采用李靜修訂的Lanchman的控制感問卷[4],在這一問卷中,包含兩個維度的內容,一個是個人掌控感,另一個是限制感。其中一共包含12個項目,在評判時,采用的是七點計分法,得分越高,控制感水平越高。問卷的Cronbachα系數為0.861。
(三)數據處理
本研究使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首先,用Cronbachα系數測量所用量表信度,其次,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來做輔助,主要考察主觀社會階層、控制感和就業壓力,分析這三者之間的相關關系。最后用回歸分析方法對驗證控制感的中介效應展開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醫學院校畢業生社會階層、控制感和就業壓力情況
在本次的研究中,對高校畢業生進行了全面分析,包括他們的社會階層、控制感和就業壓力。此外,還從畢業生入手,對他們的生源地以及就業情況變量展開分析,采用差異性檢驗的結果如表一所示[1]。根據研究結果:他們在控制感這一數值上,平均值為49.73,除了平均值,還應該關注標準差,具體數字為7.81。另外,在中等臨界值方面,分值為42,其中,最大、最小值分別為74.00和31.00;再來看就業壓力,平均值、標準差分別為:125.16、23.31,且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為175.00和50.00,高于中等臨界值87.5分。主觀社會階層的平均值為3.94,標準差為1.60,極大值和極小值分別為8.00和1.00;客觀社會階層的平均值為2.49,標準差為1.06。在客觀社會階層方面的極大值和極小值分別為5.50和1.00。已就業組與待就業組畢業生在控制感(t=2.50,P=0. 019)和就業壓力(t=-3.69,P=0.000)上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且已就業組均顯著高于待就業組。不同生源地的畢業在生就業壓力(t=2.69,P=0.046)上的得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事后多重比較農村生源顯著高于縣城生源。
(二)控制感在主觀社會階層與就業壓力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要明確控制感所具備的中介效應,檢驗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本次研究使用的是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在具體檢驗的過程中,分析工具用的是Hayes編制的process程序。從本研究能夠明確看出,對客觀社會階層這一方面進行觀察,可以發現它只和主觀社會階層有顯著性相關。和控制感以及就業壓力并沒有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因此無法對這三者建立中介模型。對于主觀社會階層來說,其和就業壓力這一方面有一定的關聯,表現為顯著的負向預測功能,和這一情況相同的是,控制感和就業壓力,在這兩個因素之間,也有一定的負向預測功能。根據控制感的中介效應相關數據[1]。從具體的結果能非常明確地看出,其間接效應為-0.67,此外,能夠看出它的Bootstrap 95%置信區間為[-1. 4813,-0.013],在這一區間中,不包含0。從這個結果也能看出,控制感所表現出來的中介效應是比較顯著的。再來看主觀社會階層,這一因素對就業壓力的影響中,直接效應為-2. 89,其中,Bootstrap 95%置信區間為[-4.31,-1.46],這一區間中同樣不包含0。由此可以看出,其與就業壓力之間的直接效應顯著。將主觀社會階層和控制感同時納入考量范圍,可以發現,其對就業壓力影響的總效應為-3.56,此外,Bootstrap 95%置信區間為[-5.13,-2.13],在這一區間中,不包含0,由此可以很明確看出,它們對就業壓力影響的總效應,依然比較顯著。在這一分析中,能明顯看出控制感的中介效應,其中,直接、間接效應占比也有具體數據,前者為81.45%,后者為18.55%。
三、結語
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得分明顯高于中等臨界值,反映了當前畢業生的就業壓力普遍較高。我國高等教育實行擴招以來,畢業生就業難度逐年增加,就業壓力普遍較高。國外眾多研究均提出,高等教育擴招會增加就業壓力[5]。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生源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對于農村生源的畢業生來說,他們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是最大的,很可能是由于他們的生活條件,教育水平等是比較落后的。并且對于農村畢業生來說,家里的期望值更高,家庭負擔更重,對就業形勢更加擔憂,也是可能造成調查的就業壓力數據偏高的原因。并且從就業壓力這一方面分析,發現以就業組和待業組這兩個組別之間的差異是比較大的,這一結果和以往研究結果相同,并且在本問卷實施調查時,時間是2019年4月,在這一時間段中,大學生春季招聘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但是從本次調查對象來看,他們總有超過60%的人,并沒有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即將畢業,但是對于工作卻沒有順利落實,所以就業壓力會比較大。
本研究分析發現主觀社會階層和客觀社會階層的得分呈現顯著性相關;而客觀社會階層與兩者都不呈現顯著性相關。以往研究也有證實主觀的社會階層[2]的測量更準確和實用,主觀社會階層與控制感、就業壓力之間的相關性相關,都驗證了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中最重要的一個發現就是控制感在主觀社會階層與就業壓力之間起中介作用,國內外研究對類似的結果已有過證實,就畢業生就業壓力問題而言,相當高的社會階層意味著個體有足夠高的教育經歷、經濟實力以及社會背景等助力條件,在畢業生找工作時可以多方面地提供支持,因此會產生較強的控制感,降低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思雨.高校畢業生主觀社會階層、控制感和就業壓力的關系研究[D].新鄉醫學院,2020.
[2]Adler N. E.,Epel E. S.,Castellazzo G.,et al. Relationship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al Statu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ing:Preliminary Data in Healthy,White Women[J]. Health Psychology,2000,19(06):586-592.
[3]田圣會.大學生就業壓力實證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
[4]胡小勇,郭永玉,李靜,楊沈龍.社會公平感對不同階層目標達成的影響及其過程[J].心理學報,2016,48(03):271-289.
[5]Kariya T.. Credential Inflation and Employment in‘Universal’Higher Education:Enrolment,Expansion and(in)Equity via Privatisation in Japan[J].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11,24(1-2):69-94.
(責任編輯: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