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明
摘要: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一直是英語教學甚至所有語言教學的熱門話題,但由于各種原因,效果也總不盡人意。本文將通過分析閱讀教學的現狀和問題,談談個人想法和做法,以期達到拋磚引玉之效果。
人立于世,智慧和知識缺一不可,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閱讀。《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明確指出了英語教學中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閱讀拓寬視野、獲取知識、獲得樂趣并由讀促寫)和閱讀教學需要培養的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會解構文章,讀懂與學生生活相關話題的文章)。因此,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外語學習更是如此。因為我們沒有語言環境,相比通過聽力輸入信息來說,閱讀要方便得多,不受時間限制,也不需要任何工具。而要讓閱讀更加高效,閱讀方法和能力是必備軟件。而閱讀能力的培養則需要通過課堂有針對性地訓練才可以實現,但現實是我們的課堂教學又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
一、現階段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課堂教學重知識點勝過文本整體教學
我們的外語教學一直處于摸索狀態,在摸索中不斷改革,但依然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比如對于閱讀課用在知識點的處理時間比文本整體教學時間要多,最終導致學生看到的只是樹木而非一片森林,時間一長,他們便養成逐詞閱讀的習慣,對文章的體裁和題材關注較少,由此,不僅降低了閱讀速度和對文章中心的把握,自由閱讀速度和效果上不去,考試分數也不甚理想。既然閱讀方法欠佳,沒有整體意識,寫作也跟著受影響,不會謀篇布局,寫出來的文章東拉西扯,想到哪就寫到哪,思維邏輯性不強,中心也不突出。
2. 缺乏配套系統訓練
當我們意識到閱讀教學的偏離時,我們進行了調整,但有時候又僅限課堂操作,課后缺乏必要的跟進相關體裁和題材的跟進練習,導致學生始終停留在“懂了又忘”的階段,閱讀能力并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3. 學生有閱讀畏難情緒,不愛閱讀
因為方法不當,學生在閱讀時候就體會不到閱讀的樂趣,沒有閱讀的成就感;從而不愛閱讀,不閱讀又導致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提升。如此形成惡性循環,部分導致外語學習費力不討好的局面。
二、關于閱讀教學的幾點看法
1. 調整閱讀教學課堂的重心
一篇文章,某類體裁或題材都有著某些共性,而針對這些共性,我們有相應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通過長期訓練,我們的閱讀方法就能達到熟能生巧的效果。閱讀有法,找對了打開閱讀的鑰匙,淘到了閱讀材料中的“寶”,學生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愛上閱讀,而這些都需要課堂教學擔起重任,將課堂閱讀的文本整體教學放在第一位。
2. 教學方法要得當
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關注文章的重點信息呈現位置——首尾段,文章提出問題和觀點以及呼應開頭的部分,每段的首尾句,首句交待本段中心,尾句出結論或是升華部分——從整體把握文章大意。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要學會淡定,先跳過。它要么不重要,要么會在讀完下文后就“現原形”,總之呢,作者不會太為難讀者,他會通過某些暗示告知你“生詞”的含義。而這些能力的獲取都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設置問題和活動去訓練。
3. 問題設置要服務于訓練內容
閱讀教學中問題的設置需要精心設計,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將閱讀方法進行充分運用,學生在回答完問題或是其他任務后,文章的結構和寫作特征會得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4. 材料選擇要多樣恰當
材料的趣味性、適合與否、豐富性等都會影響學生后續閱讀的積極性。有趣的、難度適中的而不是任意一篇文章會讓學生更有閱讀的欲望,選材恰當,學生有了閱讀的動機和愿望后,閱讀能力的提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5. 進行語塊閱讀訓練
學生在初始閱讀中,總會逐詞閱讀,甚至會出現一句話雖然沒有一個生詞,但讀下來竟然不明白在講啥。如果我們重視這種問題,有意地訓練學生的語塊閱讀能力,比如引導學生劃出典型句子中的語塊或意群,堅持訓練,量變產生質變,最終養成語塊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既具有重要的地位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最終打開那扇天窗,照亮學生的閱讀之路。
河北省三河市冶金中學 06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