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琎
摘要:農村養老服務供給體系面臨著家庭供給能力弱化而政府又供給不足,市場供給失靈等諸多困境,而在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我國尚未理清政府在福利多元主義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承擔著多少份量,在家庭養老功能不斷弱化的情況下,政府是否能夠明晰自己的責任。二者能否分清自己的界限。本文從福利多元主義的視角出發,通過分析當前農村養老服務供需結構的現實情況,研究政府如何在養老領域定位和改進,家庭在其中又需要如何界定自己。
關鍵詞:福利多元主義;農村養老服務;供給與需求;責任邊界
一、理論視角:福利多元主義
福利多元主義理論有時也稱混合福利經濟(the mixed economy of welfare),它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社會政策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社會政策領域中,福利多元主義主要指福利的規則、籌資和提供由不同的部門共負責任,共同完成。福利多元主義的觀點經歷了從三分法到四分法的發展,伊瓦斯將福利三分法具體化市場、國家和家庭,四分法則在此基礎上被予以修正,包含市場、國家、社區和民間社會。
福利多元主義對我國的社會福利制度改革無疑也是具有借鑒意義的。中國具有強調家庭作用的傳統文化,有密切互動的鄰里關系,它們在福利提供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老年人贍養中政府和家庭到底要如何區分自己的責任?我國尚未具備西方福利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福利經驗,國家提供福利的模式需要參考其福利多方承擔的經驗,平衡不同的福利提供者的作用,避免國家在福利提供中過分地保障,但是,我們又要如何避免政府失責,從而導致家庭的贍養負擔過重呢?下文通過展現農村養老服務供需現狀來探討明晰國家與家庭的界限的重要性。
二、當前農村養老服務供需結構的現狀
(一)農村養老服務需求現狀
1養老服務需求量大
隨著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老齡化成為許多國家普遍面臨的社會問題,而我國的人口老齡化還面臨著城鄉老齡化嚴重倒置的典型特征,即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并且城鄉老齡化水平差距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這一情況進一步加劇了農村老年照護問題的嚴峻性。研究顯示,2000年,我國農村80歲以上老年人為900萬人,占農村老年人總數9.8%;2009年底,農村高齡人口達到1100萬人,占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11.3%;預計到2045年,80歲以上老年人占農村老年人的比例將超過22%。
2服務內容的需求
農村老年人對于服務內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醫療服務、生活照顧、經濟保障、精神慰藉的需求四個方面。在醫療服務的需求上體現為充足的就近醫療服務以及醫保范圍;在生活照顧的需求上,日常照料服務主要是滿足老年人的日常需求,為解決老年人、殘疾人日問生活照料困難的問題等;經濟保障上的需求則表現為,政府的資助金主要流向了農村低保戶、五保戶以及敬老院的日常開銷等,而精神慰藉的需求則通常包括定期為老年人舉辦的文體活動,如唱戲、下棋及其他適合老年人的群體活動來豐富其文化生活以及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緊急救援服務等。
(二)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現狀
1供給內容實現程度較有限
具體表現在經濟、精神方面的保障供給不到位。就養老院條件來說,盡管居住的老年人們對食宿比較滿意,但是相較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比還是算低水平的。如果是獨自居住且資助金較低的老師,物質生活條件相對更差,在精神、娛樂方面的保障就更不用提了。
2農村養老服務的人員隊伍建設不到位
(1)養老服務項目較為單一
基層政府在提供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供給提供方面,項目較為單一也較為初級,城鎮正在施行的優惠或者是免費的生活服務在農村并未得到推廣甚至的幾乎沒有。老年人急需的如室內保潔、代換煤球或煤氣等、入戶衣物被褥清洗、日間照料、康復護理、養生養老宣傳等服務有限,只能局限于特定時期和特定人群。
(2)服務人員的流動性大
針對老年人的心理疏導等方面,需要的是長期性、穩定性,這樣才能使老年人紓解內心的孤獨與不信任,逐漸地融入到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之中。而政策的模糊性導致人員的不合理流動,造成人員匱乏且甚至無益于醫護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影響養老服務的提供。
3養老照護法律法規不健全
從我國的情況來看老年社會保障領域的法律體系本身尚不健全,而通過以上當前農村養老供需分析我們明白,要解決現如今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單靠家庭發揮照護功能是不行的,必須要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規做支撐。
三、構建我國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具體建議
(一)國家:作為基本的供給主體
1國家責任的回歸
首先,國家或政府需要明確承擔農村養老的家庭經濟條件能力都一般或者可以說是很差,不同于城鎮職工能夠有稍高的風險承受和支持能力。在認清這個前提的基礎之上,回歸國家為基本的和主要的資源供給主體責任,而非分散國家或政府的壓力給經濟承受能力差的人,國家需要加大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中公共產品投入力度,健全農村養老照護體系,建立完善的基本保障體系,為農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2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養老領域,城鄉二元結構同樣明顯。要實現社會保障公平性的初衷,必須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國家在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上要破除城鄉二元標準,打破既有的二元體制限制,注意在政策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取消城鄉的雙重標準,逐歩消除既有雙重標準政策的影響。
其次,全國范圍內實行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譽為是城市居民的最后一道安全線,各地區根據自身的經濟實際情況,可以采取靈活的貨幣補助與實物相結合的方法為農村居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二)以國家為本各主體共同參與的供給體系
在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視角下,今后農村養老資源供給體系的趨勢是以國家為基本資源供給主體,各主體共同參與的資源供給體系。通過國家責任的回歸,城鄉均等化公共服務的提供,強調政府相關部門的責任和承擔,出臺新的措施和政策,彌補城鄉二元體制造成養老資源供給和保障的鴻溝,使農村老人享受與城市老人相對等的養老公共服務。
結論
在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視角下,國家作為供給主體提供的福利產品滿足了民眾的基本生活所需,是社會民眾基本生活的最低保障體系,同時這也是國家社會政策的體現。這些社會政策的實施和執行過程中體現的是在勞動收入再次分配中的公平、公正、社會效益、社會進步等目標?;诋斚卢F實情況,國家在今后的資源供給中應該拓寬資源供給渠道,實行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資源供給機制,提高農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滿足農村老年人晚年生活對養老資源的需求,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家庭養老、市場參與、以及以民間社會為主體的福利資源提供所發揮的作用同樣重要,但是切不可舍本逐末、因小失大,將國家所要承擔的責任隱藏在幕后甚至讓其漸漸隱去它應該扮演的角色,丟掉需要它發揮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彭華民,黃葉青.福利多元主義:福利提供從國家到多元部門的轉型[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2]“我國農村老齡問題研究”課題組:“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積極構建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體系”,中國新聞網,http://chinanews.com/gn/2011/04-29/3006813.shtml.
[3]劉丹.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我國農村老年長期照護服務問題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4.
[4]國家統計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發布[EB/OL].http://www.stats.gov.cn/tjfx/jdfx/t20110428_402722238.htm/2011-04-28 .
山西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