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宇寧 惠曉萌
摘要:跨文化適應這一概念是指參與者在來到新環境時會發生轉變,不斷形成適當有效的交際能力的過程。來華留學生來到新環境學習生活,大多會遇到跨文化適應性問題。隨著我國高校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高校有責任以國際視角對目前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進行探究,并且積極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留學生活,從而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我國交流學習,有利于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
關鍵詞: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策略
據我國教育部數據統計,2018年共有來自196個國家和地區的492,18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全國的1004所高等院校學習,與2017年相比,增加了3,013人,增長比例為0.62%。面對我國境內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高校需要重視留學生遇到的跨文化適應性問題,加強留學生間以及留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溝通交流,從而及時解決留學生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問題。
1.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問題
1.1社會文化層面
在不同國家生活的人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異。大部分留學生與中國學生的語言、食物、生活習慣、價值觀等方面有所差異,有的留學生還有濃厚的宗教背景。由于他們的認知習慣和現實環境之間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使得留學生不適應在中國的生活,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也會隨之到來。比如,即便是交友方式、購物習慣、交通規則這些看似日常行為的差異都會給留學生帶來不適應的感覺。
1.2預期與實際的不匹配
一般來說,留學生在到達新的環境前,會對目的地的環境和在目的地的生活進行預設。但是由于個體間文化背景、性格方面的差異性,這一預設與現實情況的鴻溝也會有相應的差異。環境的變化導致的心理不適應,可能使留學生產生孤獨、思鄉等情緒。所以,高校應該對有跨文化不適應的留學生給予心理疏導,認識到留學生當中存在的跨文化適應性問題,在教學、生活環境等方面不斷進行改善,幫助留學生適應在華生活。
2.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的策略研究
2.1構建國際化文化交流活動
高校應當充分調研留學生的宗教背景、節日文化背景等,將各民族的特色文化作為國際交流活動的主題。例如,舉辦以“分享我的民族傳統特色節日”為主題的學術性討論,或文化交流活動,鼓勵校園內的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共同討論本國家的民族特點、傳統習俗、特色節日等,讓留學生們切實地感受到文化的差異和多彩。通過這樣的活動,留學生們不僅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地了解文化差異,而且在前期的準備過程中,與各個國家的學生有了更多交流機會,鍛煉了溝通表達能力,促進形成親密友誼。在國際化的交流活動中,留學生和本校學生間有了更多了解、溝通的機會。與此同時,高校需明白,在進行積極、科學的指導下,留學生們才能進一步感受到百花齊放的文化,才能使他們有一段順利美好的留學生活。同時,開展國際化的文化交流活動,不僅增強了各族人民間的友誼,而且為高校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等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最重要的是,高校在解決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性問題時,一定要本著“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原則,即在組織舉辦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各民族留學生尊重各族文化,并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進行分享和闡述,切忌出現不同民族學生相互抹黑、謾罵的不良現象。致力于借助良好的文化交流基礎和平臺,增強留學生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打破留學生的認知偏差,讓他們真正理解我國的社會文化,融入在華生活,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性問題。
2.2教學過程貫徹跨文化交際理論
開展教學管理的過程中,高校要加強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與提升,旨在不斷建立起一個有國際適應能力的教學環境。我國的本土學生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共同致力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例如在教學計劃中加入關于跨文化交際的課程,特別是外語專業的學生,更要求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識和能力,可以將《跨文化交際》列為必修課,同時也可以讓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機會選擇這樣的課程作為選修課學習。這樣,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能對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深入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際理論,將會非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遇到問題會進行多角度的獨立思考。而非進行單一角度的論斷,并且這種學習方式,還為我國學生提供了學習外語的沉浸式環境。使留學生與中國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通暢,進一步拉近距離。
2.3重視文明開放校園文化的建設
通過調研我們得出,留學生跨文化適應性問題來源于有二,其一是自身價值觀,其二是外界環境的刺激。比如部分留學生之間由于宗教信仰的差異導致彼此的距離感和陌生感,從而產生跨文化適應性問題。所以,高校需重視文明班風、優質校園文化的建設培養。高校應創建良好的文化交融、尊重空間,這是解決學生間的偏見等問題的基礎。具體來說,建設文明班風,建議安排精準的教師角色來有規律的對留學生進行教育,教師應尊重所有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再者,高校還可以實施趨同化管理,來增加留學生與中國學生和社會的接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能力。趨同化的管理制度還有助于統籌協調教育資源,大力提高管理效率,避免教育資源浪費。
3.結語
總之,從根本上解決在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性問題,高校需對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環境等方面進行完善,著力于培養國際視野。同時,還需提升我國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思想格局、國際社會適應能力。因此,高校必須積極拓展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管理手段,這樣才能使來華留學生的跨文化適應能力從根本上增強,讓他們真正融入到中國的校園和社會文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2018年來華留學統計[EB/OL].(2019-04-12)
[2]萬梅.關于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的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08(11):19-21.
[3]楊軍紅.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基金項目:秦皇島市搞笑來華留學生教育現狀調查研究,項目編號:CX2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