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質健康測試是高等職業院校中一項重要的體育工作,提高體測成績對于學生、學校和整個社會來講都有重要意義。影響體測成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影響體測成績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學校體育工作。
關鍵詞:提高高職體質;健康測試成績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是國家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性知道文件和教育質量基本標準,是評價學生綜合素質,評估學校工作和衡量各地教育發展的主要依據。[1]
在教育部、國家體育局關于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通知教體藝[2007]8號中第二條規定《標準》的組織實施工作在校長的領導下由學校體育教研部門,教處部門,校醫院(醫務室),學工部門,輔導員(班主任)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2]
從以上文件可以看出體測工作是學校體育工作、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項,而不僅僅是體育教師的工作。體測工作對學校教育和學生學習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要高度重視、嚴格把關,在確保數據真實,過程規范的前提下開展體測工作。
1.加強學校學風建設
體測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全校各個部門協同才能保證基本開展,在實際情況中很多學校并沒有形成這樣的良好風氣,很多部門甚至教學部門都是擺出事不關己的態度。認真學習體測各項文件要求,從上至下嚴格要求是形成良好學風的前提。
體育測試工作不同于其它學科的考試,體育測試這種帶有技術操作特性的考試具有高度透明、高度公開的特點。所考項目,所有成績,測試方法等等學生們參照共同的標準,都可以通過教材和網絡查到相關結果。一旦體測工作失真將會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嚴重損害學風建設。只有認真的完成體測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才能夠從根本上給予學生積極的指導意義。這也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國家滿意的教育的最基本要求。
2.學生、學校獎懲結合
《標準》中對學生體測成績和學校體測情況分別作出了相關規定,各地教育部門也都對當地學校的體測成績提出了指標要求和相應的獎懲要求。可實際上這些文件和制定的獎懲要求并沒有得到落實。《標準》中關于學生體測不達標的這一項規定就鮮有執行,基本上已成為了高職院校的通例,在評優評先方面體測成績也沒有被納入考核體系。懲治的目的是督促,就目前2016修訂版的體測成績標準來講,體測達標的難度相比上一版本和前幾個版本下降了不少,而從近幾年的體測結果來看確實越來越不樂觀。獎勵的目的是激勵,體質健康事關學生與國家的未來,必然會帶有一些強制性質,而失去了所有獎懲之后體測變得無足輕重。學生們對體育課成績的重視程度反而超過了體測成績,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參加測試虛于應付,沒有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測試項目,沒有完成所有測試項目的學生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些學生無故不參加任何測試項目。這些情況的存在嚴重拉低了體測的整體水平,也使得體測數據嚴重失真。
首先,對于體測成績優秀的同學一定要給予必要的獎勵,這是區分達標和優秀的唯一辦法,對于體測達標的同學也要做出相應的認可。其次,要將體測成績按一定比例計入體育課成績,并按照相關文件要求將體測成績與評先評優、學位授予進行掛鉤。最后,教育主管部門一定要落實監督職責,對學校的體測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3.加強學生體質測試技能訓練
從國家第一次開展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到今天,體測項目里始終有對運動技術的要求,有些項目的技術要求甚至還比較高。比如說立定跳遠和50米跑,這兩個項目是檢測學生爆發力和快速力量,但是如果沒有掌握好相應的動作技術哪怕有很優秀的專項力量也難以取得優秀的成績,對于達標成績來講運動技術就顯得更加的重要了。盡管這兩個項目的及格要求相比以前的體測標準降低了許多難度,但是在這兩個項目上仍然有一些同學不能及格,并且以女同學居多。50米跑和立定跳遠是兩個從學齡教育開始就經常開展的教學項目,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很多學生在這兩個項目上的技術表現是零基礎,而大學的學習階段也是這些學生有機會完善這兩個項目技術的最后一站。雖然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是以開展體育選項課無主,但是利用體育課的身體素質練習時間來加強一下技術環節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立定跳遠這個項目上要重點提高學生跳躍的協調能力,通過一定數量的各種形式的跳躍練習培養學生對空間的感知能力,消除畏懼心理,這樣才能建立起正確的用力順序和用力方法。
在50米跑這個項目上大部分同學完全不知道起跑動作和過終點技術有什么要求,嚴重制約了該項目的成績,另外步幅過小也是50米成績不好同學的一大通病。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就能讓學生基本上掌握50米起跑和過終點的技術并能使該項目成績得到大幅度提升,而步幅的訓練則需要更長的時間,也需要更強的針對性。
4.建立課外體能訓練機制
體測項目里加強技術教學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部分本身存在較大技術缺陷學生的成績,但是要取得優秀的成績,必須要注重平時體育鍛煉的積累。體重過大尤其是單純因體脂過高引起的超重是體測中最大的障礙,體重過大不僅在BMI這項中拉低了成績,也給其它測試項目產生了很大的負擔。控制體重尤其是降低體脂含量不是依靠多運動就可以實現的,練什么、如何練,以及合理的飲食都是不可或缺的。科學系統的訓練是所有體能訓練的基本原則,但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都不盡相同,在體育課中式不能夠有條件解決這么多有差異性的問題的,所以只有建立課外體能訓練機制才能將更多存在相同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也是最大化利用學校體育教育資源的有效途徑。
本文分析了影響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的各種原因,既有社會、學校層面的問題,也有學生自身的問題,既有技術能力的問題,也有身體素質的問題。實際情況中這些問題的方面可能更多也更為復雜,所以每個學校都要仔細分析自己的問題,認真研究自己學校的教育資源并找到切實可行的提高方案。
參考文獻:
[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6年修訂).
[2]《教育部關于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2014).
作者簡介:秦斌(1981-),湖南永州人,副教授,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