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彩云
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課教學的時效性,轉化初中政治課教學的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各有收獲,這是當前初中政治課改中一個重頭戲。不少在初中政治教學一線的老師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聯系自己的教學對象,做了不少的教學改革的嘗試,收獲很多,也存在許多困惑。我作為一名從事多教學研究初中時政課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把我在教學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淺薄的思考在此贅述下來,供同行探討和指正。
一、正確認識初中政治課的“三維目標”,分清層次,是初中政治課教學的前提。
新課改,新課程、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態價值觀目標是初中政治課教學最終要實現三大目的。課程內容,課程的事例、課程的次序安排、教學方式和手段無不是圍繞這三大目標來進行。在課改以前,三大目標是藏于初中政治教材之中。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我們不少初中政治教師更多關注是學生的分數,關注是學生的知識把握的多寡,學習中各種能力的培養被淡化,學生的情感是否能得到震撼、升華,價值觀能否得到提升根本無法談及。學生成為老師一味灌注各種知識的機器。初中政治課的教學顯得那么蒼白無力,空洞乏味。學生對初中政治課的理解就是不得不學習的科目,就是死記硬背的科目。如今,初中政治課的課程目標明確對這三維目標提出了新的詮釋,尤其針對初中的學生實際,編排不同與過去的教材內容,我們初中政治老師仍然抱著老套頭不放從事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沒有生命力的,也是在誤人子弟,得不到學生的認可的。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想學、樂學,是初中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句話是我們很多老師再熟悉不過的教育名言。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很多老師都做了不少有益的嘗試,獲得的經驗很多,教訓也不少。初中政治課的教學同樣如此。我對此認為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的去學習,積極的去體驗和感知,讓他們在老師引導下,去發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去找到自己無知的盲點,激發他們潛在學習動力,更好地配合好老師完成教學任務。也許,在最初的開始,我們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還比較差,參與能力還不強,有個別的學生不思學習,我們老師的辛苦得到回報是那么少,我們老師也不能輕而易舉得出“孺子不可教也”的結論,而應該相信“海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尤其,我們老師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應該有如此胸懷。愛學生,激發學生對你所教學科的學習欲望,這是老師教學的一項職責,也是老師教學能力的展現。
三、理論聯系實際,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穿插運用。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的基本原則,這對于調動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也很重要。因為思想政治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就會覺得,思想政治課的內容就在我們身邊,很實際,并不只是純理論要求,它要解決的是我們身邊的一些實際問題,學了之后有用,如此,自然就能產生要學好思想政治課的動機與興趣。不過,要貫徹這一原則,重要的是我們要正確把握它在不同教學階段上的不同要求。
(1)在闡明教材理論知識階段,也就是新教材的教學,我們可以通過實際材料使學生感知與理解教材。這時我們要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前提下,聯系學生比較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動具體形象的,又能準確反映教材理論知識的實質的實際事例進行教學。
(2)在運用理論分析說明實際問題階段,即課本知識的應用。這時,我們要著重聯系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學生關心和感興趣的重大社會實際,以及學生中帶有傾向性的思想行為問題應用知識,鞏固深化所學理論知識。
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即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人是有思想的動物,人的一切活動都受思想支配,我們應該從思想入手積極主動的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的重要性。要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學習中來,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對于他們的教育心急不得,你越心急越沒有用的,相反會起反作用,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倒不如一點點的感化他們,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想學習或者尊重老師。當老師的要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把他當成學習的主人,不能把他當成學習的工具,老師不能為了自己的教學成功而不顧學生的情緒,要想法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愉愉快快的,心情高興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陜西省定邊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