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
摘要:幼兒園作為幼兒最初踏入的“校園”,其責任不僅是教會幼兒一些基本的語言文字、生活習慣,還要通過啟發式教學,讓幼兒從小就具有一顆求知和想要探索的心,讓幼兒永遠對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幼兒園必須不斷探索好的教學方法,提升幼兒教育質量。其中,啟發式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被各個學段的教師運用在了課堂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是指通過教師與幼兒的雙向互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培養其探究的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促使其自主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關鍵詞:啟發式教學;幼兒;教育
引言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中,啟發式教學是教師常用的教育方法。啟發式教學采用因勢利導的方式,結合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激發幼兒求知的欲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以及部分教師的強制性手段,抑或個人經驗教學,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標準,容易造成的一些漏洞和不足,從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作為幼兒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可以給予幼兒更大的成長空間,激發幼兒更加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健康成長。
一、啟發式教學與幼兒教育的聯系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教導學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卻說不出來時,不去啟發他。給他指出一個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個方面,就不再教他了。此話雖有片面性,但通過這番話,我們可以得出,教育一個人主要在于引導啟發,沒有教師的啟發,就不能高效和迅速地培養幼兒的認知。教師對幼兒開展啟發式教學,可以培養其思維的積極性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為幼兒之后的成長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教師通過啟發幼兒,能夠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教師在講《龜兔賽跑》的故事時,可以先介紹龜兔賽跑故事的內容,但是不直接告知幼兒這個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而是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幼兒自己感受和思考這個故事要闡釋的道理。教師如果看到幼兒在思考的過程中出現撓頭的動作或者疑惑的表情,就可以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幼兒通過分析烏龜和兔子的對話內容,以及烏龜和兔子在賽跑過程中的表現得出相應的道理,即有實力的人永遠不要驕傲自滿,瞧不起別人,資質差的人也不要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是要持續努力,堅持不懈地奮斗,最后總會成功。
二、啟發式教學的運用
(一)密切結合課程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啟發式教學的運用,不能單純從理論上開展,要與日常的教育課程相互結合。例如,在學習繪本《春天的秘密》時,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育,單純講讀繪本內容,再讓幼兒去閱讀和感受。但是,啟發式教學則不然。教師采用步步引導的方式,引領幼兒對于春天來臨以后的各種表現進行搜集和學習,鼓勵幼兒詢問和尋找,無論是與家長探討,還是與小伙伴交流,都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只要是在春天的構成元素上,不斷地了解和認知都是被認可的,最終促使幼兒獲得對于春天的感受和體驗。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任老師,只有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才能促進幼兒能夠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活動開展過程中,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就針對當前的幼兒教育而言,教學內容的展開還多以知識講解認知為主,但是幼兒年齡較小,缺乏定力且具有較強的好動性,倘若不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就會導致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易產生厭煩以及抵觸的心理。因此,老師就應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將啟發式教學法合理地運用在幼兒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此就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活動的高質量開展。此外,幼兒求知欲較強對游戲表現出較強的興趣。因此,老師就可從游戲和興趣兩個方面出發,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來向幼兒講解相關學習內容,寓教于樂,確保為幼兒的學習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譬如:在課堂上,老師可向幼兒提問“空氣的顏色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和思考,并不斷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鼓勵幼兒踴躍發言,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而當幼兒發完言之后,老師應及時地給予指導性意見,確保發揮出啟發式教學法在幼兒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性能。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就啟發式教學本身而言,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第一,教師在啟發式教學的初期階段,必須設定有效教學方案,尤其是要考慮到幼兒的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讓幼兒懂得互相幫助、互相進步。例如,在手工藝品制作活動中,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可以讓4~5個小朋友一起完成,大家在相互幫助以后,不僅能夠制作更好的作品,而且可以促使幼兒們的思維得到更多的啟發。在手工藝品展示給父母欣賞的過程中,會表現出更高的積極性。第二,啟發式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鼓勵和支持,比如手工藝品、繪畫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示范演示,啟迪幼兒的思維,讓小朋友們模仿和學習,從而逐步掌握活動技能。
(四)創設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具有較強的代入感,可以促進幼兒能夠身臨其境,切實地感受到知識學習的快樂。因此,老師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就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觀察生活并感受生活。譬如:在學習與樹葉有關的知識時,老師就可讓學生準備不同品種的樹葉帶到課堂,并讓學生觀察不同品種葉子的特征,引導幼兒進行思考“為什么不同品種的葉子形狀大小會不同?”通過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幼兒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確保培養幼兒的溝通與交流能力。此外,老師還可讓幼兒進行樹葉的臨摹,或者根據生活的經歷來編一段與生活有關的例子,通過創設這樣的情景,引導學生將生活與學習充分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會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而且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就能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確保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結束語
目前,幼兒園教師大多能夠采用啟發式的教育方式進行日常教學。今后,教師要繼續在啟發式教學上不斷創新,堅持站在幼兒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觀察家長的反饋,對于啟發式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手段進行不斷改善,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小娟.啟發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2019(28):164.
[2]茍繼霞.談啟發式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方法[J].中華少年,2019(34):18+21.
(廣西玉林市陸川縣沙湖鎮中心幼兒園?537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