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畫家仇英是明四家中爭議比較大的一位畫家,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一定的歷史影響,他的人物畫在歷史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針對仇英《漢宮春曉圖》的成因分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進行討論,進行還原歷史性的分析,對他的作品進一步研究,讓藝術接受者更能夠深入的了解他的仕女人物畫作品。
關鍵詞:仇英;《漢宮春曉圖》;人物畫
一、仇英與繪畫結緣
仇英,字實父,一作實甫、號十洲,太倉(今江蘇太倉)人,后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約生于明朝弘治十一年左右(1498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2年)。他出生低微,據張潮《虞初新志·戴進傳》附記:“起初為漆工,見為人彩繪棟宇,后徙而業畫,工人物樓閣。”這點和大畫家齊白石以工匠出身轉學繪畫的經歷有些相像。在他的從藝生涯中,他時常喜好畫青綠山水、界畫、仕女人物等,他不僅會畫,而且畫得相當不錯,因此他的畫在當朝就影響很大。
他的這些人生經歷和創作經驗對于創作《漢宮春曉圖》來說是甚為重要。在他畫《漢宮春曉圖》之前,應該看過或臨摹過許多類似于此畫當中所包含的情景或對象,在他的畫中可以很明顯的發現有唐朝著名仕女畫家張宣的《搗練圖》的情景,尤其表現在人物排列上,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在塑造仕女形象上少了幾分像唐代那樣以雍容華貴為美的特點,而顯得較為纖瘦。除此之外在吹湊、彈唱的場景中也有少許部分吸收了五代時期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場景。這樣看來并不是什么巧合,包括他畫的一些建筑也有吸收前代的跡象。但總的來說,無論從筆法構圖、還是人物形象造型上來說,他的這幅作品還算是相當不錯,應可被認為是他的重彩仕女畫的杰出代表作之一。
二、《漢宮春曉圖》的藝術特點
提起仇英不能不提起他的《漢宮春曉圖》(橫30.6厘米,縱574.5厘米,絹本,重設色),此畫大約成于公元1517年左右,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在中國畫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同時這也是他杰出的重彩仕女畫的代表作品之一。因此,該幅人物界畫長卷無不展現他的作畫才能和駕馭宏大場面的繪畫概括能力。這幅力作主要的特點是它能夠汲取繪畫與歷史為一體,描繪了漢代宮廷后院的生活情景,充分再現了一段歷史的記憶。
一個出生于草莽的平民畫家能夠如此創作出這樣的上等繪畫作品,這和他所處的這個時代潮流是分不開的。首先,仇英所居,地處江南吳浙一帶,資本主義萌芽不斷地上升,經濟發展較為快速,依托于當時的經濟,文化藝術也隨之急劇發展。據張瀚寫到:“今天下財貨聚于京師而半產于東南,故百工技藝之人亦多出于東南,江右為多,浙直次之,閩粵又次之。”商賈聚集之地,商品經濟發達,繪畫需求也應不在少數。如此看來,明代的社會經濟對于當時的文化藝術產生影響是不為過的。其次,這與明代社會風氣是分不的。明代世俗風氣大抵是以成化(1465—1495年)為分界的。前期的社會尚簡而到了后期卻逐漸崇奢。仇英出生在明弘治十一年左右,是一個尚奢社會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早年接觸和浸染在這樣的世俗文化之中,對其藝術的創作應該有很大影響。再者,明代大藝術收藏家和部分知名畫家對仇英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明代社會前期勵精圖治,到了明弘治時期積累了不少財富,從官方到民間都有相當數量的人從事收藏。他的驚人之舉就是一手栽培了這位富有潛力的畫家。他邀請仇英居住在自己家里,給仇英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創作的環境,讓他潛心于書畫達十余年之久,最后又用高價購買了他的《漢宮春曉圖》,讓他橫空出世,享譽畫壇。
三、《漢宮春曉圖》的藝術影響
在《漢宮春曉圖》這幅畫中,他描寫的場景之多,人物紛繁,呼應有序。能采用如此高超的手法進行創作,這和他前期學習傳統是分不開的。仇英是一個很務實的畫家,他一生專心于繪事,臨摹過大量的歷代繪畫精品力作。尤其是唐宋名家墨跡,幾乎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并且能夠運用不同的筆法表現所臨摹的對象,山水、人物、界畫無所不工。他畫山水多以青綠為主,風骨俊俏而明麗輕快,畫人物多以仕女為主,相貌端莊、神情自然,穿長而拖地的裙衣,特別精于作宮廷場面的畫。界畫也能做到精雕細作,錯落有序。在技法上他更略勝一籌,他注重臨摹與原作的一致性,這一點得到了許多當世名家的肯定和贊許。
四、結論
從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可以看到,他在中國畫史上應是一位杰出的仕女畫家的代表之一。能獲得后人如此高的評價,這和他的高超的繪畫技能和務實的繪畫作風以及嚴謹的創作態度是分不開的。然終其一生,他都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又在不斷的探尋新的藝術追求,這必將會給后來的從藝者留下諸多的啟示和深刻的印象。
參考文獻:
[1]張敬麗,仇英人物畫《漢宮春曉圖》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8/06(067).
[2]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海人出版社,1985年
作者簡介:胡秋杰,女,漢族,籍貫:遼寧阜新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18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