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祥
摘要:高中地理有關的尺度思惟,主要是時空尺度,其又可細分為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所以可稱為三個維度的尺度。特別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學中,在時間尺度思惟下,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高中地理變化過程的特點;在空間尺度思惟下,有助于更好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在時空尺度的思惟下,有助于培育高中地理綜合思惟。
關鍵詞:尺度思惟;核心素養
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都是在特定的尺度背景下發生的,其有一定的復雜性、時段性和區域性,如果脫離尺度思惟背景下討論地理學的問題都是不準確的。所以在日常的教學都需要重視尺度思惟在地理問題中的應用。
高中地理學中的尺度關系主要是指地理事物的時空關系。具體可以包括時間尺度、空間尺度和時空尺度三個維度。在地理學中,時間尺度是指相對時間間隔的長短,空間尺度是指空間大小的范圍,時空尺度是指空間大小和時間長短之間的組合關系。高中地理學的尺度思惟是指通過尺度的視角觀察和理解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地理思惟[1]。在高中地理教學培養地理的核心素養必須需要尺度思惟。
一、在時間尺度思惟下,有利于更好理解掌握高中地理變化過程的特點
時間尺度的長短不一的變化過程在高中地理知識體系中經常體現,特別在全球人口變化和全球氣候變化兩個方面尤為突出,這也是浙江選考考試大綱必考的內容。例如在2018年11月浙江選考第4題和第5題就是考全球人口的變化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時間的尺度思惟下掌握好全球人口增長的模式和特點是不同的。同理全球氣候的變化過程更是地理學中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并不是說氣候知識本身很難,而是氣候的區域性、時段性、復雜性的變化過程之難。
所以說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下,人口數量的增長模式和特點以及全球氣候的氣溫和降水量的變化特點類型都是不同的。在地理教學中需要深入理解時間尺度思惟,更有利于理解掌握高中地理變化過程的特點。
二、在空間尺度思惟下,有助于更好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空間尺度思惟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地理空間尺度有大有小,并有一定的等級,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要對尺度大小進行選擇 ;二是大小尺度間的相互依存,深入了解地理過程和現象,要在大小空間尺度之間做相互轉換。
(一)重構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
空間尺度的大小關系在我國課程標準中的中國區域地理和世界區域地理部分都有體現。根據空間尺度的大小范圍不同,世界地理可以從七大洲四大洋尺度、地區尺度和國家尺度來認識世界區域地理。中國區域地理(湘教版)可以從四大區域(東部、中部、西部、東北)——34個省級行政區——省內(地級市)——縣區——鄉土地理來安排教育教學內容。因在空間尺度思惟上學習區域地理更有助于重構區域地理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區域的復雜性、時段性、區域性下,可以更加好的認識區域地理。
(二)提升地理綜合分析能力的思惟
尺度思惟指的是當改變空間尺度來觀察地理事物和分析地理問題時,結果隨之發生變化的現象[2] 。由于高中地理區域的范圍比較大,空間尺度大小對觀察、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最終也會導致結論的不同。
例如2019年11月選考試題第26題中的第(3)小題問中的第一問就是從相對世界區域較大去分析,第二問相對空間較小去提問氣候,如果從經緯度去分析就會出現錯誤,還需要考慮附近小空間區域的特殊性。
從更大的宇宙空間視角看,問題就相對難度增加了,浙江這幾年的選考試題最后兩道選擇題一般都是有關宇宙天體位置關系的問題。這在無形中空間相對更難把握。例題:月球表面既無大氣,又無液態水。我國“嫦娥四號”是人類首次成功著陸于月球背向地球一面的航天器。 圖1為地月系示意圖,圖2為某時刻月球遠離地球的一端看到的太陽系中的明亮天體。完成24、25題。(2019年4月浙江選考)
此題組的空間就跨出了地球而是在太陽系的宇宙空間里,相對地球空間更大。思惟的方式也需要有所轉變,需要多維的空間分析能力。
綜上所述,觀察思考的空間尺度的大小,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了結論的差異。因此,在教學當中師生都需要運用空間尺度的思惟去觀察分析地理問題。從而提升地理綜合分析能力的思惟。
(三)培育人地可持續發展協調觀
空間尺度是相互關聯的、相互影響。所以說大尺度和小尺度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的變化過程會相互影響。比如濕地的破壞,不僅會對當地的氣候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也會對區域甚至全球氣候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從相對小的尺度來看,濕地對調節小氣候、水土流失、空氣環境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大的尺度來看,濕地的破壞減少,也會對生物多樣性、溫室效應、冰川融化等生態問題。因此,從濕地的破壞就可以看出無論小的空間尺度還是大的空間尺度都會產生影響。這要求個人、社會、國家、世界都需要行動起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使之人地之間可持續發展。
三、在時空尺度的思惟下,有助于培育高中地理綜合思惟
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在時空尺度上是緊密聯系的。如高中地理中很多學生對“氣候與天氣”的概念分不清,如果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時空尺度的思惟,就會相對容易理解掌握。從時間尺度來分析,氣候的時間相對較長而天氣相對的較段;從空間尺度來分析,氣候的范圍相對較大而天氣較小。
例如(2019年4月浙江選考)第27題中第(4)題:與區域內其它河流相比,烏江冬季徑流量較豐富,其主要原因是:烏江流域冬季受? ? ? (天氣系統)影響,流域內豐富。(2分)
此題主要就是考天氣與氣候特征的區別,第一問主要問的是天氣特征,烏江流域從空間上看主要在貴州,冬季主要受到的是冷鋒天氣系統;但是第二問是考得氣候特征,流域內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是豐富的。所以此題主要考察的我國氣候中雨帶和天氣系統的時空變化,此題有時空尺度兩條線,需要我們再次基礎上綜合分析,才能有助于提高培育地理綜合思惟。
綜上所述,尺度思惟在高中地理學習中是很重要的,在教學當中需要綜合運用時間思惟、空間思惟、時空思惟,才會更有助于理解掌握高中地理變化過程的特點、培育高中地理綜合思惟等地理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家輝.人教版和湘教版地理教科書體現尺度思惟的現狀分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6(10):42—46。
[2]徐雅婧.基于尺度思惟培養區域認知素養的地理教材活動欄目的編寫[J].地理教學,2018(17):11—14,29.
嵊州市馬寅初中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