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敬凱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傳播過程,每一次傳播技術的更新都會使其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自媒體在高職生中的迅速興起和廣泛使用,使其不僅僅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存在,亦成為一個重要的教育載體和平臺,極大地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在自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認識思政課實效性提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增強學生素養、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媒介素養水平、積極營造自媒體正能量氛圍等維度入手,不斷提升思政課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實效性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在“互聯網+”沖擊下,在全媒體背景下,高職院校加大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探索實踐,讓思政課既“旗幟鮮明”,又“多姿多彩”,老師“下對功夫”,學生“學得進去”,意義深遠而重大。
一、調研的緣起
2019年8月30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比例為99.1%;社交媒體微博用戶使用率顯著增長。在年齡結構上,以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4.6%。在職業結構上,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為26%。“00后”高職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廣泛地使用著自媒體,并受到深刻影響。自媒體作為新媒體的典型代表,深刻地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正如馬克思指出的:“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技術的勝利,似乎是以道德的敗壞為代價換來的。”與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在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主體和受眾等多個方面都呈現出強烈的后現代主義特征,即模糊化、碎片化。自媒體平臺上傳播的內容隨意、龐雜且價值導向不明,各種良莠不齊的信息鋪天蓋地,這無疑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復雜性。高職生群體自身的理性思考能力不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在形成過程中,對信息的甄別力不夠,所以在自媒體運用過程中,高職生的主體性不強,也就直接影響到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的接受度。基于此,研究如何在高職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自媒體,就具有深遠意義。
二、開發適應高職學生學情的在線課程資源
優質在線課程資源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課程資源有沒有吸引力,能否集中學生注意力,決定了線上教學的實效性。建設一門吸引力強的在線課程需立足于高職學生基本學情,凸顯價值引領、堅持問題導向、融入地域特色、體現實踐浸潤。
1.凸顯價值引領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思政課必須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統一。在線課程資源應圍繞重點問題講清晰透理論,要給學生講好中國故事,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發揮思政課的價值引領作用。以《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為例,教師要圍繞一個教學主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講清兩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突出三大內容——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理論講授,能夠使學生系統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解決大學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等“四信”教育的問題,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2.堅持問題導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是龐大而豐富的科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面面俱到很難實現思政課的入腦、入心,這就需要課程資源在建設過程中要抓重點、找難點,堅持問題導向,啟發學生進一步思考,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實現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的統一。同時,課程資源應響應時代,聚焦熱點,體現時政性。2020年是雙決之年,是舉國抗疫之年。在抗疫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抗疫英雄、典型事跡、生動案例;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例、榜樣力量,這些都應成為在線課程建設的重要資源。思政課既要“頂天”又要“立地”,教師要化“危”為“機”,將典型案例融入課程建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感受到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
3.融入地域特色
江南是中國一個極為重要的區域,經濟昌盛、文化繁榮、人才薈萃。2018年底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地區之所以可以率先實現一體化發展,有其經濟基礎,更有背后的歷史淵源,即具有鮮明特征的江南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江南為世人留下了許多民族瑰寶,有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江南文化是長三角城市群的成長基因,也是三省一市居民的共同精神家園,將江南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在線課程建設,采取現場拍攝微課視頻或者插入案例的方式恰如其分地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江南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家國的認知和歸屬感、使命感,與時代同頻共振,實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4.體現實踐浸潤
高職院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學生既要掌握精湛的技藝、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又要具備在實踐工作中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政課要知行合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統一,實現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的有機融合。傳統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存在交通安全隱患、不能全員覆蓋、經費緊張不能承擔所有學生的租車費用、門票費用等。而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利用三維建模、數字漫游技術將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建成VR教學資源則可以解決這些問題。思政課教師與實踐教學基地的講解員結合,打造雙師課堂,就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云實踐”,以此實現實踐浸潤。
結語:自媒體作為時下最受歡迎、使用最為廣泛的傳播媒介,憑借著自身獨有特點和功能,極大地改變了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因其廣受學生歡迎,通過自媒體借以加強思政課教育教學更易于得到學生任可和接受。這種流行的傳播媒介日益成為高職院校進行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載體,為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研究提供了新視角。
內蒙古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0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