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發 謝敏 趙姝妍
摘要:林業綠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荒山造林,造林也是改造荒山的主要措施。荒山造林綠化技術,不僅可以防風固沙、修復當地生態環境的作用,同時對當地居民生態環境起到一定改善作用。因此,文中選擇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為對象,分析荒山造林綠化的重要性,總結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給出控制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質量控制的具體措施,以期提高荒山造林綠化的效果。
關鍵詞: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質量控制
林業日常工作中通過各種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包括荒山造林綠化技術,從而顯著改善當地生態環境狀態,做好各類綠化技術質量控制工作,實現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但是,在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應用時,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制定合適的技術方案,提高荒山造林綠化質量與效率。
1 荒山造林綠化的重要性
1.1 改善土壤組成
荒山造林過程中,會對土壤產生很多不可預期的影響,直接體現為:
首先,通過荒山造林直接改變土壤結構。如果荒山造林不合理,會對當地土壤結構造成直接損害。因此,荒山造林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清地、區、批次開展在林工作。如:開墾坡地時,會對土地表面與坡面產生破壞,出現很多不良情況,引發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情況嚴重時,可能直接誘發氣候惡化[1]。
其次,荒山造林會對土壤肥力產生影響。如果僅是為了提升土地產量而持續開墾荒地,不僅破壞當地生態,而且過度開墾,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直接降低土地生產力,破壞生態。土壤侵蝕還會過度流失土壤養分,一旦超過承載極限,需要及時補充肥力,才能保證提高土地產量。
1.2 保護地表水源
荒山造林過程會對水資源造成嚴重影響,間接影響當地水文結構,出現深度滲透現象,嚴重者還會影響地表徑流。
同時,荒山造林時還會對水資源結構產生影響,比如水資源分布狀況,降低水資源質量等。此外,荒山造林會不同程度地破壞水文環境,誘發水土流失情況,改變地表水流速度與流量,從而對水生生物存活產生影響,并且在消耗水資源的基礎上,增加污水排放量,長年累月,必將導致環境惡化。
1.3 優化當地氣候
荒山造林過程中,在影響當地土壤結構、水資源的基礎上,還會影響到當地氣候條件。地表受到影響后,會導致空氣中顆粒物濃度增加,造成氣候出現異樣,而氣候變化又會影響到當地空氣質量,繼而反作用于環境質量[2]。
由此可以看出,盲目的荒山造林會對當地氣候產生嚴重影響。而合理地荒山造林不僅能優化氣候,還可以改善城市環境,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壤病蟲害防治能力,優化生態環境,實現土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的要點
2.1 選擇合適時期,控制樹木栽植質量
樹木移栽時間通常選擇春秋兩季進行。春秋兩季樹木再生能力與修復能力最佳,此時適宜的溫度和氣候也能幫助樹木減少水分、養分的流失,提供更為充足的恢復時間。這時樹木新梢沒有進入旺長期,樹體養分及水分需求量不大,根系受損后短時間內可以恢復,不會影響移栽后的成活率。而夏冬兩季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樹木養分補充與防凍工作開展難度較大,降低移栽后的成活率。
因此,荒山造林通常會選擇在春季進行。林業工作人員確定移栽時間后,還需要就待移植樹木的生長習性、天氣情況、荒山環境等進行綜合考慮。移植時如果樹木萌動較早,需要提前做好處理,當樹木到場后及時栽植。另外,還確定樹坑的直徑與深度,明確根幅,保證樹坑直徑大于根幅。如果栽培時選擇裸根栽植,樹坑深度要高于樹木地經2~3cm;選擇帶土坨根移栽,需保證樹坑深度高于土坨5cm,夯實生長基礎,大幅度提升樹木成活率[3]。
2.2 做好樹木枝葉修剪
樹木移栽前,應根據樹形適當修剪樹木的枝葉和樹冠,以減少水分和養分的流失。枝葉修剪程度一般占整體的 1/3~1 /2,需修剪樹木次干枝條、枯死枝和過密枝等。
樹冠修剪根據樹冠大小情況來定,樹冠大,則加重修剪,樹冠小,則輕微修剪。同時,還需根據樹木種類來修剪,如常綠樹種,雖然其水分蒸發較快,要求大幅度修剪,但在修剪時應保持樹木原有框架,盡量做到錯落有致。
2.3 挖掘
為保證樹木移栽的成活率,在挖掘移栽時需要重視土球的保存。通常情況下,土球的大小應該在根莖的三倍以上。在挖土球時,需要盡快包好,并做好固定工作,保護好根部,避免在運輸過程中造成掉落,影響移栽的效果[4]。
在樹木移栽的過程中,樹木起掘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在具體工作開展時需要有效避免對樹木根部的損傷,合理控制土球的大小,根據樹苗的基本情況,確定土球大小。比如,對于灌木類的樹苗而言,在移栽時,需要將土球控制為樹冠的三分之一,整棵根苗的移栽,需要保持根部的完整性,在控制起掘時,盡量選擇在晴天挖掘樹木,并及時做好殺菌和消毒工作,對樹木的傷口進行及時修復。
2.4 包裝運輸
包裝與運輸時,需要利用草繩對土球進行保護和固定。具體操作為,橫向纏繞土球至其高度的 1/3處,再將草繩沿樹木基部至對應點,以斜繞的方式反復纏繞,確保捆扎緊實,最終形成雞籠狀的包裝。樹木包裝完成后,利用吊車將樹木吊置車廂。
吊裝前在繩索底部墊置木板,吊裝時土球底部與木板接觸,防止繩索嵌入土球,造成散球;此外,樹干表面采用柔軟的材料進行包裹固定,以免產生勒痕,影響美觀。樹木裝車前,在土球、樹干與車廂接觸地設置保護裝置。樹木裝車時,土球應放置在前端,樹冠在后端,樹冠可以超出車廂范圍,但不能拖地。
2.5 移栽
樹洞的寬度和直徑比為1:5,從而保證移栽之后樹木的正常生長。在明確固定點之后,且在正式栽植之前,需要對樹木的根部進行處理,防止斷根出現病變,導致爛根問題。比如,需要對切口部位進行消毒處理,在樹木根部涂抹生根粉,填充土壤應該使用殺蟲劑和殺菌劑進行處理,待各項工作完成后進行植樹操作。在土球放入樹穴之后,需要及時填土壓實,避免根部出現空隙,影響樹木根系的生長。
2.6 根系養護技術
在荒山造林綠化樹木移栽過程中,根系養護技術非常重要,樹木根系的生長情況對最終的成活率有直接影響。具體可以通過使用地膜、樹葉等對根部進行覆蓋,減少水分流失,提升成活率。在寒冷季節還應該做好保溫處理,避免樹木出現凍傷問題。
3 荒山造林綠化的病害防治措施
3.1 做好幼苗撫育管理
針對樹木猝倒病的防治,需要做好以下幾點:選擇地勢平整、通風、排水性能良好的位置進行栽培。在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并及時進行消毒,提升種苗的抵抗能力;在播種完成之后,需要做好田間管理,保證種苗的水分和營養供應。如果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出現病癥,可以使用敵克松、蘇農或五氯硝基苯代森鋅合劑與干土混合灑于土壤當中,或者使用硫酸亞鐵進行撒施[5]。
對于早期落葉病的防治,應該采用混種的方式,提升樹木的抵抗力,并且保證適當的種植密度,避免枝葉過度交叉,在生長到一定階段時,可以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修剪。清除患病的植株以及被重壓的植株,從而阻斷孢子的傳播。對于發病較為嚴重的區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藥物治療,使用代森胺噴灑樹冠,或五氯酚鈉殺菌煙劑進行噴灑治療。
3.2 多樣化林區種植安排
對于目前林區林業存在的病蟲危害問題,可以在區域當中進行多樣化的林業種植,通過使用生物殺蟲的方式,引入一部分害蟲的天敵去消滅病蟲,這樣不但可以防止環境污染,還可以有效地促進林業的正常化發展。
例如,可以引入一部分鳥類來治理蟲害,這樣可以保證減少樹木的被侵蝕程度。實施多樣化的林業種植也是防止病蟲危害的有效的主要措施,通過完善和栽培新型的樹木,構建一個完善的生態系統,建立林區的自我保護體系。
3.3 設計科學的營養供應方法
營養供應不完善是導致病蟲防治工作開展存在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需要相關林區的工作人員加強對于林區營養的分配及加大研究力度。
不同的區域,培養配置的模式和方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在東北地區,因為黑土地本身營養較豐富,在進行營養配備的時候就需要保證營養的比例,讓林區的樹木可以獲得源源不斷的營養供給。同時,還應加強對林區的營養成分現狀的檢查,這樣才可以做到及時調整,滿足林區的日常營養需求。
4 結語
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應用時,最終目標是為提高樹木移栽后的成活率。工作人員需要根據荒山情況制定合適的造林綠化方案,選擇合適的綠化樹木,做好樹木挖掘與運輸,重視常見病害的防治,科學合理地使用荒山造林綠化技術,才能實現荒山綠化效果最大化,促進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劉少倩.荒山造林中綠化技術要點分析[J].河北農機,2020(9):24.
[2] 梁萬芳,張淑芳.探討祁連山區荒山造林綠化的技術要點[J].農業與技術,2020,40(5):68-69.
[3] 裴翠香.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問題分析[J].農家參謀,2019(24):92.
[4] 馬莉.關于荒山造林綠化技術要點的分析[J].農家參謀,2019(17):71-72.
[5] 王剛.對荒山造林技術及實施要點的分析探討[J].農村實用技術,2019(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