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劉錦,田娟,陸鑫宇,楊亞娟
隱私是自然人不愿被他人知道或被侵入的隱蔽個人私事,如個人的家庭、身體、財產情況等[1]。隱私權是公民一項不可剝奪的權利,醫療行業始終是隱私侵權的敏感區,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醫護人員如果對患者的隱私保護重視不足,便會直接影響到患者身心健康及護患關系[2]。全國近5年醫療護理糾紛案件,其中涉及隱私方面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趨勢[3]。規范化培訓是護士在完成院校基礎教育后接受的護理專業化培訓,有助于其盡快完成護生到護士的角色轉變,熟悉新環境,勝任臨床護理工作[4]。目前各護理院校尚未開設隱私保護相關課程,護生入職前對于患者隱私相關的理論涉及極少,雖然國內對護士和患者隱私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尚未見規范化培訓護士隱私相關知識的研究。如何更好地尊重和保護患者隱私,以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已成為管理者關注并研究的熱點。本研究對160名規范化培訓護士(下稱規培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住院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的認知狀況,為構建科學、合理、個性化的培訓方案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擇在我院接受規范化培訓的護士160名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①具有護士執業證書;②在本院工作時間≤1年;③處于規范化培訓時期;④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進修及實習護士;②因故缺崗而無法參加者。其中女154人,男6人;年齡22~29(25.62±1.73)歲。學歷為大專69人,本科91人;生源地為農村59人,城鎮101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問卷在查閱大量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自行編制而成,主要包括三部分:①個人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學歷、生源地。②規培護士對患者隱私相關知識認知,包括 a.涉及隱私范疇,如姓名、年齡、聯系電話、家庭狀況、經濟狀況、社會關系、身體狀況、隱蔽部位8個條目,每個條目設是、否、不確定3個選項;b.泄露隱私途徑,如病歷資料、詢問病史、操作配合、教學查房、病室布局5個條目,每個條目設是、否、不確定3個選項;c.隱私保護重要性,設很重要、較重要、不重要、不確定4個選項;d.相關法律條例,如《護士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患者權利法》3個條目,每個條目設知曉、部分知曉、不知曉3個選項。③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的培訓需求,設需要、不需要、無所謂3個選項。被調查對象均根據實際感受在相應欄內如實選擇。經14名專家對問卷進行內容效度評價,總問卷內容效度指數(CVI)為0.846,各條目CVI為0.785~1.000。采用此問卷于2019年4月對20名規培護士進行預調查,調查問卷Cronbach′s α=0.831。
1.2.2調查方法 在規培護士進入各臨床科室輪轉的第2周內進行調查。由教育組負責老師向規培護士說明本研究目的及意義等相關事宜,然后由經過專門培訓的護士發放問卷,統一指導語,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共發放問卷163份,回收有效問卷160份,有效回收率為98.16%。
1.2.3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描述性統計方法,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
2.1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涉及隱私范疇及泄露途徑的認知 見表1。

表1 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涉及隱私范疇及泄露途徑的認知(n=160) 人(%)
2.2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隱私保護重要性認識和培訓需求 160名規培護士認為對住院患者隱私保護很重要、較重要、不確定、不重要的人數分別為35人(21.87%)、56人(35.00%)、39人(24.37%)、30人(18.76%);160名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的培訓需求依次為需要145人(90.63%)、不需要6人(3.75%)、無所謂9人(5.62%)。
2.3規培護士對相關法律知識的認知 見表2。

表2 規培護士對相關法律知識的認知(n=160) 人(%)
3.1規培護士對患者隱私相關知識認知薄弱 規范化培訓是新護士角色轉變的關鍵時期,是護理隊伍建設、護理人才培養和醫療服務安全的重要環節[5]。關于護士對患者隱私保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研究顯示,血透護士對患者隱私保護的認知與行為不一致,需要將護士的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6]。本次調查結果顯示, 規培護士對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的認知普遍缺乏,有相當一部分存在對隱私概念模糊或認知局限等問題。由表1可知,除92.50%規培護士認為隱蔽部位屬于個人隱私外,約50%則認為姓名、年齡、聯系電話等均不屬于隱私或不確定;同時40.63%~46.25%認為病歷資料、詢問病史等途徑不會泄露患者隱私。可見,規培護士對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缺乏,存在對隱私的概念模糊或認知局限等問題。本次結果還顯示,56.87%認為隱私保護很重要或較重要,18.76%認為不重要,24.37%表示不確定。由此說明,規培護士對保護住院患者隱私的意識較薄弱,有待進一步增強。
3.2需加強對規培護士加強隱私相關知識培訓 護士是與患者接觸最多、擁有較多患者私密信息的專業人員,其對患者隱私保護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7-8]。而規范化培訓是護士在完成醫學院校基礎教育后接受規范的護理專業化培訓,將理論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能力的過程,也是新護士進入臨床崗位的必須步驟。本次結果顯示,90.63%規培護士對隱私培訓存在一定需求。可見,以往相關培訓較欠缺,各大醫院應針對該群體構建并開展系列培訓。應選派專門接受過培訓的護師負責帶教,其培訓內容包括隱私的概念、特征及其保護原則、隱私保護的重要性以及隱私泄露防范措施、日常護理行為規范等。培訓方法可采取理論知識講座、案例沙龍交流、角色互換體驗等多種形式。使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順利實現從學生到臨床護士的角色轉變,不但對提高臨床護理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提高護士隊伍整體素質和保障護士隊伍穩定也非常重要。
3.3需加強規培護士的相關法律知識教育 患者隱私權是患者應該享有的權力,對患者隱私的保護也是醫護人員應盡的責任。護士必須自覺地學法、懂法和遵法,提高護士維護患者隱私權的法律意識,不但是對患者利益維護,也是對自身利益維護[9]。本次結果顯示,規培護士對相關法律知識知曉度(知曉+部分知曉)分別為《護士條例》65.62%、《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法》64.37%、《患者權利法》55.62%。可能因為在護理人員既往接受的學歷教育中,缺乏針對護理工作面臨的與護理人員本身涉及的法律問題方面的專門培訓。有研究者發現,是否參與患者隱私保護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也會影響護士對患者隱私的保護[10]。因此,可采取理論講座、案例解讀等不同形式,使其積極了解和學習有關患者權利保護的法律法規,不談論與工作無關的涉及到患者隱私的事,正確處理隱私權的相關問題,避免不當的護理行為引發護患糾紛。
隨著人們法制意識的日益增強和患者維權意識的普遍提高,患者的隱私權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患者對隱私保護的需求越來越高。如何科學有效做好規培護士培訓,使其盡快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確保患者安全,是擺在護理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規培護士對住院患者隱私相關知識的認知較欠缺或薄弱,醫院管理者應根據其現狀及特點,在護士規范化培訓期間,合理制訂隱私相關知識培訓,使其提升保護意識,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