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成偉 夏雪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腦血管病患者并發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以后應用康復治療措施對于運動神經障礙所產生的改善效果。方法:以本院患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患者均合并發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共計62例,遵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選患者劃分為兩組,命名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給予對照組常規治療,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應用康復治療,對比評估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對比未見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較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低P均<0.05。結論:腦血管病患者并發肢體運動功能障礙以后應用康復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肢體障礙以及神經功能具有積極意義,可借鑒推廣。
關鍵詞:腦血管病;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運動神經障礙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111-01
隨著作息習慣以及生活節奏的改變,老齡化進程逐步加深,導致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處于逐年上升的趨勢[1]。腦血管疾病作為常見的疾病類型,具有較高的致殘率以及致死率,如果未得到及時治療對于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還會出現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并發癥[2]。據有關醫學報道資料顯示,腦血管病后發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者接受康復治療具有明顯的臨床治療效果,為證實此研究結論本文展開對照研究,探究康復治療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患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選例數共計62例,入院治療時間為2019年1月-2021年6月,遵照隨機數字表法劃分為兩組,分別命名為對照組、觀察組,分組后占比均等,匯總一般資料:對照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4例,女性7例,年齡選取范圍于47-80歲,年齡均值為(64.25±3.74)歲;觀察組中男性、女性分別為25例,女性6例,年齡選取范圍于46-78歲,年齡均值為(64.08±3.68)歲。對照組、觀察組基線資料等數值展開統計學分析,結果呈現為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基礎治療措施,涉及內容包含抗凝、營養神經、調脂、抗凝以及腦保護劑等。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給予其康復治療措施:(1)臥床期:幫助患者定期更換體位,進行身體曲張力平衡,避免出現壓瘡以及痙攣癥狀。在翻身訓練時進行背部按摩,緩解肢體壓力。(2)站立姿勢訓練:依照患者恢復情況,適度抬高床頭,指導患者定期展開坐姿訓練,每次訓練7-10min。站立訓練有利于幫助患者保持坐姿,對于坐立訓練期間未見頭暈以及惡心癥狀時指導患者展開站立訓練,首先指導患者行屈膝訓練,促使患者下肢從病床逐步轉移至床下。(3)行走訓練:患者發生腦血管疾病且伴有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時存在行走困難以及腿部負重不足,逐步從站立訓練過渡為抬步前行訓練,在行走穩健以后攙扶患者展開訓練,調整行走速度訓練[3]。
1.3觀察指標
對比評估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
2.結果
2.1肢體運動功能評估
干預前,兩組患者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對比P>0.05;干預后,參照對照組評估結果,觀察組上肢、下肢運動功能評分較高P<0.05,見表1。
2.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估
干預前,對比評估對照組、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P>0.05;干預后,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低P<0.05,詳見表2。
3.討論
腦血管疾病比較常見,致殘率比較高,在患有此疾病以后發生肢體運動神經障礙的風險性比較高,需要盡早采取治療措施。
此次研究結果可見,康復治療措施應用以后觀察組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對比結果可見P<0.05,分析原因如下:早期康復治療措施可以重建受損以后的肢體運動神經元反射弧,在患者體征穩定以后通過康復治療可以進一步加強患者抵抗力,促使患者治療自信心逐步恢復,可以積極預防相關并發癥[4]。除此以外,應用康復治療措施可以有效改善腦血管并發肢體運動障礙時的狀態,可以促進大腦皮質功能充足,避免出現肌肉萎縮以及肢體痙攣,通過反復強化正常運動模式,促進大腦細胞可塑性增強[5]。
綜上所述,腦血管疾病并發肢體運動神經障礙患者加強康復治療可以促使神經功能和肢體運動功能逐步恢復,可借鑒。
參考文獻:
[1]雷建波.觀察現代康復治療老年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療效[J].當代醫學,2021,27(12):175-176.
[2]曹輝,袁華,孫曉龍,等.MOTOmed訓練干預腦梗死早期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1,19(05):724-727.
[3]宋曉明,何江,易宇強,等.針刺聯合Bobath運動療法治療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臨床研究[J].光明中醫,2020,35(16):2522-2524.
[4]劉喬夫.早期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影響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23):12-13.
[5]張博華,李志賢,趙亞利,等.MOTOmed智能運動訓練配合肌電生物反饋技術干預急性腦梗死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01):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