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苗 王寧

摘要:目的:對風險管理在小兒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方法: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骨科護理的100例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分組方法把其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對實驗組患兒實施風險護理,對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最后對兩組患兒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與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在接受治療以后,風險事故發生概率與潛在風險發生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且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組間差異存在可比性(P<0.05)。結論:把風險管理應用于小兒骨科護理中,可顯著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降低潛在風險的發生率,可有效提升患兒與家屬的整體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廣泛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風險管理;護理;小兒骨科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236-01
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在進行治療與護理時表現出的依從性也相對較低,骨折會讓患兒感受到比較明顯的生理疼痛,會存在負面情緒,因此患兒的護理依從性也會受到影響。在接受治療時,也會容易出現意外,事件風險率較高。在骨科護理中融入風險管理理念,可以發現護理過程的潛在風險,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促進患兒機體功能的快速康復。本文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接受骨科護理的100例患兒為此次研究對象,對風險管理在小兒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分析,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骨科護理的100例患兒作為此次研究對象,利用隨機分組方法把其分成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其中實驗組患兒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最大15歲,最小4歲;對照組患兒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最大14歲,最小5歲。組間資料不存在顯著差異,可對比。
1.2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實驗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風險管理與護理,具體措施如下:
1.2.1風險因素分析
在開展風險管理之前,要提前分析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造成小兒骨科風險事件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第一,護理人員具備的骨科知識不夠,護理人員資質不足,無法判斷復雜病情變化,當患兒不愿配合時,會忽略較高隱蔽性的風險因素。第二,護理人員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僥幸情緒,在工作時無法嚴格執行相關規定。第三,骨科收治的患兒年齡較小,不容易控制自身情緒,如果護理人員無法耐心與其溝通,會對護理過程造成影響。第四,顧客患兒需要臥床休息,但是患兒年齡尚小,也比較活潑,部分家長會心疼孩子,幫助其下床玩耍,對治療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1.2.2風險管理措施
第一,通過開展實習、培訓等方式,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強化風險意識,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使其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處理各種突發狀況。第二,強化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在與家屬溝通時要盡量采用和諧態度,結合患兒的實際特點與興趣愛好,用患兒更加喜愛的方式溝通,給予鼓勵,提升護理依從性。第三,在開展工作時,護理人員一定要結合常規操作流程進行,定期安排護理人員規范檢查,強化績效考核,提升工作熱情。第四,嚴格執行醫療環境的管理工作,在容易發生意外的地區,要重點標注,并且時刻保持地面、水房以及走廊等區域的干燥,為患兒營造更加清新、整潔的就診環境。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與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用筆記記錄的方式核實患兒治療期間發生的潛在風險事件及其發生概率;利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調查患兒與家屬滿意度,分數由于滿意度呈現正比走向。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對此次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所有的計量資料均用()表示,利用t進行檢驗;所有計數資料百分率(%)表示,利用X2進行檢驗。P<0.05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兒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對比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在接受治療以后,風險事故發生概率(2.0%)與潛在風險發生率(4.0%)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的風險事故發生概率(6.0%)與潛在風險發生率(10.0%),組間差異存在可比性,其中P<0.05。
2.2兩組患兒與家屬滿意度對比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組間差異存在可比性,其中P<0.05,詳情見表1:
3討論
護理風險就是指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當或其他間接原因導致的危險事件發生概率,護理風險一旦出現,會對患兒的整個治療過程帶來影響,甚至會直接影響患兒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融入風險管理,可以促進患兒身心健康發展。風險管理十分強調護理人員、醫院環境以及藥物使用的方面的管理工作,可以降低風險的最終發生概率。醫護人員在開展風險管理時,要不斷提升專業技能,要在工作中做到以患兒為中心,為其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促進患兒康復的同時,也要積極向家長講述對應的健康知識,使家長也能積極參與,降低風險。
此次研究結果也顯示,實驗組患兒在接受治療以后,風險事故發生概率與潛在風險發生率都顯著低于對照組患兒,且實驗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組間差異存在可比性,其中P<0.05。
綜上所述,把風險管理應用于小兒骨科護理中,可顯著降低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降低潛在風險的發生率,可有效提升患兒與家屬的整體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上廣泛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琳,張瀚亓,劉晶晶.風險管理在小兒骨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健康養生,2019,000(012):35.
[2]許銀方.試論風險管理對臨床骨外科護理工作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20,030(005):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