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劉劍萍 馬軼 王鵬


摘要:總結2020年2月-3月對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期45例重癥患者(對象均為意識清晰、能正確回答問題)。關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癥患者隔離期的心理狀態,根據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法,對患者疾病治療期間起到的積極、良性作用;為此次突發全球性公共衛生(PHEIC)事件提供心理護理方面的參考。
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252-02
2019-nCoV是:世界衛生組織在2020年1月命名;SARS-CoV-2,是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在2020年2月11日命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SARS-Co V-2引起的一種新型、急性傳染性疾病,是以前從未在人體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新毒株;病毒可能會損害呼吸、免疫等多個系統。其中最先累及肺、主要累及肺,常見體征有呼吸道癥狀、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病情嚴重者可發展到肺炎,出現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等癥狀【1】。同時,長期臥床活動減少者會增加患者ICU獲得性衰弱及膈肌無力的情況【2-3】。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傳染性極強、新毒株,因此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恐慌;不僅中國,世界多個國家都紛紛制定出相應的防護策略【4】。對于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需要進行相應的隔離治療【5】;盡管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將該病種納入乙類傳染病,但卻需要按照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6】。
患者住院隔離期間,是禁止家屬的陪伴和探視,因而可能會讓患者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甚至自殺【7】。
1、心理護理
在護理的整個過程中,護士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對患者心理活動起到積極地作用,幫助患者在自身條件下獲得最佳的身心狀態,從而達到護理目標的心理治療狀態【8】。隨著醫學模式的優化,護理方法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傳統的生物醫學護理模式轉變成為生物—心理—社會護理模式:服務對象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各個方面整體的人。
2、資料
通過2020年2月-3月對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收治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期45例重癥患者(對象均為意識清晰、能正確回答問題);年齡在29--78歲之間;女性患者18人,男性患者27人的心理護理的總結,為今后相應問題提供可靠、有效的參考。
為了盡早了解患者病情情況,及時予以英國早期預警評分(NEWS)【9】:
為45例新冠患者心理護理前后進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DRS)評估【10】。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見下表:
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期患者(以下均表示為:新冠患者)的常見心理反應
3.1、緊張、焦慮
①患者對自己整體病情發展的擔憂;患者平日等待檢測結果。
②患者擔心家屬和(或)朋友(同樣是新冠肺炎感染者、不同隔離區)的情況。
③網絡的發達及信息化:患者每日接收到新增患者人數和死亡病例。
④患者兩次核酸測試時,擔心核酸結果陰陽性交替出現。
⑤同一間病房里:A患者突發病情惡化,B患者病情相對穩定。B患者擔心自己因A患者的病情,影響到自己本身病情。
⑥患者健康出院后,對核酸檢測再復陽可能性的焦慮。
⑦患者擔心出院以后,社會其他健康人群是否會接納自己。
3.2、抑郁、淡漠
①此次突患新冠肺炎,患者對自身病情的悲觀;對社會群體的自愧、負罪感【11】。
②患者反應遲鈍、思維遲鈍、飲食欠佳、寡言少語、情緒低落等消極情緒。
③患者家人和(或)朋友突然離世。
3.3、 孤獨
①患者住院隔離期間,均為指定地點進行單獨隔離,不能走出病房。
②患者之間素不相識,但需要長期共處。
③患者長時間缺少家人的陪伴。
3.4、 煩躁
①患者對自己突患新冠肺炎的心理排斥、難以接受。
②患者長時間治療,病情未達到自己預期值:好轉較慢和(或)病情反復變化等。
③飲食口味不適應:飲食搭配均由醫院統一安排,并不能滿足所有患者的喜好。
④患者夜間因病情原因休息欠佳。
⑤因病情原因,長期在床被迫體位,無法下床活動。
3.5、 恐懼
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全球首次出現,患者對此疾病了解少;同時每日新聞的更新:感染人數、復陽人數、死亡人數等信息時,存在患者會選擇性關注內容,從而產生恐懼感【12】。
②同病房出現病情惡化及死亡患者時,其他患者因此產生恐懼心理。
4.新冠患者隔離期心理護理方式
4.1 精神緊張、焦慮的護理
①醫護主動告知患者應保持耐心、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健康宣教。望患者平和心態面對病情的變化,可做分散注意的事情。
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親人進行溝通問候。
③日常護理工作中,定時安排病區播放溫馨舒適的音樂和新冠知識。護理人員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動態,時刻引導患者正確看待新型冠狀病毒所帶來病情、生活的影響,鼓勵患者。加強病區環境的消毒工作,給患者心理、身體帶來安全感;醫護正確引導患者看待死亡人數。
④盡可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原因(嚴格采集核酸標本);告知患者病情有反復,至少有陰性結果的出現,說明前期治療是有療效的,希望他繼續耐心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完全康復。
⑤首先安撫B患者,醫護工作者會用專業評估后考慮是否為其更換病房,希望B患者多多體諒A患者和(或)安慰、鼓勵A患者。
同時也不能忽略A患者的心理變化:耐心全面解釋其病情變化的原因,加強平時心理護理及關注。
⑥科學為患者解釋新冠病毒的獨特性,叮囑患者康復后仍需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定期配合核酸檢測,積極響應國家防疫政策。
⑦讓患者明白,我們現在最主要的目標是安心積極配合治療,不管以后結果,當務之急是先戰勝病毒,康復出院。其次,要相信黨、相信國家、相信政府、相信祖國同胞肯定會包容、接納他們;可能有少部分人一時半會心存芥蒂,但通過時間的治療,醫療的證明,大家都會真心接納他們。
4.2 抑郁、淡漠
①科學的向患者解釋新冠病毒的問題;多誘導患者看正面新聞內容。
②護理人員多觀察、多陪伴患者、多溝通,讓患者及時向醫護人員傾訴內心想法;也可從其他患者了解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措施及康復訓練。
③加強護理交班、巡視,鼓勵患者訴說內心難處,傾聽患者的話語,與之產生共鳴。鼓勵患者適當宣泄自己,與患者交朋友,多陪伴、主動關心;可通過不同情況予以目光交流、握手、拍背等非語言行為取安慰患者。管理好門窗、刀具、繩索、尖銳等物品,必要時使用約束帶保護和(或)遵醫囑用藥。
④讓患者哭泣、宣泄自己內在情緒;安慰的同時,可鼓勵其與健在家屬視頻溝通,以得到安慰。
4.3孤獨
①護理人員應主動解釋防疫措施的重要性;多陪伴患者,鼓勵患者用手機與家屬朋友們溝通。
②在病房內,鼓勵同病房患者在做好自我防護措施的前提下,相互多溝通、多幫助;醫護工作者主動幫助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友誼。病情允許的前提下,盡量把相熟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內。
4.4 煩躁
對患者合理示弱,耐心傾聽,避免一些言語、行為的刺激;在不違反醫療原則的前提下,盡量滿足患者;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后,再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
①認真傾聽患者的述說,選擇適合的時間給患者解釋此次患病的緣由,強調盲目地煩躁是解決不了任何的實質性問題;鼓勵其勇敢去面對疾病,耐心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加強護理交班、巡視。
②科學準確的解釋疾病,詳細說明治療方式和后期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鼓勵與醫護人員溝通。
③重味難調,醫院準備的飲食首先是考慮患者營養搭配,而非個人喜好問題。我們會及時向食堂反應此次問題,但還是希望患者盡量遵照醫院健康飲食搭配原則。
④醫護人員夜間營造出良好的睡眠環境;但新冠患者多數肺部功能受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常需要被迫體位;煩躁會增加氧的消耗,進而更加重患者的缺氧癥狀,必要時遵醫囑用促進睡眠的藥物。
⑤病情輕者:鼓勵其自己下床活動;病情較重者:根據病情情況,護理人員輔助患者做運動;病情重者:盡量休息為主,可輕微在床活動。時刻預防意外跌到問題。
4.5 恐懼
①正確指引患者理性看待各個數據的變化,努力配合治療工作的進行;及時為患者更換口罩,做好房間的環境消毒。
②不刻意回避死亡話題,科學合理的給患者解釋死亡患者的原因,及其后期注意事項。病情允許情況下,可更換病房(盡量與心理狀態好的患者共處)
5.總結
5.1、此次45例新冠患者心理護理的過程及結果均十分良好。臨床中,護理人員首先應取得患者的信賴,建立良好的互換關系;通過平時觀察、溝通、接觸等方式去了解患者的社會背景、經歷、受教育背景等內容。護理人員應與每位患者產生共情,時刻注意語言、行為、態度等對患者的影響;避免人為操作對患者帶來的不良影響。及時解決患者的困惱,注重每一位患者的心理動態和護理;主動營造出和諧的病房氛圍。
5.2、護理人員主動建立“護患溝通群”,鼓勵出院患者在群內分享自己的經歷,以此激勵、安撫在院患者積極配合治療。
5.3、以“社會、家屬、醫護工作者關愛住院患者---出院患者安撫住院患者----病情較輕患者關心病情較重患者---病情較重患者激勵病情較輕患者(努力配合治療的病情較重患者)的模式”進行。
5.4、護理人員應主動,注意言行舉止,及時關愛每一位患者,避免消極情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蘭、周月珠、劉歡、陳蕾、倪雋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康復:1例報告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1001-1242.2021.03.020
[2]Jolley ?SE,Bunnell ?AE,Hough ?CL.ICU-acquired weakness[J].Chest,2016.150(5):1129-1140.
[3]Supinski ?GS,Morris ?PE,Dhar ?S,et ?al.Diaphragm dysfunction in critical illness[J].Chest 2018,153(4):1040-1051.
[4]廉國鋒、李锏、陳郁、劉鑫源、羅勇軍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致病機制及防控措施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1001-5248(2020)01-0107-04
[5]孫宗芹.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心理狀況調查及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4):11-1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管理[EB/OL].(2020-01-20)[2020-03-06].http://www.nhc.gov.cn/jkj/s7915/202001/e4e2d5e6f01147e0a8df3f6701d49f33.shtml.
[7]甘肅省精神衛生中心,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甘肅省科技廳,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心理防護指導手冊[M].蘭州:甘肅科學科技出版社,2020:104.
[8]劉曉紅.護理心理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71.
[9]王博,王秀杰.英國早期預警評分(NEWS)評估急重癥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4,(10):945-948.
[10]王艷嬌,蔣濤.臨床護理用患者健康問卷抑郁量表與漢密爾頓抑郁量表的一致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8.17.031.
[11]Wei ?N, Huang B C , Lu J B, et al. Effects of web-based integra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COVID-19 pa-tients[J].J Zhejiang Univ-Sc B,2020,21(5):400-404.
[12]王偉,李俊明.385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及流行病學特征[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8):3265-3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