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要:目的 探討在創傷急救中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臨床效果以及實際運用價值。方法 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創傷急救治療的5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此56例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設定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人數均為28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的護理措施,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模式,護理周期為1個月,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在搶救的成功率上,實驗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搶救時間上,實驗組患者的搶救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需要實施創傷急救的患者而言,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具有積極的護理意義,能夠提高搶救的整體效率,縮短搶救的時間,為提升整體的搶救效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有效的作用,在臨床上可以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推廣性使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創傷急救;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306-01
在急診科中,創傷是其中最為常見的疾病,致病因素復雜,例如車禍、島上以及各項事故所造成的創傷[1]。創傷發生后患者的疼痛感較強且會對人體中的臟器管產生嚴重的損傷。臨床癥狀的特點表現為起病急和病情發展較快[2]。為此在急救過程中對于創傷患者而言除了實施必要的治療措施外,還需要進行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幫助提升整體的搶救效率[3]。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優質護理對于創傷急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情況以及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以期為今后的急救護理提供參考性的數據與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急診科接受治療的創傷急救治療的5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將此56例患者分為人數均等的兩組,設定組別名稱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人數均為28例。對照組中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在22-58歲,平均年齡為(40.37±8.64)歲;實驗組中共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在21-59歲,平均年齡為(40.17±8.32)歲。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以上數據經統計學軟件檢驗后結果顯示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具體的護理措施為: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并對患者快速建立靜脈通道,按照患者的創傷對患者的傷口進行止血與包扎。
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的措施,具體護理內容為:首先對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受傷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了解。第二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全面的檢查,檢查患者的受傷部位,避免出現漏診和誤診的概率,并著重檢查患者的呼吸功能是否正常,了解患者的氣道是否暢通,對患者的呼吸音和呼吸頻率進行有效監測,保證患者的呼吸道處于暢通的狀態。從而了解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還要對患者的受傷部位進行檢查,具體為要查明患者的受傷部位是一處還是多處,并要了解患者的創傷屬于閉合性的創傷還是開放性傷口,創傷是否會對患者的生命產生威脅。第三對患者的循環系統進行全面的檢查,主要測量患者的肢體溫度,評估患者的面色和精神狀態,并將這些數據進行記錄與上傳。最后是對患者的臨床體征進行緊急的處理,如果出現出血癥狀就需要進行緊急的包扎和處理。
1.3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20.0,計量資料以()形式記錄,使用t檢驗對比,計數資料以(n)%形式記錄,使用X2檢驗對比,P<0.05時表示差異明顯。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對比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搶救時間為(44.82±15.84)min,對照組的搶救時間為(78.64±18.26)min。對比兩組患者的搶救時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對比
在搶救成功率上,實驗組患者共成功搶救27例患者,搶救的成功率為96.43%(27/28);對照組患者共成功搶救20例患者,搶救的成功率為71.43%(20/28)。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明顯的差異,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交通運輸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創傷的急救發生率在逐年上升,創傷由于發病突然,會給患者造成較高的致死致殘率,甚至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命,導致患者直接死亡[4]。臨床上,針對創傷患者而言,大多使用急救的方式進行治療,但除了必要的急救措施外,為了提升患者的舒適度和預后工作,那么就需要急診的護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有效的處理,評估患者的病情,做好護理工作[5]。優質護理主要包括三個內容即院前評估、院中檢查和緊急處理,主要是對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循環系統進行維持工作,在此過程中要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全面的分析,并控制患者的出血情況。在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實施優質護理的實驗組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提升搶救的整體成功性和效率,具有較大的優勢。
綜上所述,對于需要實施創傷急救的患者而言,實施優質護理模式具有積極的護理意義,能夠提高搶救的整體效率,縮短搶救的時間,為提升整體的搶救效率,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有效的作用,在臨床上可以結合患者的病情進行推廣性使用。
參考文獻:
[1]蔣鳳革,陸璐.無縫銜接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干預對急性創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8):2540-2542.
[2]房媛媛,宦燕,李婷婷,于靚靚,王均.創傷急救護理對嚴重創傷患者有效搶救時間和搶救成功率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6):93.
[3]張瑛,章銀燦,封亞萍,干文韜,雷雪貞,馮國和,凌華英,張偉.多功能充氣式骨盆、髖關節創傷急救固定器在骨盆骨折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20,27(05):36-37.
[4]王媛媛,蘇堂梅.創傷急救護理流程對創傷性休克患者有效救治時間、搶救成功率及家屬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A3):117+120.
[5]江臘梅,黃春梅,張露.一體化鏈式創傷急救護理模式對急性重創患者救治效果及滿意度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9,41(23):3667-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