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CT技術的精準化發展為其應用領域的擴大創造了空間,在本文中對CT工作原理與目前的CT成像技術使用的新領域進行了探討,發現在心血管成像以及內窺鏡的虛擬化上及血管成像方面CT影像技術都具有較好的應用性,從而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注入了動力。
關鍵詞:醫學影像技術學;CT;工作原理;應用探討
【中圖分類號】R4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350-01
人類最早使用X射線進行醫學治療起源于13世紀,人們發現使用X射線能夠更加輕易的穿透患者的身體組織,并根據患者的組織狀態呈現出不同的反射效果,從而能夠為醫學治療提供較大的輔助作用。隨著時間的發展與技術的完備,這一技術逐漸發展為CT影像技術,并且使用CT影像技術來進行臨床病癥的治療也逐漸走向了深化的過程。使用X射線掃描人體斷層后,將傳回的信號使用電腦進行矩陣處理,然后通過電信號的方式將其以一種影像呈現出來,這種方式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以及最小的危害性為患者疾病的臨床診斷以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本文將從CT工作原理與目前在醫學領域的新應用入手,探討CT影像技術對于醫學發展的重要作用。
1CT成像原理
CT成像方式主要以借助物理學中的光的反射與折射道理進行工作,由于X射線的極強穿透力與人體組織密度的不一樣性,因此X射線在掃描人體的過程中會根據人體的不同特點與部位發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情況,將這種反射回來的射線使用儀器進行轉化,并將轉化后的電信號流進行收集與處理,使用計算機等設備進行信號的重新排列,然后以特定矩陣的方式將數據以圖像的方式輸出,并且利用數據輸出存在的波動性進而建立更加立體的三維圖像模型[1]。CT成像的有效輸出依賴于多種儀器的精準配合,信號在收集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探測以及排除過濾因此需要信號過濾儀器以及探測裝置,在圖像模型建立的過程中需要信號轉換器等,因此CT成像的過程是多方面協同配合完成的過程。
2CT成像技術的新應用
CT成像技術依賴于自身的高分辨率以及較好的成像效果最初適用于骨科,對患者的骨質創傷進行探測。后由于其在更多的臨床疾病的治療上呈現出優勢而逐漸的推廣開來。
2.1心血管CT成像應用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直都是困擾臨床醫學的一個重要的診療難題,如何能夠較快的確定病變的位置,為下一步的治療打下基礎成為重要的醫學研究方向。隨著CT成像技術的精準化的發展,學者發現通過使用雙螺旋CT機對患者的心臟部位進行掃描,進行模型的三維重建與常規使用造影技術檢查的效果基本相似,兩種技術的成像結果對病癥的監測效果基本相似,且CT心血管掃描成像所花費的時間更加的短,成像快速清晰,縮短了心血管疾病的診療時間,為患者病情的確定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的方式。
2.2內窺鏡CT成像虛擬化應用
內窺鏡常用于對患者病變部位的探查,而使用CT成像技術進行內窺鏡的虛擬化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現實診療與虛擬設備的對接,通過使用計算機等方式對圖像進行處理,并通過三維成像的方式在計算機中建立立體的三維模型,從未避免了傳統的內窺鏡在診療過程中需要伸入患者體內從而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性。且從目前的CT成像技術的發展水平來看,虛擬使用CT技術能夠構建出完整的身體模型,在呼吸道等器官的構建中也能夠實現精確化。這種CT成像模型的構建能夠減少診療中對患者的傷害性,且能夠實現有效的控制,與傳統的內窺鏡技術效果相同且具有延伸性,因此呈現出較強的優勢。
2.3CT血管成像技術應用
傳統的血管成像技術往往采用造影的方式,通過向需要成像的位置注入造影劑,然后進行掃描成像。CT血管成像僅需要在掃描的過程中掃描的方向與血流方向具有一致性,如果是動脈成像則使用離心掃描的方式,靜脈成像則采取向心掃描的方式[2],這一CT血管成像掃描的方式能顯著的擴大對患者的血管掃描范圍,從心臟主動脈到下肢的密集型血管均可進行成像,通過CT掃描能夠快速檢測出患者血管存在堵塞的位置,對病灶進行確定,從而為患者疾病的醫治提供重要資料借鑒。
3結語
科技革命帶來了信息化的發展,虛擬化的出現為技術的進步留出了空間。CT成像技術作為一項依賴于技術進步的重要醫學診療方式,其精準化、安全化的特點為其應用領域的擴大創造了空間。因此在本文中對CT工作原理與目前的CT成像技術使用的新領域進行了探討[3],發現在心血管成像以及內窺鏡的虛擬化上及血管成像方面CT影像技術都具有較好的應用性,從而為臨床醫學的發展注入了動力。
參考文獻:
[1]閆軍, 田國鈺. 醫學影像技術學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應用探討[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20, v.4(03):93-94.
[2]閉崎誠. CT影像學技術的工作原理以及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20年20卷72期, 238-239頁, 2020.
[3]劉全勝. 醫學影像技術學CT的工作原理以及新應用探討[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 003(004):123-124.
作者簡介:馬章翔 (1984.2.14 )男 ,漢,重慶市巫溪縣人,主管技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醫學影像技術(CT、MR平掃及增強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