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孟欣 王俊 詹磊


摘要:目的 分析斜弱視治療中采用視覺功能訓練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37例斜弱視患兒,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18例(接受常規療法)及實驗組19例(接受視覺功能訓練療法),比較智商發育水平、生活能力及療效。結果 實驗組治療后智商發育水平、生活能力及總療效均較好,P<0.05。結論 在斜弱視的治療中結合視覺功能訓練不僅能使患兒的視力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使其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關鍵詞:斜視;弱視;視覺功能訓練;智商發育水平
【中圖分類號】R27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386-01
斜視及弱視屬于臨床較常見的疾病,兩種疾病在成年人群的發病率較低,但對于早產兒或兒童發病風險較高,給患兒的身心健康及心理造成巨大傷害。斜視是指患兒的雙眼無法同時注視著同一個目標,主要是由于眼位不正,造成其在目視一個物體時,其影像無法正常的落在視網膜的中心,一只眼睛的影像受到限制造成雙眼失去單一視功能及立體感[1]。而弱視的好發人群為青年人群及兒童中,主要是患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視覺中樞遭受影響導致視覺功能減退[2]。因此,臨床對于兩種疾病的治療是十分重視的,傳統的療法已無法滿足患者的臨床需求。有研究表明[3],對于該種疾病采取視覺功能訓練療法可顯著改善患兒的癥狀,從而促進視力的恢復。本次研究分析該病患兒采取視覺功能訓練療法的效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斜弱視患兒37例,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照組18例(選擇常規療法)及實驗組19例(選擇視覺功能訓練療法),參照組男女比10:8,年齡6-11歲,平均(8.52±2.12)歲;實驗組男女比10:9,年齡6-12歲,平均(8.55±2.15)歲,兩組一般資料一致,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選擇常規療法,采用紅光調制閃爍弱視治療儀實施治療,在自然光射入的情況下,指導患兒進行串珠治療,同時通過手術矯正的方式治療斜視,手術期間注意觀察肌肉的矯正情況,以調整矯正量,直到矯正正常為止。采用黑色眼罩將健眼進行遮蓋,遮蓋時間為6d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月,每月進行復查視力一次。對于非中心注視著采取后像燈治療,將健眼進行遮蓋后,將后像燈的黑點對像患眼的中心,采用強光照射以治療視網膜,1次/d,每次持續照射15min。
實驗組選擇視覺功能訓練,①視覺刺激療法,囑患兒行端坐位,眼睛距離儀器30cm遠,佩戴矯正眼睛,同水彩筆描畫板上的畫,訓練10min/次,1次/d;②視覺融合法,在患兒的眼前放置兩支筆,并將筆豎立在患眼部45cm的位置,患兒雙眼直視筆3min,后將目光越過筆看向更遠的物體,若是兩只筆的清晰度有著明顯的區別,則需重復該項訓練,并且訓練方式更改為將健眼遮蓋住后進行該項訓練,3次/d,10min/次;③眼球訓練法,通過播放音樂的方式使患兒保持全身放松,后進行快速眨眼并同時左右擺動頭部,以順時針的方向轉動眼球,轉動頻率及擺動幅度不宜過大,以免發生頭暈、惡心等情況,5min/次,3次/d。兩組均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根據智力發育量表評估智商發育水平,總分為100分,分值與智商發育水平呈正相關[4]。
(2)根據低視力患兒生活質量調查量表評估生活能力,滿分100分,分值與生活能力呈正相關[5]。
(3)根據國際標準E視力表距離5m檢查患兒的矯正視力,治愈:根據3年的回訪結果得知患兒的視力仍維持在正常水平;基本痊愈:矯正視力提高至0.9 或以上;進步:視力提高2行或以上;無效:視力退步、不變僅提高1行。總有效率=(治愈+基本痊愈+進步)。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智商發育水平
治療后實驗組智商發育較好,P<0.05,見表1。
2.2 比較生活能力
治療后實驗組生活能力更好,P<0.05,見表2。
2.3 比較療效
實驗組總療效較好,P<0.05,見表3。
3 討論
弱視及斜視屬于臨床常見的視覺功能異常的疾病,同時是較難治愈的疾病,該病好發對象為青少年及兒童。眼睛對人們的作用十分重要,每天經雙眼處理的信心量大,眼睛在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易產生疲勞感,進而出現視覺功能障礙,若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則會對其日常生活及學習造成影響。
弱視是指在視覺發育的過程中由于離焦及優勢眼對另一眼睛產生抑制,遮蓋視力而造成視力發育障礙,臨床表現為矯正視力與正常視力相比較低[6]。斜視是指眼球可以自行轉動,但視力未恢復,該種情況較復雜,斜視患兒主要表現為雙眼無法同時注視同一物體,該病常發生于青壯年及兒童,由于用眼過度及視力下降而導致的[7]。臨床以往的手術治療方法為先改善弱視,待弱視恢復正常后再進行眼位的矯正,進而使視覺功能得到改善。近年來,有大量相關研究指出[8],通過給予該病患兒視覺功能訓練可顯著改善患兒的癥狀,從而促進視力的恢復。本次研究通過對斜弱視患兒采取視覺功能訓練,使其視力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同時使患兒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視覺功能訓練通過根據患兒的自身情況從多方面給予針對性的眼部訓練,該種訓練方式可調整眼部位置,提升眼部運動,指導患兒在輕松的狀態下進行多種訓練,借助多種訓練項目以促使視覺功能得到改善,不僅能使患兒的視力恢復正常,同時可幫助其改善智力發育,提高患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確保其盡快康復。
綜上所述,該病患兒采取視覺功能訓練不僅能使其視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同時使其生活質量提升,從而促進患兒盡快回歸正常生活。
參考文獻:
[1]胡曉琴,熊芬,饒婷,等.視覺訓練聯合同視機訓練在間歇性外斜視術后雙眼視功能恢復中的應用[J].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2018,58(6):68-70.
[2]李妍.視覺訓練對斜視患者術后雙眼視覺功能恢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z1):115-116.
[3]曾瑤,林泉,褚航.基于雙眼推拉模型的視覺訓練在9~16歲屈光參差性弱視兒童中的應用[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20,22(4):280-286.
[4]陳英,呂露,劉蕓,等. 4D數字化弱視斜視矯治系統對遠視性屈光不正性及屈光參差性弱視的療效觀察[J].國際眼科雜志,2021,21(2):321-324.
[5]張立平,藺琪,施維,等.兒童先天性白內障術后視感知覺訓練對雙眼視功能康復療效評估[J]. 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21,29(1):5-7,17.
[6]張敏,林宇馳,蔣平,等.視知覺訓練治療對弱視兒童視覺表征和雙眼視功能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9,19(9):1629-1632.
[7]楊璐,李兵,潘含楓.視覺訓練系統對屈光性弱視治療的療效及視功能的影響[J]. 廣東醫學,2020,41(6):609-613.
[8]許多,劉明明,楊紅,等.視覺功能訓練聯合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療假性近視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0,20(19):3673-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