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云 萬春雨


摘要:目的︰了解2016-2020年淮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為手足口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收集2016-2020年淮安市手足口病資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對其進行研究。結果:2016-2020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30743例,年均發病率為125.31/10萬;發病存在季節性高發,呈明顯雙峰分布,除2020年外其他年份每年5-6月為發病主高峰,11-12月為次高峰;開發區、金湖縣、清江浦區發病率均高于年均發病率,依次為291.96/10萬、222.62/10萬、199.17/10萬;男性發病率(180.67/10萬)高于女性(87.11/10萬);病例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占總病例數的92.29%;職業分布以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為主,合計發病占發病總數的96.87%。結論:2016—2020年淮安市手足口病分布有明顯的時間,地區以及人群特征,應針對高發季節、高發地區、高危人群開展有效防控。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9-392-01
手足口病(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Enteroviruses,EV)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兒童急性傳染病,患者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等為典型臨床癥狀[1]。該病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一般只能對癥治療[2],通常一周左右可自愈,預后良好,少數患兒可引起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該病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可迅速傳播,易引起聚集或暴發流行,嚴重危害著公眾的健康。為進一步了解淮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特征,以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對2016-2020年淮安市手足口病疫情報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資料來源于“中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按現住址在淮安市統計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上報的全部手足口病例,人口資料來源于淮安市統計年鑒。
1.2研究方法采用Excel錄入和導出相關數據,用描述性流行病學方法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X2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流行概況 2016-2020年淮安市手足口報告病例共30743例,年均發病率為125.31/10萬。重癥病例134例,占報告總病例數的0.43%,死亡病例1例。其中 2018 年報告發病率最高為195.69/10萬;2020年報告發病率最低為 43.08/10萬 。各年間報告發病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時間分布 2016-2020年淮安市各月均有手足口病例報告,但季節特征較為明顯,發病時間多有雙峰趨勢,5~6月為主要的發病高峰,10~12月間有一個次高峰。除2020年僅有1個高峰(12月)外,其余年份均兩個高峰且第一個高峰高于第二個高峰,見圖1。
2.3 地區分布 2016-2020年淮安市各縣區均有手足口病例報告,累計發病數居前三位的是清江浦區(6849例)、淮安區(4680例)、淮陰區(3832例)。年均發病率居前三位的是開發區(291.96/10萬)、金湖縣(222.62/10萬)、清江浦區(199.17/10萬),見圖2。各縣區手足口病發病率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1)
2.4人群分布2016-2020年淮安市報告例手足口病例中,男性18097例,發病率為180.67/10萬;女性12646例,發病率為87.11/10萬,男女病例數之比為1.43:1。男性和女性手足口發病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3。各年齡段均有發病,病例主要集中在5歲以下兒童共30611例,占總病例數的92.29%。職業分布以散居兒童(67.60%)和幼托兒童(29.27%)為主,二者合計發病占發病總數的96.87%(29780/30743)見圖4。
3討論
2016-2020年淮安市年手足口病報告年均發病率為125.31/10萬,低于2011-2015年淮安市年均發病率[3],2016-2019年發病率始終處于當地丙類傳染病首位。2020年發病率較低可能與新型冠狀病毒采取了防控措施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時間分布上,手足口發病有明顯季節性,每年5~6月出現第一個高峰,11月左右出現一個次高峰,這與相關文獻[4-5]報道一致,可能與地理位置、氣候因素有關。2020年僅在11~12月份出現一個高峰,可能與當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當地采取的防控措施有關。從地區分布來看,病例主要集中在開發區、金湖縣、清江浦區等,這可能與這些地區人口流動性高、聚集性大有關。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應重點加強這些地區的防控力度,積極探索相關干預措施。在人群分布方面,5歲以下散居兒童、幼托兒童是主要的發病群體,且男性發病率均高于女性,這與手足口病人群分布特征基本符合[6-7]。其原因可能是這個年齡段兒童免疫力水平比較低,個人衛生意識較差,暴露于傳染源的機會增加。男孩發病率高于女孩,可能與男孩子活潑好動、參加外界聚集性活動較多有關[8]。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在發病季節、發病地區、發病人群以及病原譜等方面均有明顯的分布特點,應針對高發季節、高發地區、高危人群開展有效防控,避免疾病擴散和傳播。
參考文獻:
[1] 杭惠,董澤豐,陳立凌,等. 2010-2018年蘇州市重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現代預防醫學,2019,4616):32-35,63.
[2] 周向紅,賈辰亮,黃瑞,等.山西地區 2017 年手足口病住院患者病原學分析.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20,51(8):879-882.
[3] 唐麗,胡錦流,等.2011-2015年淮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海南醫學,1003-6350.2017.16.050.
[4] Wang Y, Feng Z,Yang Y, et al.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patterms of spread and transmissibility[J]. Epidemiology, 2011,22(6):781-792.
[5]Ma E, Lam T,Wong C, et al. I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2010,138(12): 1779-1788.
[6] 任敏睿,崔金朝,聶陶然,等.2008-2018 年中國手足口病重癥病例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0,41(11):1802-1807.
[7] 何春榮,吳水新,何云.2011-2013 年龍巖市手足口病流行病 學 及 病 原 學 特 征 分 析〔J〕. 現 代 預 防 醫 學2015,42(17):3079-3081
[8] Phillips EJ,Wong GA,Kaul R,et a1. Clinical and immuno genetic corre-lates of Abacavir hypersensitivity[J]. AIDS,2005,19(9):979 -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