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個美麗溫馨和諧安全的居住環境,應該是所有人的愿望和期盼。而這種愿望要得以實現,業委會至關重要。
最近居住的小區業委會要改選,業主們飯后茶余大都圍繞這個話題說三道四。
說實話,原來的業委會實在令人失望。主任當選不久就病重臥床,幾個委員讓誰挑頭都不愿意,結果物業公司成了小區的實際“管理者”。
物業是企業性質,利益第一,怎么能盈利怎么來。原本承諾的服務,因為無人監督,也不兌現了,省工又省錢,何樂不為?卻苦了業主。說是業主,并沒有話語權。因為業委會成了虛架子,什么意見建議反映到物業那兒都白搭,小區無論從環境還是服務每況愈下,連想賣房的都叫苦連天。同樣的地段,別的小區價格看著喜人,到了自己小區買家一看環境,立馬降價,還不愿成交。究其原因,小區管理不盡如人意,占相當大成分。
現在不少小區存在業委會“散”“弱”的現象,說沒有還有,但能擔起什么責任,給業主帶來多少“福利”,卻又很難說出。朋友所在小區的業委會,一年給業主的“好處”就是每戶發一張租賃房屋獲利變現的百元“購物卡”,然后什么“動靜”也沒有了。像打疫苗,做核酸這樣的大事,也只能從大門口貼著的小告示上了解。
應該承認許多業主對業委會并不“感冒”,尤其是上班族,根本不關心這個自治管理組織,有其無其無所謂,只要不影響居住,其他一概不聞不問。選舉投票,要么委托他人代投,要么“閉眼”隨意寫上同意,至于是誰當選,與己無關。有些閑散在家的業主也不熱心,特別是從崗位上退下來的一些“白領”,覺得摻和這種事與“身份”不符,能不介入就不介入,能少一事絕不多一事。所以一些小區業委會雖存在,但組成人員的素質實在不敢恭維。正如一朋友哭訴,他們小區業委會的原主任被查了,原來業主共有的房屋被他擅自拿去出租,吃了大量回扣。這且不說,事后業主們才了解到,該人在單位時就經常“順”公家的東西被處分過。
良莠不齊的人員素質,必然影響到“班子”的管理能力和“戰斗”力。看一個小區管理得好不好,實際就是檢驗業委會的整體素質。另一個朋友就很自豪,一再夸他們小區好,環境優美,鄰居和諧,逢傳統節日業委經常組織業主搞一些活動,增進鄰里之間的友誼。平時有困難、有要求,業委會會盡力相助。業主們都感到欣慰,覺得住在這樣的小區里很幸福。經進一步了解得知,這個業委會的組成人員大都是退休人員,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多數都擔任過一定的領導職務。他們有思路、辦法,也有協調能力和管理經驗。小區在他們管理下,有規有矩,和諧團結,井井有條。
居住地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場所,沒有之一。人不管做什么,即便再忙,最后的落腳處一定是“家”。所以有一個美麗溫馨和諧安全的居住環境,應該是所有人的愿望和期盼。而這種愿望要得以實現,業委會至關重要。
聞訊小區里有十幾位曾經的“白領”報名參加業委會競選,其中還有兩位是長期做群眾工作的基層領導,許多人感到歡欣,紛紛在群里點贊。這也給有關部門一個提示,動員更多有激情有素質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走上社區管理第一線,無疑會給社會帶來更多的安寧、和睦,也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溫暖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