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春蓉
摘 ?要:作文批改和講評是評改學生作業中一項最難的工作,尤其是逐篇地精批細改,不僅讓老師疲于奔命,學生收效甚微,還讓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客體地位。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整齊,書寫規范整潔”等。所以,教師應采取多種作文批閱方式讓學生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到作文批改中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做到作文批改的事半功倍。
關鍵詞:小學作文;批閱現狀;批閱策略
一、小學語文作文批閱現狀
新課標明確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用等級表示,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采用多種形式評價。”但就目前而言,很多老師依然延續傳統的教師獨自評價的方式進行評價,這種方式的缺點在于教師往往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好惡來評價作文,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這種一個人說了算的方式,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更不利于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的塑造。
二、小學語文作文批閱策略
(一)教授學生自我評改技巧
教師應該訓練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修改,要引導學生學會對作文的優缺點進行明確辨析,用自己的話語進行評語寫作,在寫作中鍛煉自己的評改能力和寫作技巧,進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質量。自評步驟如下:首先,要明確內容上的批改,文章的主題是否正確、清楚、突出,感情是否真實、健康,表現中心的材料是否切實、可靠、充分?其次,要明確結構上的批改,文章的開頭、結尾寫得如何?過渡與照應安排如何?段落安排是否合理?意思是否連貫?結構是否完整?層次是否清楚?然后,要明確語言文字上的批改,包括文章中的語言文字,標點符號,行款格式,書寫等方面的批改。
(二)生生批改,取長補短
作文批改是一種閱讀,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提高。所以,要讓學生們都參與進來,讓學生在互相批改中,認真切磋,取長補短,提升寫作能力。首先,教師要向學生傳達互相批改的意義,鼓勵學生正確對待。其次,教師需要示范批改方法,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將字、詞、句用統一的符號批改好,精彩語句圈線標出,寫出一絲不茍的點評。然后,進行分組批改,可以將作文收起來隨機發放進行批改,可以分配成學習小組進行批改。接下來,要注意批改反饋的問題。作文批改完后,教師要將所有的作文本收上來,將批改的情況做一個總結后,向學生歸還自己的作文本,讓學生進行仔細研讀,思考改動的地方,體會修改前后的差別,閱讀總評,總結作文的得失,根據修改意見,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再創作,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教師批改,注重引導
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作文批改的角色不同了,要站在主導的位置上。在評改時,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在自改或互改中漏掉的重要內容;其次要多運用啟發式和激勵式的點評語,要靈活多樣地進行評價;然后要聯系學生的閱讀情況,引導學生把語文課上學到的知識自覺運用到寫作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吳立崗. 小學作文教學論[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17.